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璘:生态社区在地理论(Grounded Theory)之建构

2013-11-19 19:17:00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全球关注环境议题


王晓璘 生态社区 城乡改造 在地理论 环境保护
  1995年起每年举办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缔约方会议


  何谓在地理论(Grounded Theory)

  Glaser & Strauss於1964提出-有关临终照护机构之研究。

  Glaser (1987)

  -认为一般研究者多为运用理论策略形成研究,而不知如何从资料中形成理论,这会形成既有的理论无法解释多变的社会情况,且又无法从资料中形成理论。

  -倡议在地理论是进行质化分析的一种方式,应包含:

  1.区分的特徵,例如理论性抽样;

  2.某种方法论的引导,例如持续的比较及使用一译码的典范;

  3.确立一概念化发展。

  Strauss & Corbin(1990)-提出在地理论所用的文献可分为技术性文献与非技术性文献两种:

  -技术性文献(technical literature)为符合专业与各学术领域写法的研究报告,可作为研究者的背景资料,并与研究的发现做比较。

  -非技术性文献是用原始资料或补充访问及田野观察的传记、日记、官书、手稿、纪录、报告、日志等资料。既有的技术文献可以帮助研究者发展探索问题与假设成形,并提供重要的观念,帮助研究者思考问题与着手研究计画,还可引用文献以佐证发现补非技术性文献在正确性上的不足。

  阅读文献与分析资料同时进行,以田野资料来佐证理论,让新发展的理论与既有的理论相关连,以促进发展概念的丰富性与理论的整合性。

  总结在地理论是采用在地原始资料,经过补充访问、田野观察,探索问题、形成假设,汇整重要观念等一连串回馈、相互影响和比较的妥协过程,并藉以提出相关策略。

  理论基础

  实用主义 (Pragmatism)

  符号互动论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