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做有灵魂的建筑设计师

2014-09-26 11:18:16         来源:中国建设报     浏览次数: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常常能够发现许多呆板、木讷的建筑充斥在城乡各地;一些原本非常优秀的传统建筑经过修缮改造后,反而丧失了原有的灵气。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建筑诞生于世?又是谁签发了它们的“准生证”?在新型城镇化的浪潮下,怎样才能营造出各具特色的城乡风貌?

  中国勘察设计大师、上海现代集团顾问总建筑师蔡镇钰讲述了发生在两代建筑师之间的故事。

  “我曾经希望一位年轻建筑师好好学中国建筑历史,但他说不喜欢中国建筑,并说什么时候设计一个解构主义的建筑给我看。我去某著名高校建筑学院讲课时也说过同样的话,年轻的学生们却哄堂大笑,这就是他们目前的状态。如今,对解构主义、后现代等流派,这些学生奉若神明,认为这些才是先进的,中国传统建筑根本不行。”已八十高龄的蔡镇钰谈起自己的亲身经历,不禁感叹传统建筑教育的缺失。“中国建筑文化是重新展现在世界之林还是继续走下坡路,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其实,吸收外来文化与传承传统建筑文化并不矛盾,只是我们要去其糟粕,做一个有灵魂的建筑师。”

  来自于北京建筑大学的范霄鹏教授对此深有同感,“各地之所以出现‘千城一面’现象,根本原因出在教育上。建筑教育如果只教学生一种方式,设计出来的方案不就是一种方式吗?只有一种思路,做出来的东西也就只有一种模式。”

  范霄鹏认为,建筑学教育是传统建筑文化理论与营造技艺得以传播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现在的教育体系并没有融入这些内容。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传统四有”和“现代四缺”。“所谓传统四有,是指我们很早就形成传统建筑的建造体系、空间体系、营造技术和师承方式,现代却缺乏关于传统建筑的教育体系、资源转化、技术延续和实操引领。”

  “当代建筑学教育体系包括布扎体系、包豪斯体系、建构体系,传统建筑学的教育体系又在哪里?”范霄鹏反问记者。

  谈到传统建筑的灵性保护,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唐玉恩表示,建筑是有生命的,保护历史建筑是为了让它们在延年益寿过程中传承文化,通过可持续利用,有尊严地走向未来。正如文学大师果戈里说过的那样,“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建筑还在说话。”

  “许多优秀传统建筑承载着城乡的历史、文化,承载着浓浓乡愁。如果我们说舌尖上的味道,或者一个习俗、一个节气,能够勾起大家对故乡的怀念的话,那么建筑本身的留存能更触动人心。历史不仅应受到尊重,还令人敬畏。在尊重和敬畏的同时,首先要做的还是善待和保护。”唐玉恩说。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中,处理好传统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关系,对进一步弘扬和发展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创造出更多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力作非常重要。”王素卿对新时期的建筑发展提出希望。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