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京津冀一体化不能再造一个"特大城市"

2014-03-28 08:30:00         来源:新京报     浏览次数:

  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实现多赢,共同发展?3月26日,记者专访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李铁认为,京津冀一体化要打破行政色彩,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决不能再造出另一个“特大城市”。

  各城市要有分工避免恶性竞争

  记者:近日,随着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京津冀三省市带来重大利好。目前媒体报道最多的是《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方案,也就是“1+9+3”方案,对此如何评价?

  李铁:这只是前两年提出的一个方案。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无论最后确定的方案是怎样的,京津冀一体化应该是打破行政色彩,突出市场化配置各类资源,防止通过行政手段形成又一个“特大城市”,这才是真正解决京津冀发展瓶颈的方法。有关部门可以利用市场让各类市场要素在一体化的过程中能够均衡配置,以防止出现资源再分配时过度集中的问题。

  实际上,在一体化的过程中,有一种观点是要“保北京”,京津冀一体化是要服务于北京的人口疏解,这只是目前政府的考量。北京承载了那么多的优质资源,当然也必须要承载人口的进入。所以指望通过行政手段,指望完成人口的疏解,来推进一体化,可能存在很多问题,这更多的代表北京市的利益,而忽视了一体化中津冀所承担的角色。把人口疏解作为一体化的目标,无论从短期看,长期看都是有很大的问题。

  记者:你刚才提及在一体化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市场化的原则,如何来实现?

  李铁:目前北京的产业结构是以服务业为主,天津是工业,河北也是以工业为主,不过水平不高。一体化会涉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在调整中一方面要注重津、冀工业产业结构的互补性,避免同构竞争,另一方面,北京在服务业外迁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让迁入城市的服务业出现同构化现象。北京的服务业如何向外辐射,让河北的就业结构得以调整,应该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大文章。

  记者:国家有关部门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李铁:国家有关部门不能限定一体化城市应该做什么,但是要限定不能做什么,市场化是原则,行政手段只是辅助。在一体化过程中,增量各大机构也好,服务企业也好,工业企业也好,它可以自由选择地点,但是不能出现各个城市间的恶性竞争,各个城市要有分工,政策上应该有所区别。

  记者:由于各个城市的地位不同,有的城市很可能话语权偏弱。

  李铁:对。这是容易出现的问题。所以,就像我前面讲的,京津冀一体化一定要打破行政色彩,从国家层面对资源、市场要素全面统筹考虑,全面协调,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公共服务资源应逐步互通互联

  记者:有学者认为,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各大中央机构和教育机构应该逐步迁出北京。

  李铁:这是存量和增量的问题。所谓存量,指的是现在已经在京的各类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教育机构等。增量是指要新建的各类机构。在这方面我想应该尊重一个事实,就是北京未来人口的增长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因为北京已经集中了大量的优质资源。当前的政策只是要放缓人口增长的速度,为基础设施的改善提供时间和空间。因此,政策的重点应该是解决增量的问题。就是新增的人口、产业、企事业单位不能再落户到北京,外来人口的增长速度也根据产业政策,优质资源的再配置政策适度放缓,这是要通过行政和市场双向调节的。

  记者:具体来说呢?

  李铁:例如,政府要限制工业企业和央企、总部,新的教育、医疗资源的进入,要限制各类单位新增编制和机构向北京迁徙,但是可以选择北京市周边的中小城市和津冀的中小城市落户。

编辑:dai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成都建设1.7万公里天府绿道

  特大城市变身森林公园:成都建设1.7万公里天府绿道,探索“现代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详细】

京津冀绿色发展看河北之闪电河湿地公园

 越往河北省的西北端前行,越像是走进了绿野仙踪的秘境,天空高远、白云恣意、湿地绵延,被誉为“塞外明珠·纯净之源”的张家口市沽源县就是这样一处所在,这里14.61%的面积是由湿地组成,为有效保护湿地生态资源【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