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专访杨世昌:品读城市建筑艺术的缔造与传承

2014-09-16 09:29:39         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


  城市建筑艺术的雕塑意义

  谈及建筑艺术,杨世昌独钟于雕塑。如果说建筑是城市之魂,那么雕塑则是城市之魄。杨世昌说,雕塑和建筑的完美统一,就像嵌于巴洛克建筑体上的精致浮雕,两者相互掩映,勾勒出的是一种美轮美奂;而雕塑和城市的有机结合,则犹如“自由女神像”,其所表现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更是代表着一个城市的象征。

  雕塑的意义不仅在于美化城市或用于纪念,其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这种造型艺术所表达出的寓意和象征。 杨世昌介绍说,作为典型代表地区之一的哈尔滨中央大街巴洛克建筑群,每一栋建筑和建筑上的每一件雕塑,不仅仅只是一件艺术瑰宝,它所代表的是哈尔滨的城市名片,而反映出的则是哈尔滨的城市文化和城市象征。

  1986年,按照哈尔滨市政府要求,杨世昌参与了对文革中遭到破坏的中央大街外文新华书店外楼体的“奴隶人像柱”的修复工作,按照照片重新塑造后的雕塑相较于原作更加完整,也更具建筑感。据了解,在从事雕塑创作和研究活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杨世昌创作雕塑及城市雕塑作品百余件,其中《赫哲姑娘》、《冬网》在国家级美展中获奖,有二十余件作品在省市美展中获奖。雕塑作品《丰收》、《晨风》被选入《世界雕塑全集》,作品《光荣属于祖国》辑入《中国新文艺大系》,作品《红罗女》被选入《中国雕塑壁画选集》。创作的城市雕塑、园林雕塑及建筑装饰雕塑“腾飞”、“舞”、“铜马车—老街余韵”、“中国古代经边方略”、“放飞和平”、“春水大典”、“夏日牧歌”、“祭山”、“秋山围猎”等一百多件分别树立在许多城市公园和广场。

  杨世昌告诉记者,哈市政府在城市的建设及规划过程当中,不仅重视对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价值的文物雕塑进行修缮和保护,同时也更加重视能够体现城市品味和价值的城市雕塑和园林雕塑的建造。目前,他正应哈市一区政府的委托制作一座大型园林雕塑,新作品创作已经历时3个多月,不久将会完整地呈现在市民面前。

  城市建筑艺术的传承意义

  哈尔滨的城市建筑艺术风格,是历经百余年的历史和人文共同融合和积淀的成果。对此,杨世昌深有感触,哈尔滨犹如是一座建筑艺术宝库,凝聚着典型的欧陆遗风,这里所汇聚着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经典建筑,无不是在书写和诠释着这座城市的意义所在。

  杨世昌介绍说,上世纪法国成立“百分之一工程”,即将城市建设费用的1%拿出来应用在城市雕塑等建筑艺术文化领域,这也是法国之所以成为世界艺术殿堂的重要原因。吉林省会城市长春也是历时数年,投入几个亿的资金建成了“世界雕塑公园”,公园不但秉承体现了现代雕塑的文化品味,还将“山水园林”的景观概念发挥的淋漓尽致,使之成为“北国春城”的新“名片”。

  杨世昌告诉记者,早在1932年,哈尔滨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具有城市象征意义的园林雕塑,在中国近代城市建设史,这是第一,也是唯一。然而,遗憾的是,经过几十年的历史变迁,一切都不复存在。改革开放以后,上海、北京和广州等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却在城市建筑艺术发展领域远超哈尔滨,这其中有政策上的因素,同时存在着经济条件的制约。

  “建筑艺术展现的是一个城市的历史,体现的是一个城市的内涵,投射的是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城市的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将其发扬和光大。”30余年前,杨世昌和其他十余位专家一直关注着哈尔滨的建筑发展。然而如今,随着年华老去,他突然感觉自己有点孤独的孑然一身。建筑艺术领域人才的外流和缺失,似乎成为这座城市再攀“奥林匹斯山”的掣肘。

  但是,杨世昌和这座城市的管理者一样,一直坚信,哈尔滨这座极具“欧陆遗风”魅力的“东方巴黎”,在未来的世界城市艺术之林中定会傲然挺立。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