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评论:城市建设不向自然要资源

2014-12-25 09:03:45         来源:长城网     浏览次数:

  日前,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河北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应当采取避让和保护措施。此举说明政府将注意力放到了对生态、环境、文化、人文的关注上。经济建设、城市发展能够为古树“让路”,市民能够以人文情怀驻足欣赏,说明经济发展的模式正在转型,也说明人们的意识理念正在转型。当经济与文化、物质与精神发生了冲突,谁该给谁让路,是不是该做到相对平衡?

  据燕赵晚报报道,河北省迁安市太平庄乡尚庄村有一棵千年古松,树冠昂起,宛若飞龙凌空,被当地人誉为“飞龙松”,引来无数游客一睹它的风采。随着近年来迁安西部森林生态绿道的开工建设,当地市乡两级政府为保护这棵古松,把通村公路由“树下行”改为“绕树行”。

  从向自然与文化要资源,到把资源还给自然、文化、市民,体现了河北省城市发展正在实现经济、生态、文化、人类的协调磨合过程;对古树名木的关注与保护体现着人们对城市建设正在进行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思考。河北的唐山、邯郸等地的发展以工业发展为开端,“转型发展”已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人们正在达成一种共识:城市发展决不能“成于工业,又败于工业”。

  资源城市的转型主要是指经济转型的同时引发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而这种变革是多方面的。除了涉及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引进、技术进步、管理完善等经济学因素外,还应该包括对自然环境与历史资源的修复与保护,使其更适合经济发展和适宜人居;包括城市文化与人的思想与观念不断更新,更好地融入现代文明。可以说,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是市民在城市建设中共同参与和创新的过程。

  例如,“抓机遇、促转型、出亮点”成为了唐山城市发展的主题。虽然其主旨在于调整经济结构,但是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基层政府和普通群众已经认识到,经济结构调整,调整的不仅是经济,还调整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道德水平、公民素质。同时,促使着人们将单纯而执着的财富积累转为对精神世界的探求。一些复杂的社会学、经济学的问题正在内化为人们的意识,并落实到了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正在把对经济发展的焦点式的关注转移到文化和生态中来,开始关心自然资源的索取与反哺环境的回报之间的辩证关系。

  河北正在努力建设一个个绿色增长的新型城市,做到不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宁可少增加一点GDP和财政收入,也要给自然、文化和市民留下更多的空间。城市建设是各种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结合的综合体,也应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过程。城市中的人文价值观正在发生着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经济发展不能再侵占城市空间,要还给人、自然、历史、文化更多的蓝天碧水。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山东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7月起施行

  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提升历史文化传承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山东省日前公布了《山东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共29条,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详细】

城市公共交通概述

  一、 城市公共交通的定义、方针和性质【详细】

河北现“活化石”银杏树 历经2800载

在秦皇岛市海港区石门寨镇浅水营中村有一棵穿越了2800多年的银杏树。昨日,记者见到该树时,因是初冬时节,这棵“活化石”已落尽一身繁华,仅个别枝头上还有银杏果和树叶残存。这棵银杏树主干粗壮挺拔,大枝虬曲如龙,伸向四方,气势不凡,令人惊叹。【详细】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要重视三方面问题

  清清河水、古朴城墙、历史老镇【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