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评论:建筑遗产保护需要社会之力

2015-05-22 10:34:08    作者:金磊     来源:中国建设报     浏览次数: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应追求物质利益空间建设,更需要构筑温馨包容的社会文化氛围。问题是迄今文化遗产与城市建设界更多的还是将期望寄托在政府层面,而忽视对社会力量与价值的认知和启发。本文从改变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出发,根据发达国家成功做法,探讨文化遗产社会保护策略。相信这种角色的置换,能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获得更广泛的方式。

  在许多欧美国家都倡导“我们的历史,我们的遗产”,其要义是他们认为文化遗产是属于国家和城市的,它是历史价值与品位的表征,但它要成为每个社会公民的文化精神财富。在政府及法律引导下的社会公众应主动去保护参与,这是城市形象内在的精神支柱,它可以不断培育出可贵的城市文化精神,也惟有此,建设人文城市才不是空话。

  以英国为例,他们在21世纪初曾做过专门统计,98%的访者认为学校应进行文化遗产教育,88%的人认为遗产可以创造就业和经济价值,95%的16岁 24岁的青年学生认为应保护最好的战后建筑。“历史属于全社会,更属于充满未来的下一代,根茎深埋大地逢雨露滋润,便可成长为参天大树以惠及后人。”带着这样的理念,英国遗产委员会所辖的机构及遗产地平均每年免费接待超过50万师生,英国国家信托每年也迎接了50万学子的造访。

  2003年“英国遗产委员会”又调整政策,英国遗产委员会的任何会员可免费将6名19岁以下的青少年带入遗产地。而在1999年成立教育遗产信托设立桑德福奖,也早已作出过对学校的遗产教育给予特别奖励的规定。

  在英国1年有百项大小遗产活动,丰富有趣的项目促进以家庭或学校为团队的公众参与。“我们的历史,我们的遗产”是英国举行的大型遗产保护项目,旨在叩问每个公民保护遗产、尊重遗产的良知,倾力保护共同的财富。英格兰印象活动让公众对深藏在民间的遗产,如家族历史、学校、居住社区等主题进行挖掘。活动规模大至山川古迹,小到身边千奇百怪的邮箱、标牌、广告、旗幡等,并最终形成一份来自民间的网上历史档案,通过一个个“故事”掀开历史。

  新加坡十分重视发展社区文化,认为传统社区是城市的最基本单位。社区文化建设好了,就有了城市文化发展的基础。保持住传统社区的街巷肌理,社区文化传承便有了希望。

  新加坡北岸的克拉码头曾是造船修船中心,1983年货运驳船离开新加坡河后,良好的地理区位,使码头一带迅速高楼林立,但新加坡对于市中心滨河沿岸的历史建筑并未拆除,而是打造成金融区职员及国内外游客最喜欢光顾的去处。这项工程不仅有政府的政策,更有来自社会的重视。开发商、社会团体、社区公众都以保护住码头文化而骄傲。

  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觉醒,必然涉及社会与个人的社会学问题。按照社会唯名论,只有个人才是有意义的,没有个人就没有社会。虽然此观点有某种片面性,但它强调了社会功能大背景下的个人作用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这种个人的文化遗产保护贡献率,主要指作为建筑师的个人与作为志愿者的个人两大类。事实上,不论是哪类志愿者行为,我们都要充分肯定它的特殊作用:志愿服务活动最具魅力的地方在于它深刻地体现出人类文明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境界,它在当前社会价值的变迁与社会伦理的重建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志愿服务活动中形成的大量社会服务团体,已成为社会组织的新形式,因此它对社会创新活力与人的全面发展贡献很大,越“草根”越能体现“小人物的大声音”,越能凸显“长期文化灌输”的力量。

  英国1948年通过的《国家辅助法》中,对志愿者的义务组织法定地位予以确定。近70年来,政府给予志愿者及其组织提供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成为英国遗产保护优秀传统之一。遗产保护的志愿者行为,再现人们的专业精神、职业道德和敬业程度,体现了送达爱心的文化精神。义务奉献已成为一种受到伦理价值的驱动的行为,成为遗产保护上的慈善行为,在英国有近40%的成年人每周要花费约4小时做义工(包括为文化遗产保护效力)。英国国家信托骄傲地拥有最广泛的遗产保护志愿者队伍。按每小时5.8英镑收入标准计算,43万名志愿者的智慧和热情的奉献每年高达1500万英镑,国家信托反之用此费用再支持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此外,在英国颇受欢迎的公众文化遗产保护之举当属英国遗产委员会鼎力支持的“遗产开放日”。设立遗产开放日的目的,是重视遗产的价值,让更多的公众走进来,认识自己所在的城市与乡村,增加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文化遗产保护的非政府作用还应瞩目建筑师及其群体的贡献。伦敦每年9月中的两个周末还有一个固定的大型遗产展活动——“敞开伦敦的房间”与“建筑周”,其意义在于与当代建筑师对话,提升公众的建筑审美情趣,开展公众参与的建筑评论。从公众对建筑文化与遗产的需求看,他们也非常需要了解从草图、模型到建成品的工作流程。

  建筑文化遗产是为全民共享的公共产品,公共参与制度化是英国建筑遗产保护区进展的重要方面,若没有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只会是少数人的事而终将一事无成。在英国,建筑师是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庄严职业,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是世界上最早强调建筑师全过程职业化参与历史建筑维护的机构。英国关于保护的课程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多达59科,统称为“保护英国”,如今建筑遗产保护内涵又有了扩展。这不仅要关注建筑遗产中蕴含的形形色色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无形遗产,更要向公众及民间去学习共生的保护技艺知识,从某种意义上看,英国人的生活哲学是当代工匠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潜在推动力。

  从对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而言,社会公众的理解与投入是极为必要的,无论从文化遗产传播的社会学出发,还是传统再造的客观性出发,政府与各级组织都要格外关注来自社会公众的作用及影响。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星星之火有赖于公众觉悟后的燎原之势,这是重要的趋势所在。

编辑:dai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新型城镇化等将成政府投融资主要方向

  日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详细】

“特色”引领新型城镇化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十九大报告在回顾过去5年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时指出,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