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唐坚:推进新型城镇化改革 建设“中国式慢城”

2016-02-18 09:16:00         来源:新华网综合     浏览次数:

  二、“中国式慢城”的探索与实践

  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运用慢城理念推进城镇化,不能亦步亦趋,既要吸取国际慢城优秀因子,更要适应我国城镇化发展阶段,挖掘“中国元素”“地方元素”,探索建设“中国式慢城”。乐山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人文精神,在中心城区、小城镇、新农村三个层面的建设中,运用慢城理念进行规划,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选择之一,提高城镇可持续发展水平。

  构建城市健康慢生活。坚持“山城一体、景城一体”,用“全域旅游”的理念规划建设城市,做到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与旅游规划相统一,统筹协调、科学布局功能区块、建筑群落、绿化亮化、城市小品,打造便捷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让城市环境建设功能化、基础设施景观化、旅游综合服务配套化。一是打造城市绿心——构建城市“慢行”系统。将乐山中心城区9.4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进行规划保护提升,建设10多公里环形绿道,布局特色生态景点、湿地、廊桥,实现“森林在城市中,城市在山水中”的美景,成为服务于市民的开放型城市生态文化公园。城市绿心公园已经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好去处,平均每天在此漫步休闲的市民近万人。二是打造青江新区——构建城市“慢居”系统。依托乐山青江高铁站所在区域的资源禀赋,融入创新元素与生态网络,突出地域文化底蕴,将乐山山水文化、民俗文化、佛文化等系列文化元素,经抽象处理在本区域内加以展示,形成特定的景观空间与场所,成为“宜居、宜业”的城市新区。三是打造嘉州长卷——构建城市“慢食”系统。将景区配套与棚户区改造相结合,将岷江东岸沿线旧城全面改造,形成乐山大佛景区的补充与延伸,以慢行休闲步道串联,布局明清风格建筑群的街区,云集乐山地方名食及茶馆、酒吧、咖啡厅,形成占地18万平方米,集商、旅、文、居的滨江休闲慢城。

  构建旅游休闲慢生活。围绕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打造旅游度假新型小城镇,使城镇既是城市的景区,又是旅游的景点。一是打造峨眉河度假小镇——构建“田园慢城”。依托峨眉河连接峨眉和乐山的自然风光带,对峨眉河的环境地貌、历史文化、建筑特色深入研究,规划多个不同文化特色的旅游度假小镇,将乐山峨眉两地旅游串联,成为多中心的旅游服务节点,开辟乐山休闲度假旅游新市场。二是打造峨眉山黄湾武术小镇——构建“健身慢城”。依托峨眉山门禁第一镇的优势资源,在峨眉山市黄湾乡,通过导入绿岛旅游慢道方式,形成以峨眉河和绿道旅游慢道所自然形成的四个各具特色的主题小镇:北部的山区峨眉居小镇,南部河湾的峨眉武术小镇,西部的峨眉温泉小镇和东部的峨眉田园小镇。目前武术小镇已基本建成。三是打造峨眉院子——构建“度假慢城”。依托优美的峨秀湖风光,发展以艺术品和本土特色手工艺品交流为文化业态,茶馆、酒吧、咖啡厅、客栈为主的商业业态,结合步行节奏,系统地设计广场、街道和对景,建立多层次的慢交通系统,服务慢生活、慢旅游的需求,形成新的休闲度假区。

  构建乡村田园慢生活。按照“城是宜居区,乡是生态园”的理念,突出城乡互动发展,重新审视原生态农村田园文化,让乡村回归自然、回归田园。一是平坝建“幸福新生村”。夹江县新生村,依托现有的河流、田埂规划打造慢行线路,既提供原居民日常步行道路,又给游客营造舒适的游览线路;建筑就地取材,与景观结合,保留当地特色文化,打造本地原始村落的建筑风貌;配套建设医疗卫生、文化图书、村委活动、游客中心、酒店餐饮等,给村民和游客的生活提供了保障。二是山区建“桃园山居”。沐川县沐溪镇三溪村,以山为骨、以水为脉,抓住农耕文化主题,以二十四节气景点为题材,配置乡村风格景观节点,体现了生态之美、建筑之美、文化之美。三是彝区建“溪谷村落”。金口河区共安彝族乡象鼻村,依托溪流及田园风光,按照“一个中心两条轴线”规划布局,形成以新村委会及村中心广场为中心,以现有乡村公路为交通轴线,以溪流为景观轴线,打造为新农村中具有溪谷田园特色的美丽乡村。

编辑:wangy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