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化进程中的审美景观生产

2014-07-25 08:26:00    作者:刘士林     来源:《人文杂志》     浏览次数:

  【注释】

  ① 西奥多·赫斯伯格著,白华山译:《新城市史:迈向跨学科的城市史》,载于孙逊主编:《都市文化研究:都市、帝国与先知》,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第326页。

  ② 刘士林:《都市化进程论》,《学术月刊》2006年第12期。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40页。

  ④ [法]弗朗索瓦·佩鲁著,张宁等译:《新发展观》,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64页。

  ⑤ [美]阿诺德·伯林特著,张敏、周雨译:《环境美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第77页。

  ⑥ 康少邦等编译:《城市社会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71页。

  ⑦ [美]托夫勒著,朱志炎等译:《第三次浪潮》,三联书店,1984年,第159页。

  ⑧ 薛毅:《上海摩登的再解读》,载于高小康主编:《城市文化评论》第1卷,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第38—39页。

  ⑨ [日]山本良一主编,王莹、崔扬译:《1秒钟:全球规模的环境变化》,《书摘》2006年第10期。

  ⑩ [美]阿诺德·伯林特著,张敏、周雨译:《环境美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第78—79页。

  (11) 马力:《环保“城考”百余城市被点名》,《新京报》2006年9月5日。

  (12) 参看《三松堂全集》第4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40—251页。

  (13) [英]霍布斯鲍姆著,郑明萱译:《极端的年代》,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53页。

  (14)(15) [美]阿尔温·托夫勒著,任小明译:《未来的震荡》,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1、20—21页。

  (16) 康少邦等编译:《城市社会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页。

  (17)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http://www.jiangmen.gov.cn,2004—07—06 20:48:11

  (18) 吕贤如:《高新区:自主创新的加速器》,《光明日报》2006年9月15日。

  (19) 《苏州工业园的新加坡味》,《经济参考报》2006年7月3日。

  (20) 郭培章主编:《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75页。

  (21) 靖学青:《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与城市体系》,文汇出版社,2005年,第65、68页。

  (22) 《新北京究竟新在哪里 宜居城市成为最大民心工程》,《人民日报》2006年7月24日。

  (23) 《浙江杭州:企业大搬迁,一座城市的选择》,《杭州日报》2006年7月11日。

  (24) 童曙泉:《首钢旧址将建创意“梦工厂”》,《中国文化报》2006年8月29日。

  (25) 周宪:《“读图时代”的图文“战争”》,载于《现代性视野中的文学理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54—155页。

  (26) [美]阿诺德·伯林特著,张敏、周雨译:《环境美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第11页。

  (27) 卢丹梅:《城市生态设计的后现代思想》,网易园林,2005—5—8。

  (28) 邢兆远、孙发永:《枣庄:文明生态孕育和谐人文》,《光明日报》2006年11月9日。

  (29) 厉无畏:《我看到了别人园里的果子》,《文汇报》2006年9月10日。

  (30) 《南京废弃厂房“摇身”变艺术街区》,《光明日报》2006年8月17日。

  (31) 《无锡工业遗产:旧迹重生的三把“钥匙”》,《无锡日报》2006年4月18日。

  (32) 《北京:到798厂赶当代艺术的大集》,《北京青年报》2003年9月26日。

  (33) 《苏州河畔点石成金的登琨艳》,《外滩画报》2005年12月31日。

编辑:dai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