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破解大城市病 成都布局卫星城战略

2014-10-14 08:08:0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次数:

  近日,都江堰市委召开十三届四次全会,围绕实施“旅游提升、品质城市、产业转型、开放合作”四大发展计划,确立了全力打造成都旅游休闲度假卫星城,奋力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都江堰是成都未来的卫星城之一。不只是都江堰,为了破解大城市病,分担中心城市人口和产业,成都在其周边规划布局7个卫星城,这些卫星城将和中心城市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构建大都市城市群。

  成都市规划局总规处处长潘政向记者表示,成都已发展到人口高度聚集的程度,但是要提升城市功能,必须全方位转型升级。同时,国家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建立大中小城市协调的城镇体系,因此成都规划建设卫星城正逢其时。

  潘政向本报记者表示,作为产业和人口主要的疏解和承载地,卫星城建设将是未来城镇化的主战场,也将是成都城市竞争力提升的体现。

  大城市病

  近年来,成都经济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尤其在东慢西快的区域增长格局下,成都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排名中连续升位。2013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08.89亿元,位列全国城市经济总量榜的第八位,预计今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

  成都市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运行处处长曾明友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成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城市的发展模式也将面临新的课题。曾明友表示,成都经济总量即将突破1万亿大关,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到这个程度有一个普遍规律,就是将从规模的增长到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

  伴随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是人口的聚集。成都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成都市的户籍人口增加到了1187.99万,常住人口增至1429.76万。

  成都市政协委员何立新认为,成都常住人口总量迅猛增长,一方面说明成都仍处于旺盛的发展增长期,具有很强的人口吸纳效应,给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另一方面也带来负面效应,导致城市交通拥挤、基础设施供给压力增大、社会公共服务资源不足等。

  目前,成都已属于超大城市。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合理确定大城市入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成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面临着产业和人口聚集的自身发展需求,同时在全省承担着“首位城市”的重任,未来的城镇化进程中,还将有大量人口向城市转移。因此,在有序开放的同时,更重要的还是怎样疏解人口转移压力,对人口和产业进行更为优化合理的布局。

  此前,为了解决单中心饼状发展的城市格局,成都曾在周边规划建设若干个城市副中心。但是,潘政认为,城市副中心只是城市内部的一个功能中心,不能相对独立,这还是在城市内部解决问题的思路。

  潘政向本报记者表示,大城市已经出现很多问题,在城市内部很难有办法解决。因此,新的思路出现――在大城市外围建设小城市,形成功能完善有就业岗位、公共设施和居住区的城市,能够截流一部分人口和承担一部分中心城区的功能。因此,卫星城的战略应运而生。

  其实,卫星城建设在国外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国内一些特大城市最近几年也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只不过称呼不同而已。比如,亦庄就是北京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城之一,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的功能、聚集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重任,其实质就是卫星城。

  面临大城市同样的课题,2013年底,成都市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加快现代化卫星城和区域中心城建设,推动双流、温江、新(都)青(白江)、龙泉驿、郫县、新津、都江堰等7个卫星城加快建成大城市。

  这些卫星城人口规模在50万以上,以大城市的规模和标准规划建设。在配套服务标准和基础设施设置上,以市级公共服务设施为重点,推进市级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资源向卫星城延伸,逐步实现卫星城和中心城区市级公共服务一体化,构建15分钟城市公共服务圈。

  成都的办法

  潘政说,其实从国外的发展历史和国内一些城市的尝试来看,卫星城建设也有很多失败的案例。比如,第一代主要是建工业区,配套不行、产业支撑也不够;第二代是建城,但是却是“卧城”,人口的居住和就业是分离的。

  吸取这些教训之后,成都的办法首先就是明确卫星城要按照大城市的标准来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配套标准,卫星城首先要求承担城市市级功能。潘政说,卫星城如果与中心城区条件相当甚至建设标准更高的话,就能够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吸引产业发展就更有吸引力。

