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我给佛山绿化打93分“理想城市”就是“山水城市”

2015-11-23 09:19:04    作者:赵越     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次数:

  山水与城市连成一体就是最大的生态

  记者:佛山正在全力打造一个宜居宜业的“理想城市”,吸引更多有价值的人才、企业。加强园林绿化、园林景观建设,是否能对佛山的城市价值提升带来帮助?

  孟兆祯:中国的城市过去产生了很多称号,“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等,但这些称号反映的是城市各个阶段的状况,还不能理解为“理想城市”。

  现在我觉得中国的城市有必要回顾一下钱学森先生有关“山水城市”的阐述。钱学森先生虽然是空气动力学家,但他对园林,绿化很关心也很内行。多年前,他就在人民日报提出“中国要建立山水城市”。我觉得佛山的“理想城市”应该改成“山水城市”。而佛山,本来就有山,再加上西江,这就是“山水城市”的基础。

  记者:结合您在其他城市的见闻,佛山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哪些与绿化美化建设有关的重要经验?有哪几座城市值得佛山参考?

  孟兆祯:重要的经验是,不要用西方的园林观念破坏中国的自然山水。西方深受历史上尼罗河流域文化的影响,土地平坦开阔,所以园林是大轴线、大广场式的。中国的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史前时期就有治水传说,所以强调自然,顺服自然,“人与天调,而后天下之美生”。

  记者:佛山既是岭南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制造大市,应该如何理解、实践“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中央城镇化会议精神?

  孟兆祯:我们国家是一个以山为主的国家,60%以上的领土是山,山间都是水,所以在上古的时候,喜马拉雅山的冰雪融化成水后无路可走,上游形成洪水,下游疏导,导江入海,解决了人们的痛苦,而且把疏浚的土在河的两岸堆土山,就是九州山。九州就是中国古代的版图,先民爬上山就可以免淹死。这个反映到哲学上,就成为“仁者乐山,知者乐水,仁者静,知者动,知者乐,仁者寿”,这是中国的哲学观。

  在城镇化会议上,中央提出来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而且提出来要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觉得这些指示精神是全国各地需要贯彻的。

  所以我刚才提到,可以按照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山水城市”实践。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山水城市,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绿地率要达到50%,这个标准有些高了,中国“园林城市”的绿地率标准也只有30%。但在实践中,广东不只一个城市的绿地率超过30%,达到35%,有的甚至达到36%。50%是终极目标,不能一步跨到,不过至少在“十三五”期间可以争取达到40%。但这只是我的一个建议,佛山可以做这方面的考虑,还要根据实际情况。

  第二,要把中国山水和山水文化融入城市建设。管子说,“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而且人是属于自然的,他尊重自然,依托自然。但是人对自然也不是绝对的悖论,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可以发挥人杰地灵、“景物因人成胜概”的主观能动性。

  什么是中国特色?山水就是中国特色。从白云山下来有两条溪,一条叫文溪,一条叫沙溪,下来到广州一个东湖,一个西湖,东壕西壕,从珠江到海,山城江海都连成一体,这是最大的生态。而佛山有自己的特色,这些特色要靠佛山去挖掘和整理,进而去发展。

编辑:wangy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