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由“消极空间”改造引发的城市设计杂想

2016-08-01 11:16:49    作者:王萍萍 洪涛     来源:UPDIS共同城市     浏览次数:

  一座充满惊喜的城市,非朝夕所能为之。对于城市边缘地区或新区,通过宏大的规划可以实现空间环境“质”的飞跃;但对于高密度城市建成区,除了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这种对已有城市空间彻底的“革命”之外,只能依靠对零星散落空间的“改良”积累——“革命”是立竿见影的质变,而“改良”是温和、渐进的量变过程。

  在用地增量发展时期,当城市设计完成了空间从粉碎化走向整体化的过程之后,用地权属与城市空间之间的矛盾得以化解;而在用地存量发展时期,当城市建设走向精细化时,城市设计需要回过头来重新关注粉碎化的空间。可以预见,在此阶段白纸上的规划将越来越少,以“空间改良”为主的城市设计会成为一种趋势,而渐进式的设计理念也将成为主流。

  当然,我们也需清醒的认识到,“空间改良”过程中的每一步在城市尺度中来说都是不显著的,但却是必要的。

  正如一个“消极空间”的成功改造对整个城市来说微不足道,但却为其周边市民的生活环境带来了质的变化,其价值体现于渐进式的过程之中,潜移默化地为城市带来积极的改变。

  因此,城市管理者需对“空间改良”抱以足够耐心,但却不应降低对城市设计的期待;城市设计师则应积极推动城市发展的过程价值而非最终价值,因为没有人会真正预见到城市的最终状态。

  “大规划”与“小织补”

  在我国各城市大步冲刺城市化的历史背景下,城市设计师的日常工作往往被各种大尺度的设计所充斥,加之规划教育长久以来对“规划结构”这一概念的强调,城市设计师难免会形成一种“整体性的”的“大规划”思维惯性,自上而下的系统性设计固然重要,但却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对“消极空间”此类建筑尺度小空间关注的缺失。

  有人说,规划设计如同素描,结构性的把握好比勾勒轮廓,只有轮廓比例正确,细节的描绘才会有效。但目前一些城市的情况是,在“大规划”确定了城市基本“轮廓”之后,“细节描绘”却未及时跟进。

  而在城市尺度下,市民的生活是微观的,其所关注及接触的也仅仅是微观的城市。城市在“大规划”方面的一味急进,折射到市民对城市的感受上,就会导致“信任危机”。

  我们有必要再次反思:城市设计为了什么?答案是多方面的,但市民生活的宜居性毫无疑问会是其中之一。

  城市学家M?S?马拉勒斯为巴塞罗那制定的“城市针灸”城市更新战略,是“小织补”最典型的案例:

  巴塞罗那并不急于大规模的城市再建设,而是以散落于城市各处的“消极空间”为建设重点,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巴塞罗那创造了400多个可供人休憩娱乐的公园、广场及街道,极大的提升了城市生活质量与品位,现已成为享誉世界的“巴塞罗那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巴塞罗那并未止步于此,目前正以“构建城市未来而建设始于当下”为挑战,以“赋权于城市及其居民”为口号,推广“城市人居”概念。该概念以市民为核心,其次才是城市规划,囊括了一整套与城市生活相关的知识、原理、学说和规则,包含建筑、公共空间、环境、设施、信息技术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人与环境的关系等。

  由此可见,在“大规划”解决城市发展的方向性问题、未来问题的同时,城市设计师也需兼顾对城市进行不间歇的“小织补”,以解决现状、眼前的问题。在《策略研究》中,城市设计师暂时搁置了自己的职业身份,以市民身份去体验城市中的细节缺失,从微观处重新审视以往宏观视角难以解决的城市问题和漏洞。

  有理由相信,在城市陆续进入用地存量发展阶段,当和谐宜居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时,这种于微观着手,对“大规划”的“小织补”将会成为一种规划趋势,并代表了一种城市设计师的城市态度。

编辑:lianq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