  潘政介绍说,这些卫星城现在都是县城所在地,以前承担的是县城的功能,配套是县城的标准,这个标准不足以吸引人口的转移。要通过构建更加优越的医疗、教育、文化、绿地等基础设施,吸引人口和产业从中心城向卫星城流动,比如构建3个10分钟公共服务圈。

  这就是无论在工作地还是居住地,市民在10分钟内就能到达公交站点,包括轨道站点、常规公交站点、自行车租赁点;从任何一个生活点和工作点出发,走路10分钟,就能到达一个公园绿地;市民日常的办证、社区医疗、体育休闲、阅读、基本公共服务都能在10分钟的距离内实现。

  另外就是产业的支撑。潘政说:“产业要具有一定发展基础,不一定是工业,也可以是文化产业。”都江堰就提出,到2018年,建成以旅游业为核心,现代服务业、“两型”工业、都市现代农业全面协调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而另外一个卫星城新津,就是依托其物流通道、新材料产业基地,以及天府新区的区位优势来发展。新津是成都的南大门,其境内的普兴货站是成都铁路的南向枢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是国内重要的聚集地,这些都为其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有产业才有人,配套设施要跟上。”潘政说,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要推动卫星城自主发展。新津工业园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局长黄辉向本报记者表示,诞生过希望集团的新津通过培育本地企业和招商引资已经渐成规模,形成食品、新材料和轨道交通为主导产业的格局,到2017年能形成10万人的规模。

  实际上,这7个卫星城各自定位都有所不同。作为发展的核心动力,每座卫星城都将有不同的支柱产业。潘政向本报记者表示,差异体现在定位不同,主要是根据各个卫星城的基础条件来确定。同时考虑卫星城的定位还不只是在成都范围内,要在更大区域范围内进行考量。比如龙泉驿区,就可能定位为成渝城市群节点城市,放在区域发展背景上定位。

  在加强基础配套和产业支撑的同时,成都还强化卫星城和中心城市的一体化格局。潘政说,国外卫星城的选址是以30~70公里的标准,卫星城能够快速到达母城。

  成都卫星城建设也是交通优先,规划着力以快速路和轨道交通为重点,推动卫星城与中心城区交通一体化:快速路网体系将覆盖卫星城,实现与城区高速路、快速路的有效衔接和高效转换;地铁、市域快线、有轨电车、高铁等也正向卫星城延伸,逐步实现中心城至卫星城“两高两快两轨”的交通联系。

  卫星城建设的另外一条标准就是要职住平衡。潘政说,根据各地的资源,成都在规划上为这7个卫星城划定了生产、生活、生态三条红线,划定了未来城市发展的边界。

  “成都作为省会和特大城市的聚集效应非常突出,这都是成都必须发展卫星城的现实因素。”四川省社科院西部大开发研究中心秘书长刘世庆认为,发展卫星城是更好发挥中心城功能、提升中心城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卫星城未来或将成为优于中心城居住品质的宜居之地。

编辑:dai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成都二环桥下不再只有草坪 拟增灌木、花卉

二环路绿化景观主题为“五彩缀景、浓绿环城”,以绿色为主基调,提炼东南西北各段区域特色和文化,分别点缀凸显红色、紫红色、金色和绿色。【详细】

成都优化拓展城市空间

  成都新的城市空间格局确立后,记者曾经的采访对象,中国女鞋之都【详细】

成都“增花添彩”植物选择将以乡土植物为主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为重现杜甫笔下盛景,成都将于2022年建成天府芙蓉园,其中芙蓉小镇3个,芙蓉主题观赏园5个,实现芙蓉品种达30种,将花卉彩叶植物覆盖率提升至30%以上。【详细】

成都新规:任何人不得擅占住宅小区内绿地

 昨日,记者从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获悉,为加强成都市住宅小区绿地管理,规范绿地管理行为,根据《成都市园林绿化条例》《成都市物业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该局和成都市城乡房产管理局共同制定了《成都市住宅小区绿地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规定任何人不得擅自砍伐、移植住宅小区绿地的树木和占用住宅小区内的绿地。【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