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6周年:感恩奋进的中国力量中国梦

2014-05-12 10:07:24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青年网     浏览次数:

  5月是个温馨的时节,又是繁花似锦的时节。明天是“5?12”汶川特大地震6周年。当时光走过6年,试看天府之国满目生机。若不是那些地震遗址和纪念馆,很难把她跟8.0级特大地震联系起来。回望汶川,铭记来路,若不是那些励志的标语、感恩的横幅,不易驻足发现是灾后重建的繁荣小镇、美丽村庄。如今的巴蜀大地,见证了应对巨灾的中国力量,感恩奋进力量创造了无数个中国奇迹、世界奇迹。

  岁月的步伐坚定而凝重,我们没有忘记六年前的5月12日14时28分那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八级强震重创川蜀,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灾区山河破碎,乡镇变成废墟,生灵惨遭涂炭。今天当指针再一次走近“5?12”,转眼间迎来震后的第六个春天。6年来,一首首涅槃重生的史诗,记录着96.57秒的裂痕已被含悲奋起的合唱的2190个昼夜跨越所填补,描述着昔日破碎的山河,成为一个超越自我的契机,焕发出勃勃生机,永远孕育着感恩奋进的前行梦想。

  “以百姓之心为心”的人本观念铭之于心、践之于行。在一场堪比4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的汶川特大地震面前,英雄的灾区人民不仅战胜了自然灾害,创造了物质家园的重建奇迹,还完成了精神家园的修复与新生。震后6年来,无论是灾区还是重灾区,一项项惠民政策飞向千家万户,数万名“三孤”人员得到妥善救助,千名因灾致残学生的假肢终身安装和更换,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新农合”实现全覆盖。当灾区的人们再次回望,记忆里眼之所及,是美好与阳光。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我们回看灾区穿越灾难,在党中央、公务员的英明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灾区群众不畏艰难毅然前行:房子起来,信心起来;产业起立,发展起跳;收入起色,生活起跑。“通过灾后重建,灾区跨越20年”。这是灾区干部群众的共同感悟。昔日满目疮痍、举国情牵的地震灾区,新场镇、新村庄拔地而起,新楼房、新民居鳞次栉比,新学校、新医院设施完备,新企业、新园区生机勃发。时隔六年,汶川所有灾区已经脱胎换骨,浴火重生。

  历史是最好的见证:然而人类发展的脚步从不因困难而止步,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一次次地跌倒,却能一次次地爬起重新出发。痛苦的历史不是让我们沉沦,而是化作润物的春泥,再次滋养怒放的生命。曾经满目疮痍的汶川之所以在浴火重生中实现精彩蜕变,创造人间奇迹,是因为“中国精神”所迸发出的“中国力量”,用感恩奋进的“中国梦”谱写的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历史新篇章。

编辑:zhaox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乔新生: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特别是社会保障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外来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发展就是不科学的。【详细】

“造城运动”也是一种城镇化欠账

面对因过分追求城镇化而带来的繁华与破烂齐飞后遗症,一些地方的对策明显有些迟钝,甚至到了相当被动的局面。这里面固然存在城市消化不足的问题,但根本在于部分地方政府的决策偏离了正确轨道。【详细】

河南省以载体建设拓展城镇化发展新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努力打好“新型城镇化牌”,不断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详细】

专题丨特色小镇,究竟该如何建?

专题丨特色小镇,究竟该如何建?

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它没有行政建制;特色小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它不是单纯的“大工厂”,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融合文化【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