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于无所不在的园林中追寻精神

2015-11-10 09:17:36         来源:姑苏晚报     浏览次数:

  园林作为中国文化当下的一个“母题”正不断引发人们深思

  2015年11月7日,由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主办的“园林的故事——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在苏州美术馆举行了开幕活动。著名策展人、中国美术馆策划研究部主任张晴及岳敏君、隋建国、曹吉冈、裴咏梅、王维、余旭鸿6位参展艺术家悉数到场。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主任、苏州美术馆馆长曹俊表示,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园林承载了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与审美追求,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的集大成者,并且成为了全人类的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发展,园林作为中国文化在当下的一个“精神母题”正不断引发人们的深入思考;展示历史与传承、当下与创造的某个面貌是举办此次展览的宗旨,也是美术馆为观众们提供一个了解、思考园林精神向度的良机。

  “园林是我幼年的向往,

  滩是我梦中的家园”

  在策展人张晴为展览进行的邀约中,从没来过苏州的”王维是一位有些特“别的艺术家。王维1966年生于内蒙古,父亲是兵团里的建筑师,母亲是子弟学校的语文教师。

  “父亲为团部设计建造的水塔、大礼堂和洗澡堂的大烟囱,是那一大片荒滩上最醒目的标志。无论在外面玩得再远再野,只要在夕阳下看见那高高的水塔,我总能放心地找到回家的方向。”谈起自己的童年生活,王维的表情完全不像一个年近半百的成年人,闪耀在双眼中的新奇、兴奋和温暖,是他成功回归“滩”上的证明。

  在一系列以《滩》和《水塔》直接为名的作品中,艺术家展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中小小的注脚。二十世纪五十、六十年代,无数青年组成的建设兵团开赴新疆、内蒙古边陲,在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的荒漠中,年轻人奉献了青春。直到三年级时,王维全家才搬离了“干打垒”,住进了富有特色的苏联式的长排营房。然后,他亲眼目睹了父辈们一点点建起了水塔、大礼堂和洗澡堂,这个过程展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努力全景,当年的新奇、兴奋和震撼会以怎样的一种记忆与力量影响自己的一生,幼年的王维当然无从想象。

  “我是在小学课本上知道江南的,鲁迅先生写的社戏、闰土、黄月亮和映在河面上的月光。那场景让我的心中充满了巨大的向往。”而美到有些不真实的苏州园林,是王维在明信片上发现的,也许正是在这种强烈的反差对比之下,王维认真学习,用“书包翻身”让自己成功挣脱了黄沙漫舞,荒滩连天的童年,考进了中央美术学院。

  在经历了一整套学院艺术训练和实践之后,大约在5年前,王维开始以“滩”为对象的一系列主题创作,他每天的生活轨迹就是在家、孩子学校和画室中完成的,“北京的灯红酒绿与我没有一点关系,我几十年来的梦境只有一个,童年的滩。”尤为重要的是,王维在顺应自己心灵召唤、重回“滩”上的历程中,由内而外地找到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开始了一个艺术家最为难得的独立的精神表达之路。

  有趣的是,策展人张晴从小与苏州古典名园艺圃为邻,但是直到相关部门把艺圃整修开放后,张晴才发现与自己天天相伴的竟然是那么有名的文氏家族的园林——这些关于园林的印迹,后来在张晴供职于苏州博物馆并主持忠王府东路花园整修的过程中,发挥了功能。从这个角度看,发现艺圃”的张晴和“重“回滩上”的王维,应该算是都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编辑:wangyu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