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美学:著名画家孟微冬园林式花鸟画

2014-06-20 08:57:11         来源:中国日报网     浏览次数:

  中国园林可说为中国古典文化精神中包括美学精神的感性显现。这是与园林的综合性分不开的。小桥流水、亭、台、楼、榭、名花异卉,奇石古木尽收园中。明清时期的江南园林成为中国及至世界建筑艺术史上一朵瑰丽的奇葩。可游可居,儒道兼得。取格清雅,气韵生动,重在韵味。众美荟萃,超于乐境,顾盼呼应。天人合一,人间仙境。今天的都市化进程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让人们越来越远离了自然,欣赏自然美景,包括园林之美变得越来越奢侈。虽然城市景观园林,动植物园能解决或满足一部分的要求,但透过玻璃窗户的透视、无法消除心中的焦虑与困惑。钢筋混凝土堆砌的丛林是鲜有诗情画意的。孟微冬尝试创作具有古典园林美学特征和现代都市景观园林、都市植物园式的生态美学特点的“大花鸟”画。这种园林式的花鸟画不是将画面画成中国式园林或者植物园,而是在花鸟画的创作中,从立意、布局、结构、章法、笔墨等艺术符学习借鉴园林的立意构思、布局和排列、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和艺术符号都和谐地统一在画面中,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和丰富艺术本体的内涵。

  清代著名艺术家李渔在他的《天巧自呈》专著中认为,中国园林建筑是以画理通诸园林,认为结构第一,要“自出心眼,雅俗俱利”。我们反向思维,园林之所以赏心悦目是与他的丰富性和布局结构有关的。传统文人画的弊端就在于过于强调创作者的抒情性,而图画过于简单、过于冷竣荒寒,所以孟式花鸟画在表现丛林果木时,画面很满,枝干相互交叉,繁复茂密,增强了画面的冲击力和视觉效果。增加素描关系,增强色彩张力,强化视觉反差。


园林师花鸟画 古典园林 园林建筑
  榴香(形意之狗)136cm×68cm

  明代建筑家计成在他的园林专著《园治》中强调园林建筑认为:“园林巧于借因、精在体宜”,“构图无格,借景有因,以小见大,浑然一体。”“园林宜雅,雅也脱俗”,这是中国儒家文化在园林建筑中的体现,儒雅的风范在任何时代都引领社会风范。“园林宜清,清而出尘”,这是典型的道家思想,追求“林下风流”,是中国文士超逸的品格。园林建筑的这种儒道兼得的美学品格让孟微冬深受启发,中国花鸟创作绝不可丢失中国传统国画的笔墨之美,他的双勾花鸟,没骨写意之所以招人喜欢,缘于他深厚的笔墨功力。他的作品之所以耐看,主要是作品中始终透着一种“清气”,一种超凡脱俗的清逸之风。

  中国古典美学一般将“气韵”看成生命形态,南朝谢赫把“气韵生动看成中国画审美的第一要求”。在中国园林建筑中也同样体现了这种美学品格。“气”重在显露的一面,“韵”在生命隐蔽的一面,清谧的一面,无限发散的一面,“气”是形式,“韵”是回味,“韵者美之极”,讲究含蓄,讲究虚实,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孟微冬在花鸟创作中特别注意虚实相间,注意留白,所以他的画繁复但不雍塞。让“气韵在画面中流动”一直是他比较注重的一面;“画与诗文相表里”,画有诗意才能产生意境,有意境才能有韵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形式美。孟徽冬创作的花鸟画在某种程度上有城市景观园林的形式美感和中国古典园林的内在美,秀外慧中。

  也许,园林式花鸟画创作构想是偶然生发的,但作为一名积极探索绘事的艺术家,始终在创作中融入创新的思维、生变又在情理之中。孟微冬是一个有着浪漫主义色彩的当代画家,想象力超群。在创作的大量花鸟画中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他的这种艺术特质;他是个表现主义思想比较明显的画家,在艺术创作中强调主观感情和自然感受。近期的作品又大胆地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与抽象主义统一在画面中,别开生面。他总是在思索、在探索。他的花鸟画融中国传统画的笔墨、透视、和现代的色彩素描于一体,有明显的现代“构成”。他是在当代画中少数具有中国画传统笔墨韵味又有现代感的艺术家,在笔线的运动中而且难得保留了书法金石味的那一种。

  (著名艺术评论家 江天宝/文)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