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雷峰塔的前生后世

2013-10-28 12:09:33         来源:中华建筑报     浏览次数:

  雷峰塔原建造在雷峰上,位于杭州西湖南岸南屏山日慧峰下净慈寺前。雷峰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起,林木葱郁。雷峰塔相传是吴越王为庆祝黄妃得子而建的,故初名“黄妃塔”,但民间因塔在雷峰之上,均呼之雷峰塔。原塔共七层,重檐飞栋,窗户洞达,十分壮观。

  雷峰塔曾是西湖的标志性景点,旧时雷峰塔与北山的保俶塔,一南一北,隔湖相对,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誉,西湖上亦呈现出“一湖映双塔,南北相对峙”的美景。每当夕阳西下,塔影横空,别有一番景色,故被称为“雷峰夕照”。至明朝嘉靖年间,雷峰塔外部楼廊被倭寇烧毁,塔基砖被迷信者盗窃,致使塔于1924年9月25日倾圮。清朝许承祖曾作诗云:“黄妃古塔势穹窿,苍翠藤萝兀倚空。奇景那知缘劫火,孤峰斜映夕阳红。”雷峰塔倒塌之后,不仅作为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成了空名,而且“南山之景全虚”,连山名也换成了夕照山。

  雷峰新塔建在遗址之上,保留了旧塔被烧毁之前的楼阁式结构,完全根据南宋初年重修时的风格、设计和大小建造。这座塔兼具遗址文物保护罩的功能,通高71.679米,由台基(起到保护罩作用)、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其中塔身高45.8米,塔刹高16.1米,地平线以下的台基为9.8米,由上至下分别为塔刹、天宫、五层、四层、三层、二层、暗层、底层、台基二层、台基底层。

  塔身的设计沿袭了雷峰塔被烧毁前的平面八角形楼阁式制型,外观是一座八面、五层楼阁式塔,保留了宋塔的惯有风格。各层盖铜瓦,转角处设铜斗拱,飞檐翘角下挂铜风铃,风姿优美,古色古韵。同时,二至五层还有外挑平座可供观景。用于装饰的塔刹高16.1米,塔顶采用贴金工艺。它的外形具有唐宋时期江南古建筑的典型风格,远处望去,金碧辉煌。专门为保护遗址而建的保护罩呈八角形,建筑面积为3133平方米,外饰汉白玉栏杆。保护罩分上下两层,将雷峰塔遗址完整地保护起来。

  雷峰新塔建成后,已经消失了70余年的雷峰夕照终于重现。全塔上、下、内、外装饰富丽典雅,陈设精美独到,功能完善齐备,以崭新的风貌和丰厚的内涵在西湖名胜古迹中大放异彩。游人登上雷峰新塔,站在五层的外观平座上,西湖山水美景和杭州的城市繁华尽在远望近看之中。作为西湖南线的制高点,极目四眺,碧波荡漾的西湖、秀美端庄的汪庄、初见轮廓的南线新景点、绿意葱茏的湖心三岛一览无余。而站在西湖东岸的湖滨路远眺,雷峰塔敦厚典雅,保俶塔纤细俊俏,两座塔一南一北,隔湖相望,西湖山色又回到了往日的和谐和美丽。

  打开一道沉沉的古式门,可以走进新塔底层,这里就是古塔遗址。在台基二层,可以看到遗址的模样。整个遗址区被玻璃包围着,游人可以在外观看,以防氧化和人为破坏。令人欣慰的是,遗址那一块块塔砖还被仔细地包裹着。

  新塔暗层全无门窗,神话传说《白蛇传》被分成六大区立体场景展陈其中,并设有捐赠建塔纪念墙。新塔二、三、四层分别展示了铜版线刻壁画《吴越造塔图》、雷峰塔历代诗文佳作、彩绘壁画当今“西湖十景”。新塔穹顶内壁辟有2002个塔龛,每个龛内安放着一个小金涂塔,穹顶和梁上均为铜质金或贴金。穹顶设有天宫,藏雷峰塔重修记、新塔模型等,以求传诸后世。

  雷峰新塔是一座现代工艺感很强的塔。塔中心有两座透明电梯,周围是不锈钢扶梯。雷峰新塔也是古今中外采用铜件最多、铜饰面积最大的铜塔,仅这一项花费就需2000万元,栏杆、装饰瓦、脊、柱等都采用铜制。值得一提是,铜瓦虽为铜制,却呈青铜色,与陶瓦非常相像,这些铜瓦通过螺丝相互吃紧,不会像陶瓦或琉璃瓦那样易脱落。

编辑:dong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六月,青岛人免费的五大城市景点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将于6月9-10日在青岛举办,这是今年我国重大的外交活动。为配合活动的举办,5月29日晚间,青岛有关部门发布消息称,为提高市民的幸福感,给青岛市民旅游出行提供更多便利和实惠,充分体验新时代、新旅游带【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