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白话说说高铁站选址的科学

2014-12-03 08:39:00         来源:中国城市网     浏览次数:

 

高铁选址 京沪高铁 高铁新城

  第二个原因是噪音问题。高铁在开行本身就肯定会产生噪音,无论速度快还是慢,噪音肯定会存在。另外,高铁不同于一般地方的市内通勤系统,几乎所有国家的高铁都会采用俗话称“快慢车”、“大站车”的运营方式,比如高铁 G1 号班次,从北京南出发前往上海虹桥,近五个小时的车程里仅停站南京南,这就意味着在其它剩余 20 个车站,这辆高铁都是不停站全速通过的。尽管在 723 事故后全国高铁都进行了降速,但是最高时速依然能达到 300 公里。想象一下一辆 300 公里时速的高铁从闹市区正中央呼啸穿过,其产生的噪音和震动绝对是扰民级别的。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京沪高铁全速通过的视频(京沪高铁列车全速通过)另外很多大城市内高楼林立,可以说高铁的上方完全暴露在很多大楼的窗下,如果遇上高空坠物进入高铁线路的问题,肯定是会引发极大的伤亡事故。这里发一条上海地铁的新闻:(上海轨交 3 号线高空抛物惹祸列车短路熄火)这还只是垃圾缠了架线,要是高铁贴着居民区通过,运行安全问题不得不考虑。有人说,日本新干线部分车站为什么可以放在市中心,下面我们来分析下原因。下图绿圈内是京都站,京都站的新干线和原来既有线路车站在同一车站,新干线的线路也从京都市正中央穿过。但是京都站是高等车站,所有往来列车都需要在这里停车,因为离新大阪出发距离也较近,速度提不快,列车限速也很低,所以噪音问题不太严重。但是想象一下在这样市区内开一辆 270公里以上时速的列车穿城而过,会是怎样的情形。换个角度,因为新干线在城市正中央开过,而不得不限速的例子也很多,比如东北本线的东京-大宫段,整段线路都在人口和房屋极度密集的市区内穿过,为了减少噪音,不得不降低车速。而在中国的高铁建设中,因为住宅和人口密度原因而必须降速运行的情况很少,所以应该说车站的规划选址以运行效率为先。


高铁选址 京沪高铁 高铁新城

  第三,还有一个综合的原因,就是车站规模。中国高铁的大多数车站,尤其是始发站,其建筑规模、空间体积、到发线数量(站台数量)都远远超过日本新干线的车站。举东京站为例,东京站是东海道 - 山阳新干线和东北 -上越/长野/秋田/山形新干线的起点站,站台5个,到发线10条。相比之下,北京南站有13个站台,23条到发线,是东京站的双倍规模,上海虹桥甚至有16个站台30条到发线。候车室、售票窗口等等所占的面积,中国高铁的车站也远远大于日本新干线的。以上这些意味着中国的高铁车站,占地面积会远远大于日本的,也就意味着如果要把高铁造进市区,需要拆迁更多的人,花上更多的钱,占更多宝贵的市区土地。当然你要问为什么我们需要比日本新干线车站更大的高铁车站?除了提前规划,为未来做好准备的原因之外,目前中国高铁的运营效率还比不上日本新干线(列车到达其终点站后,再次发车前往新目的地或者回库的时间间隔长,导致列车在站台上停滞时间长,需要更多的月台容纳更多的车辆进站上下客),还有建筑空间利用效率也相对低。不过最重要的原因,我们的人口基数更大,潜在的高铁使用人数远大于日本新干线。

  第四,高铁新城建设需要,做到人跟线走,沿线开发。芒福德在《公路与城市》一书中曾经说过:“交通系统的意义,在于将人与物带到他(它)们最该去的地方,在有限的地段内集中尽可能多数量与多类型的人和物。”高铁作为高速度、高频次、高运量的快速客运交通组织方式,可大大改善沿线地区的相对区位条件,提高其可达性和交通便利条件,节省出行者的时间和费用,从而使人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产业流等要素加快向交通走廊集聚、向高铁组团集聚。由于中国的城镇化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目前那些离市区远不可及、周边又比较偏僻的高铁车站,很可能会变成闹市区正中央的高铁站。以前是“农村包围城市”,现在是“城市包围农村”,随着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一些本来偏僻的高铁站被城市边界吞并、消化,成为城市的副中心,也是很有可能的。很可能 50 年后我们会佩服 50 年前高铁线路的规划,为未来的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