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BIM技术和设计院的未来

2014-05-06 09:21:39         来源:中国建设报     浏览次数: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中心副主任顾明:不要把BIM技术仅仅作为追加设计费的一种手段

  在讨论BIM未来理想状态时,我们认为,设计院应该想到应用设计能力来延伸他的服务,否则边界就会越来越小。比如结构工程设计师今后可能就会越来越少,因为基本都智能化了,很多可以通过计算机智能化设计去解决,一个模型把计算和错漏碰等都解决了。所以专业设计师就要向前端为业主提供咨询或向后端参与施工阶段发展,扩大服务领域和边界才有可能做大。这种变化是技术革命带来的,很残酷。但现在很多设计院还没有危机意识。

  目前设计院对BIM的认识还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把BIM技术作为追加设计费的一种手段。希望通过BIM的应用取得更多的设计投入。

  事实上,设计院领导的眼光应该越过当前的阶段,关注后BIM时代的设计院发展。在BIM普及后要做的事情特别多,如果擅长创意就往创意方面发展,擅长施工的就向施工阶段延伸,这样设计院将来就会转型了,逐渐越做越精。在这个阶段,设计院可以利用数据越做越智慧,越做越好。除了提高设计水平,BIM技术还可以在许多方面对设计单位做出贡献:1.BIM提供的全信息模型,可以清晰地体现各专业的工作量,为各单位细化工作量考核提供依据,提高管理水平。2.在BIM的应用过程中,积累了企业整体知识库,这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3.从传统业务来看,70%的工作量是重复的。通过BIM模型的复用,可以使业务成本降低,提升企业利润率。4.通过企业平台的搭建,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将发挥提高人员效率、减员增效的作用。5.通过BIM模型运维的业务拓展,产生信息交换价值,促进信息消费,使信息资产增值。

  在BIM起步阶段,首先要有配套的机制。从信息化角度来看,BIM技术应用一定是全员的,否则不可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如果只是建筑专业使用,发挥不了作用。如果只是专业用,管理上计算工作量时不使用,也无法发挥效益。所以在企业内部要考虑建立一个好的激励机制,让大家把智慧都贡献到企业的知识库里来。比如原创模型和租用模型工作量是不一样的,如果不予考虑,就会影响员工原创的积极性。这样做虽然一开始投入大,但是应用到一定程度后,成本肯定就下来了。如果模型足够漂亮,足够好,就可以提供给其他设计院有偿使用。实际上如果这个平台做得足够好,将来设计院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需要那么多设计师了,可以逐渐发展成像国外的事务所那样,设计师用提供的平台去设计,设计院提供服务。

  虽然现在创新还只是投入,但是有了激励机制,就可以鼓励大家去创新,企业就会进一步增加效益。所以机制要变,如果机制不变这个事就不可持续了。

  其次,要时刻关注信息增值服务的机会。在BIM市场细分阶段,领导者一定要想,有什么东西可以和人交换,交换就会产生价值。所以说,自己擅长什么,就要把它做到极致。设计院要去分析自己擅长的是什么,积累了哪些财产,看看谁会要这些财产,这就是交换,只要有交易,就会有挣钱的机会。BIM积累下来的这些东西,除了自己用之外,一定要变成“信息消费”。如果不消费,这个就不能增值。如果交换,一定得是别人想要的东西。所以要改变思维方式,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去考虑,否则很多机会就会错失。应用BIM以后最大的挑战,就是怎样把这些信息资产增值,然后创造新的需求。把传统产业里认为不需要的变成客户需要的,在这个行业里有大量潜在的需求等待挖掘。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