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湿地,拿什么保护你(图)

2014-10-10 08:58:54         来源:江西日报     浏览次数:


  省林业厅有关专家介绍,按国际《湿地公约》的分类系统,我省有23种类型的湿地,包括除咸水湖和荒原湿地的内陆湿地所有类型,其中天然湿地14种,人工湿地9种。

  保护:湿地景观成生态新名片

  从世界湿地保护建设的经验看,凡是湿地,向来有三大功能,一是生态保护,二是生态教育,三是生态旅游。并不是一说到湿地,就是不可进入的。水清岸绿、鸟语花香、蛙鸣鱼翔、梅芳柿红、桃红柳绿、芦白桑青……美丽,是靠“养”出来的。正如孟子所言:“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江西省湿地资源丰富,湿地公园“星罗棋布”。从2007年开始,孔目江湿地公园成为首个“国字号”湿地公园后,便“多点开花”,至今国家级湿地公园“江西军团”名单已有18处,建成国家湿地公园2个、在建国家湿地公园16个、在建省级湿地公园47个,总面积达13.9万公顷。其中,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早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7块国际重要湿地之一,成为江西独有的生态品牌。

  为保护好湿地资源,2012年5月1日,我省在全国率先为生态立法,制定实施了《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从法律层面加强了湿地保护,明确了湿地的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职责,保障了湿地建设的投入,把湿地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规范了湿地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明确了建立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强化了对鄱阳湖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增加了林业主管部门对占用、征收重要湿地和城区湿地的审批管理。

  我省还建立了湿地保护综合协调小组,由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五河”源头、东江源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以及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柘林湖、仙女湖水质保护,安排鄱阳湖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综合治理工作经费,补助鄱阳湖长江江豚等3个水生生物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资金。省林业厅安排经费奖励国家级和省级湿地公园。对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点鸟奖湖”机制,让赶鸟的渔民成为护鸟的生力军,湖区越冬候鸟明显增加。

  此外,我省各地还开展特色活动,每年利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时间节点,举行万人签名活动、环保书画比赛、观鸟大赛、鸟类和湿地摄影展等,发放湿地宣传卡片,扩大湿地保护的社会影响。

  忧患:8.8万公顷湿地消失或退化

  然而,随着城市快速发展、水资源的过度利用,我省的湿地正在慢慢消失、退化。湿地功能退化和消失不如突发的灾难那样引人注目,但这一切倘若被忽略,或许就是生态灾难的前兆。

  南昌市碟子湖和黄家湖曾为同一水系,面积分别为9.53公顷、65.39公顷,与赣江相通。但2013年以来,碟子湖因周边工地非法侵占湿地,倾倒工程淤泥,致使水源被截断,湖面消退干涸。记者实地察看,发现碟子湖大道以西、靠近新建县一侧已被开发侵占。黄家湖受周边开发商非法填埋,湖面大幅萎缩。

  与南昌一样,九江赛城湖和瑞昌市赤湖也存在填湖造地、违法占用湿地的问题。2011年至2012年,瑞昌市、九江县、共青城市为了搞开发建设,分别撤销在城郊建立的赤湖、赛城湖和南湖3个县级自然保护区,其中赤湖、赛城湖保护区面积分别达5300公顷、4400公顷,候鸟等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状况恶化。

  更令人担忧的是,鄱阳湖和“五河”等重要湿地的局部地段水质污染严重,富营养化加剧。鄱阳湖滩涂草洲植被缩小,湖底趋于沙化,鱼类索饵场、产卵场、越冬场以及洄游通道被破坏,亲鱼失去了“产房”,鱼类、贝类等生物资源衰减,一些重要洄游性鱼类濒临灭绝,江豚等珍稀濒危物种受到人为活动威胁,有的湿地正成为“一潭死水”、“一湖污水”。

  人类对湿地资源变本加厉的掠夺,加之近年来的持续干旱,已使大片湿地因缺水而成为旱地。一直以来,鄱阳湖周边的村庄就在与湿地鸟类“争水”,湿地最终形成了“人进——地退——鹤走——人穷”的恶性循环。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