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揭秘会呼吸的“海绵城市” 珠海规划缓解排涝压力

2014-10-31 17:07:59         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次数:


  致力于建设国际宜居城市的珠海,在建设“海绵城市”上已有谋划。此前出台的建设国际宜居城市相关政策文件提出,要以西部生态新城、横琴新区为试点,着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沈振中介绍,防治城市内涝的主要原理,就是让雨水尽快排干、下渗,不在低洼地带集聚。而“海绵城市”通过对现有绿地、河湖及道路系统、小区绿地和分散式排水 管网进行系统整合,充分利用绿地、河流等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蓄功能,提高城市的渗水能力,从而达到防洪排涝的目的。

  另外,雨水经过生态或工程化收集和处理后可以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可回收用于生态环境、市政杂用、绿化等方面,从而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

  在专家们看来,珠海建设“海绵城市”具有很好的基础,也非常必要。李海龙说,珠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丰富,雨水回收利用的空间巨大。另外,珠海的自然 资源丰富,人均绿地面积位于全国前列,河网密布,自然系统蓄水的能力很强,如果能够建好“海绵城市”、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对水的调蓄功能,可以有效缓解 城市的排涝压力。

  沈振中认为,除了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外,“海绵城市”的建设将给珠海市民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生态格局,居住在这样 的城市,安全指数和幸福指数都会较高。另外,“海绵城市”通过加强对雨水的综合利用,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同时绿地、公园等兼具“美观”和“蓄水”功能的 公共设施的建设,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宜居环境,也将推动珠海生态文明的建设。

  可在新城新区局部试点“海绵系统”

  “海绵城市”的概念源于国外,目前国内不少地方都在摸索,尚无非常成功的经验。那么珠海应该如何建设“海绵城市”?

  据介绍,珠海将在近期制订水专项规划,以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为目标,将低冲击开发、精明增长、生态网络等先进理念内化到城市规划的各个层面,综合提高城市透水率,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李海龙表示,珠海可以结合横琴新区开发、西部城区建设等新城、新区的建设进行局部试点,制定相关的技术导则,“比如在新区道路设计时,规定周围的绿地略低于公路(即建设“下凹式绿地”),且在道路建设时采用透水性强的材料,提高城市透水率。”

  记者了解到,下凹式绿地在国内一些城市已得以运用。其原理就是,通过建设低于周围地面的绿地,利于周边雨水径流的汇入,形成一个天然的“蓄水池”,在雨量较大时起到缓冲、调蓄作用,减少直接排放到市政系统的水量,缓解排涝压力。

  而用透水性强的材料铺设道路目前也有运用,利用这类材料建成的路面,在下雨时能快速渗水,并将雨水储存在地下,而在城市气温升高时,此前渗入地下的雨水就会自然蒸发,降低路面温度,预防热岛效应。

  另外,专家建议,对于旧城区特别是城中村,珠海可以结合旧公园的改造、屋顶雨水集蓄系统建设等方面来增加城市的蓄水功能,同时在进行老旧道路改造的时候采用透水材料。

  沈振中表示,珠海在进行堤岸建设、滨水景观建设时,要改变硬质化护岸的做法,结合滨河地区休闲、游憩和生态等综合功能进行改造,建设更多的绿地等生态系统, 既有利于汛期的调蓄,也可使整治后的河道成为园林景观的组成部分。“还可以通过建设雨洪公园、沿路设计生态沟等方式构建立体化的‘海绵系统’,使得整座城 市变成容量巨大的‘蓄水池’,减少城市建设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当然,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与道路、广场、公园、绿地等有关的规划充分衔接,还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