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品味园林形态所承载的京西历史文化

2014-08-04 08:27:03         来源:北京日报     浏览次数:

  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清代皇家苑囿的总称,是世界造园史上的杰作,是中国文化被世界认知的重要代表,是今天需要充分挖掘和整理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北京联合大学和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携手共建的北京三山五园研究院和三山五园文献馆,自2013年11月成立以来,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三山五园和京西文化研究与保护利用—北京三山五园研究院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就是其中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具有丰富的学术价值和资政价值。

  三山五园的称谓,有不同的说法

  主持人:人们通常说的三山五园指的是什么,这个指称是怎么来的?

  陈名杰(中共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历史学博士):对于三山五园的称谓,学者有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也是大多数学者所赞同的,“三山五园”是指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外加畅春园和圆明园。第二种说法是由张恩荫先生提出的,他认为,“三山”是专指万寿山、玉泉山和香山,但同时也应包括相应的清漪园(颐和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原本指称其实就是“圆明五园”(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熙春园、春熙院);第三种说法认为:“三山”和“五园”原本是两个独立的称谓,前者是官称,后者是俗称,是后人把这两个词合在一起,泛指今日京西的皇家园林。

  赵连稳(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北京三山五园研究院副院长):对于三山五园的称谓,早期称“五园三山”。清高宗弘历在乾隆四十六年写的《知过论》中,明白地写着京西最著名的五座皇家园林是“畅春园、圆明园以及清漪、静明、静宜三园。”清漪、静明、静宜三园是三个山园,山即是园,园就是山,山和园是不能分开的。可见,五园三山就是指畅春园、圆明园和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以及与后三园一体的万寿山、玉泉山和香山。鲍源深在《补竹轩文集》中记载了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焚烧京西皇家园林的状况,其中提到“夷人焚五园三山。”这里的“五园三山”已经是泛称了。根据史料,我们认为五园三山就是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和畅春园、圆明园,只不过清朝灭亡以后,民间使用顺口的“三山五园”称呼来替代“五园三山”罢了。

  三山五园在辽金元明皇家苑囿基础上而来,清乾隆时达到顶峰,清后期一再遭受劫难

  主持人:三山五园何以兴,又因何而衰?

  何瑜(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研究员):对于清朝建造规模宏大的三山五园皇家苑囿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北京西郊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其次,崛起于白山黑水间的满族,习惯于游猎生活,对于紫禁城内枯燥乏味呆板的生活很不适应。入关后就准备择地筑城避暑,顺治七年(1650)七月,摄政王多尔衮下令加派249万余两银子,“输京师备工用。”由于多尔衮死去,加上战争连绵,财力不足,仅仅把明代的南苑稍加修葺,作为皇家苑囿。再次,康熙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乱,二十二年,收回台湾,统治巩固,经济恢复,为修建苑囿奠定了基础。最后,北京西北郊自辽金元明以后,陆续修建了许多园林,特别是南海淀明代武清侯的别墅“清华园”遗址还在,在这里建造皇家苑囿,可以节约建造经费,这对于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大和崇尚节俭的康熙朝来说很重要。

  郭黛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圣祖玄烨在建造畅春园以后,陆续批准皇子和大臣在周围兴建自己的园林。雍正时期,主要是对圆明园中的建筑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建,如圆明园中三十多处景观就是在这一时期建造而成的,到了清高宗乾隆年间,又在圆明园添加少数景区,并新建长春园、绮春园,建成圆明三园,面积达5200亩,乾隆还改建扩建玉泉山静明园和香山静宜园,兴建清漪园。“三山五园”达到了其建筑的鼎盛时期。道光朝以后,清朝逐渐衰落下去,国库的空虚使得清政府无力修缮皇家园林。咸丰十年八月二十四日(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三山五园,进行疯狂抢劫,之后,又对三山五园进行了大规模焚烧。此后的一百多年,三山五园不断遭到破坏。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使三山五园再遭劫难。

  三山五园中的神佛殿宇不但给予皇族本身以精神慰藉,且具有象征民族团结的意义

  主持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建筑是十分讲究的,不但要有吉祥之意,还要意境深刻,或引经据典,或借景生意,这些在三山五园内的建筑中如何体现?

