|园林绿化养护_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网
成果编码:GK13229
成果名称:广州城市绿地生态功能和园林植物品种选育研发能力建设
完成单位:广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完成人员:朱纯,黄华枝,代色平,熊咏梅,陆璃,叶振华,贺漫媚,冯毅敏,陈慧
起始时间:2007-12-01
终止时间:2010-12-01
组织鉴定单位: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
鉴定日期:2012-10-19
申报部门: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
登记日期:2013-08-14
成果摘要:1研究背景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作为城市公用事业、环境建设和国土绿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起着极大的作用。它不仅能改善气候,调节气温,增加湿度,平衡碳-氧,减弱温室效应,净化空气,吸滤有害气体,消减噪音,防御风沙、洪涝和其它灾害,还能美化环境,而且是城市居民娱乐、浏览、休息、健身的主要场所。城市绿地对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已经是公认的事实和不争的理论,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数量不断增加,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缺、居民生存环境脆弱特别是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明显,在环境建设的发展中,人们越来深刻地认识到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重视和开展大规模的城市绿化,并将其提到作为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准,成为当今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素有"花城"之称,1966年,城市绿化居全国大城市第二位,1993年,被评为全国城市绿化先进城市。近年,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城市发展目标,张广宁市长对市政园林局提出"精心打造城市,精心美化城市,精心管理城市",广州全面实施"一年一小变"、"青山绿地"、"蓝天碧水"等形象工程,面向2010亚运会广州城市绿化提出建设"岭南名城、生态广州、缤纷花城、绿色亚运"目标。与2003年相比,2006年建成区绿地面积净增7747公顷、公共绿地面积净增1965.05公顷。在大面积城市绿地建设中,城市绿化模式、园林树种、植物配置等一系列问题凸显,政府已意识到绿地建设中存在生物多样性差、树种单调,类型和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稳定性差、易退化及维持费用高等问题。城市绿化如何规划和建设养护才能即可达到美化城市环境又可增强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和环境净化能力?城市环境的生态安全如何通过各种监测得到保障?如何进行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城市近自然生态系统生态过程及其机理等问题,一直由于园林绿化行业科研条件落后严重制约相关问题研究。广州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更是滞后或可谓空白,成为广州高品质园林绿化建设的困扰和瓶颈。
因此,广州开展城市绿地生态功能和园林植物品种选育研发能力建设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之事,对园林行业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节约型园林及提升广州后亚运园林绿化技术等的意义巨大。
2主要研究开发内容
1)开展3种以上道路绿化模式绿地系统功能系列研究;
2)开展3种以上公共绿地生态系统系列研究;
3)进行广州近自然群落蓝本结构与格局解析和近自然群落建植模式关键技术研究制定;
4)对35种常用园林植物生态功能系列研究和分类;
5)筛选或选育6-8种特色植物,进行功能性测定和推广应用;
6)特色植物材料筛选和生态功能系列研究并应用到城市绿化建设中,开展特色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分析应用到园林绿地中特色植物的景观外貌、株型叶色、季相变化、开花特征等景观特性。
3预期目标及成果等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
1)完成广州市3条道路绿地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减少光照量、滞尘量、土壤最大持水量、单位面积固碳量和释氧量、减噪效果和吸收SO2、NO和NO2气体含量等指标进行监测和研究,选出多树种、郁闭度高、散状种植的乔-灌复层结构的道路绿化模式的生态和环境效益优于单列、整齐种植的乔木或灌木或乔灌结构的绿化模式。
2)完成广州市3种公共绿地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减少光照量、滞尘量、土壤最大持水量、单位面积固碳量和释氧量、减噪效果和吸收SO2、NO和NO2气体含量等指标进行监测和研究,选出乔-灌-草复层结构的绿化模式的生态和环境效益优于灌草或单列乔木加上灌木的绿化模式。
3)完成35种园林常用植物固碳放氧、蒸腾吸热的研究;完成72种园林植物滞尘能力的研究;完成44种植物吸收S和Cl含量的研究;完成47种园林植物杀菌功能的研究;对上述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进行分类,最终筛选出大叶榕、细叶榕、黄槐、秋枫、尖叶杜英、灰莉、木棉和高山榕等8种植物生态功能较强。
4)完成9种新优园林植物的筛选或选育,在繁殖生产和推广应用的过程中研究和制定相应的应用形式和相关养护技术措施,最终实现经济效益600多万元;
5)完成初步建立3条道路和3种公共绿地绿化模式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减少光照量、滞尘量、土壤最大持水量、单位面积固碳量和释氧量、减噪效果和吸收SO2、NO和NO2气体含量等指标数据的收集;完成35种园林植物固碳放氧、蒸腾吸热的数据采集;完成72种园林植物滞尘的数据采集;完成44种植物吸收S和Cl含量的数据采集;完成47种园林植物杀菌的数据采集;
6)完成不同干扰程度绿地和不同人工绿地的调温增湿、减少光照、吸碳放氧、滞尘杀菌、空气质量和土壤最大持水量的研究,对不同干扰程度绿地而言,自然绿地的生态效益最优,对不同人工绿地类型而言,公园绿地的生态效益最优。
7)完成广州萝岗区水西村、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从化温泉保护区、增城市南昆山南麓、帽峰山森林公园的植物蓝本的解析,总结出广州近自然群落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植物种类丰富,多为乡土树种。针叶林的主要树种组成为马尾松。
8)完成示范点建植技术规程的总结,在建5年后,研究示范点植物组成、优势种、多样性、冠层结构、土壤性状和生态因子,对示范点群落生态效益进行评估并与城郊群落对比,鸣泉居示范点植物群落生态效益与白云山的近自然群落相近。
9)完成对重点推广品种通过播种、扦插和组培等方法进行大量繁殖,共生产出不同规格的苗木超过20万株,向广州、佛山、花都、清远、深圳及香港等地区推广多花红千层、美花红千层、银叶金合欢狭叶异翅藤,赤楠、桃金娘、车轮梅、红花银桦、金黄熊猫、细叶野牡丹、地稔、桢桐、野牡丹等野生和栽培品种超过10万株,应用在城市道路、工厂、住宅小区及机关大院的园林绿化中。在公园、道路、亚运场馆、天桥、亚运城河涌等示范点运用上述研究的理论和植物材料进行造景,对广州市亚运植物景观的营造贡献巨大。
10)通过本研发能力建设平台引进3名硕士生,培养2名博士生。
11)发表7篇相关研究论文。
4应用推广情况和存在问题
通过对推广的新品种跟踪调查,了解到这些品种的应用效果,包括植物的生长情况、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立地条件与养护水平对其生长的影响以及景观效果等。经过几年的栽培和观察,筛选出一批适应广州地区生长,具有良好观赏价值的品种。如美花红千层、多花红千层、红花银桦、银叶金合欢,以及一些冬季彩叶的品种如赤楠、狭叶异翅藤等新品种,应用在佛山一环、广州城区、白云山风景区及住宅小区上,取得良好的效果,引起有关领导和行业部门的关注,成为近期设计、应用的热选品种,引起市场需求激增。到目前为止,共繁殖新优品种苗木经济效益超过600万元。同时,编写有关品种的特性、应用特点的宣传资料,并在不同场所建立了多个新品种的示范点。通过这些形式,新品种的推广取得良好的效果。特别是为广州第十六届亚运会营造"缤纷花城"的城市园林景观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苗木的观察研究是长期性的,需要不断的应用、比较、分析、再提升,方能达到最优的效果,因此需要长期的坚持研究苗木的特性。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