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新材料助推厦门打造“海绵城市”

2015-08-19 09:40:27         来源:福建日报     浏览次数:

  “台风过后常看海”是国内不少城市遭遇的尴尬局面。前不久,台风“苏迪罗”给福建多座城市带来了严重的城市内涝,福州、莆田成为内涝重灾区,“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难题”已成为摆在市政建设者面前亟待破解的一大课题。

  厦门历经多次的内涝经历后,开始高度审视解决这个问题:入选国家试点,打造海绵城市。简单说,就是“一吸一吐”,即大暴雨水来临城市就像海绵,宏大的吸水能力将雨水吸纳在湖、塘、库、池;水资源缺乏时,这些雨水和再生水作为血液,反哺到城市工业、农业和生态用水,缓解水资源匮乏困境。

  而在具体层面上,蓄水池库的建设,透水能力强的透水砖、透水坪的使用推广就摆上了日程。可喜的是,记者从市政部门了解到,渗水能力超强的耐透坪,目前已经相继在思明、湖里、海沧和集美等地推广使用。8月7日,海沧区滨湖路沿湖路段的铺设完成,将助力厦门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难题。

  海绵城市工程提供排涝方案

  今年4月,厦门成功入选首批16家、我省唯一的“国家海绵城市”工程。

  按照部署,厦门迅速在两大区域进行试点,一个是海沧马銮湾试点区,总面积20平方公里,建设项目总数为127个,总投资43.44亿元。另一个是翔安新城试点区,总面积15.4平方公里,建设项目总数为217个,总投资56.28亿元。

  海绵城市的建设,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涉及“渗、滞、蓄、净、用、排”六方面。

  其中,“渗”包括新建、改造小区绿色屋顶、可渗透路面及自然地面等,强化城市渗水能力;“滞”,需要建设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强化城市雨水滞留能力;“蓄”则是保护、恢复和改造城市建成区内河湖水域、湿地等,并加以利用,增强城市蓄水能力;“净”包括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综合整治河道,建设沿岸生态缓坡等,开展海湾清淤,净化城市水资源;“用”,指的是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等;“排”,通过改造村庄雨污分流管网和低洼积水点的排水设施等,增强城市排水能力。

  根据市防汛部门的统计,厦门每年有20多亿立方米的降水量,是全市水资源总量的近两倍,但真正为城市所用的却不足两成,一方面是水资源严重匮乏,一方面是雨水白白流走,如何解决两难问题需要智慧。

  为此,市政部门表示,海绵城市建设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首先是渗,城市设施能够快速渗透消化雨水;其次是蓄,降下的雨水拿什么来装。

  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建设城市快速渗水能力的铺设透水砖、透水坪,修建蓄水装备、蓄水池成为当务之急,按照厦门设定的目标——年雨水利用总量可替代自来水比例不低于3%、排水防涝标准达到50年一遇标准,提高防洪排涝能力、蓄水缓解城市供水压力,还有很大的工程要做。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而厦门从去年底开始的快速反应到迅速跻身国家试点,无疑为提升市政服务能力创造了最好的契机。

  岛外率先试点透水路面建设

  8月15日,又一场大暴雨冲袭厦门。

  暴雨过后,漫步在海沧滨湖路泰地公园的市民发现,大雨并没有在路面上留下沉积的痕迹,水渗得很快,渗得很干净,转眼就不见踪影——这条百米多长的彩色路面犹如一条红色丝带,给雨后的公园平添了一抹亮色。

  这就是市政部门引进建设的耐透坪新型路面,也叫“聚氨酯碎石解决方案”,被誉为“城市吸水专家”,8月7日刚刚完工投用。施工单位说,这种路面的有效孔隙率可达30%,渗透率达1900ml/min,远高于降雨在最优排水配置下的排出速率,极大提升了市政排水系统,减轻了城市排水管网压力。

  为了更形象地说明问题,建设单位找来了公园给树木浇水的一根大水管做试验,打开开关,大股自来水喷洒在红色路面上,然而水流瞬间就钻入了地面。负责工程施工的工程师小林说:“大口径水管水可以吸纳得这么快,雨水自然没问题,这就确保了暴雨来临时城市水涝不再发生。”

  在海沧翁角路的翁角公园里,记者也发现了这种长长的新型透水路面,蜿蜒的长道附着在城市公园绿地上,在雨水来临时大口大口地将雨水吞入腹中。按照厦门海绵城市“海绵”行洪体系的设计,未来的厦门海绵城市就将形成这样一个由河湖、池塘、沟渠、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可渗透路面和广场等组成的大“海绵体”,通过“海绵循环”作用,解决城市内涝。

  据悉,这样的透水路面在岛内枋湖路、仙岳路面上已有采用。作为岛外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海沧区之前就抢先一步试点,不少绿道,已经用上了透水砖,包括石塘立交桥下凹式绿地在内,海沧部分人行道、广场都做了透水处理。目前该区城建集团还在组织招投标,准备在区内另外几条城市道路上也引进这样的耐透水路面。

  新材料有望在市政多领域运用

  新型透水坪这种新技术,目前还延伸到市政建设的其他领域,比如在集美,就被运用到路边绿化树木的树池建设中去。

  记者在集美杏林东路、石鼓路、天安路、连胜路等多条路面上看到,树池下凹、被黄土覆盖、一到下雨天就泥土四溅的场面不再发生,取而代之的是透水材料覆盖的整洁的树池。

  建设单位说,很多人可能会担心,覆盖严实的树池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新技术采用的是环保型产品,约50%的成分为改性天然可再生原料,产品的使用不会对土壤和地下水渗透任何有害物质。既透水,又能透树的根气,不影响树的长大,同时还解决了多年以来许多专家未能解决的环境卫生问题。

  此外,它的环境相融性好,遍布其上的开放孔穴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居住的场所,生态效率高。

  据悉,这样的树池改进已经在湖里区的宿务路试用,上述的集美几条道路的施工也已经在8月11日完工。市政部门表示,今后,该透水技术有望在自行车道、人行道、广场景观硬地、小区景观道路、停车场、树池等市政领域内广泛使用。

编辑:dai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襄阳市出台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让雨水自然渗透、就地消纳,城市不再出现内涝。记者昨从襄阳市规划局获悉,《襄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获市政府批复。【详细】

老城新生:武汉“海绵经验”或全球推广

  近日,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绿色生长项目组来到武汉,计划将武汉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活动作为【详细】

观察:国家级海绵城市“延迟交卷”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开评了首批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按照申报要求, 试点海绵城市建设周期为两年。但3年过去了,本该去年就验收的项目到目前为止还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这是为什么?【详细】

上海浦东:大力推广海绵城市道路核心技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浦东新区第九届学术年会【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