  郭黛姮:作为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三山五园的建筑特色首先在于它将南北园林的精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其具有北国江南的整体气质,而这种气质的形成则与清圣祖玄烨和清高宗弘历南巡有着直接的关系。据史料记载,清圣祖玄烨和清高宗弘历两位皇帝均六次南巡,在南巡的途中,如遇到喜欢的景物,就会命画师将其画下来,或者将其原图带回京城,并模拟其图纸建造园林,这也就是三山五园中大多数的建筑都具有江南园林特征的原因,位于颐和园北部的苏州街,是典型的南方水乡风格。

  其次,就是借景。“借景西山”中最具代表性的景观要数“西峰秀色”,有“西窗正对西山启,遥接晓峰等尺咫”的诗句。还有西堤的设置,也将西山景色借入园内。

  张连城(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教授):还有就是,宗教建筑成为三山五园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其中,不仅有佛寺、道教宫观,还有广育宫、花神庙、关帝庙、龙王庙等。三山五园中的各类神佛殿宇不但给予皇族本身以精神慰藉,而且具有象征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例如颐和园万寿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建筑风格。从颐和园北宫门向南,由山脚到山顶,可以清楚地看到喇嘛庙群分布于三层平台之上。位于第二层平台上的主要建筑须弥灵境是喇嘛庙建筑中体积较大的佛殿,位于第三层平台之上原有香岩宗印之阁以及四大部洲。从万寿山北面的喇嘛庙的建筑,可以看出当时乾隆所谓“兴黄教以安蒙古”的政治含义。

  叶亮清(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北京三山五园研究院副院长):三山五园中的建筑景观还折射出当时社会经济基础。当时的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所以每个帝王不得不关心农业,三山五园出现了供皇帝观稼验农的景观。比如静明园周边有大片的稻田,园内也特别安排了观稼验农景观—溪田课耕,成为清代皇帝体察农情的重要场所。

  主持人:三山五园的命名应该也是有深刻寓意的吧?

  陈名杰:三山五园的命名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命名者的精神追求。对于“畅春园”的含义,从《日下旧闻考》的记载中可知,“春”并不是指只适合于春天居住,清圣祖玄烨将其命名为“畅春园”是想营造一种在“万物争春”的气氛中,八方来风无不合宜,六气运行无不顺达的治国理念。对于圆明园的命名,雍正帝认为:“圆明”二字寓意深刻,所谓“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也就是致力于品德圆满完美而臻于精妙之境,是君子不偏不倚动静皆宜的立身准则;日月无私普照万物,是出类拔萃之人的明智选择。对于三山五园年代最晚的清漪园,其命名主要是因为湖光山色是园林的主体,清澈广阔的昆明湖水在微风吹拂下泛起阵阵涟漪,这种自然特征应当就是“清漪园”的命名依据。光绪时期将“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有颐养天和之意,源自《周易》“由颐厉吉”、“养正则吉”等语。至于静宜园的命名则取自乾隆御制对联“山以仁为德,秋惟静与宜”之意,静明园的命名当取此地风光静谧,泉水明澈之意。

编辑:jiaolit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园林中阳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阴影中的草坪

园林中阳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阴影中的草坪

  对于花园的道路来说,观赏草可以构成令人喜悦的道路边缘,但是,这样的边缘需要很精心的维护,否则景观也许会不尽如人意。为了边缘草坪的修剪,宽阔的草坪上可以用剪草机来修剪;这种方法尤其适合用于沿道路两旁的缓坡地形【详细】

园林水系池岸景观设计

  近来,环境景观越来越注重水体,无水不灵;有的房地产公司还提出户户开门临水的要求。而在实际操作上,水面边岸则是易被忽视且不易设计、施工好的项目。其所占投资比例不菲,值得斟酌探讨。【详细】

中国园林发展脉络与概述

中国自古以来有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传统,不论是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都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