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让青山绿水护佑子孙后代

2014-11-13 09:55:27         来源:重庆日报     浏览次数:

  4、生态文化需要全民参与

  从身边小事做起

  《重庆日报》:《意见》明确指出,要培育和繁荣生态文化,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您认为培育生态文化的路径有哪些?有何作用?

  陈万志:生态文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灵魂,只有人人都参与其中,才能营造出共建共享的生态文化。

  我建议借鉴西方的“黑名单制度”。比如在德国,对于环境友好企业,政府会倡导市民去采购;对于污染企业,则倡议市民在消费上采取抵制行为,这一方式非常有效。

  《意见》中也提出了“强化监督管理制度”,以及要建立“完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制度”。除了依靠法律、行政的力量,我们还有市场的力量,企业如果有违法、违规行为,可以采取信息曝光,从而对市民在消费上起引导作用。这一招对企业至关重要。

  此外,全市要建立“一盘棋”的工作机制,企业要积极发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主体作用,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社会组织和公众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新闻媒体要发挥好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要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家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生态文明建设。

  张卫东:我感觉现在大家的环保意识都增强了,但履行义务的意识比较薄弱。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环保需要每个人从身边小事做起。

  在意大利,许多办公楼都通过物联网、智能化控制等建立了最节能的管理方案。重庆受自然条件限制,日照时间会少一些,但节能环保需要老百姓共同努力。比如少开车、多步行;少用塑料袋,多用布袋;少用纸张,多用手帕等等。在农村也引导农民做好垃圾分类,增强环保意识,对农作物采取高效合理的施肥方式,减少面源污染,提高生产效率。这样每个人都身体力行地做一点,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才会形成,才能实现“和谐宜居”的目标。

  王胜: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要从娃娃抓起。社区、学校等可以联合起来,采取“小手牵大手”的方式,让小孩去引导大人的行为。

  此外,要鼓励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推动垃圾分类、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等活动的开展,让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深入人心,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在全社会不断增强节约、环保、生态意识。

 

编辑:zhaoa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