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城市化带动工业化的杭州实践

2016-08-05 10:57:20    作者:王莉萍     来源:城市怎么办     浏览次数:

  城市是工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基础和载体。城市化是工业化的支撑。没有城市化为支撑的工业化是没有发展后劲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是从农村起步的。农村工业化的发展不仅使数以亿计农村劳动力开始进入非农产业,收入得以提高,而且使中国的市场得以扩大。以劳动者离土不离乡为特征的“农村工业化”过程,对于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村村点火,乡乡冒烟”的农村工业化,从长远上讲是绝对走不下去的。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是在每个村里都搞工业的,那样既无法做到保护环境和集约资源,也无法实现要素效益的最大化。时至今日,只有依托城市,加快推进城市化,才能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一、以环境优化推动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城市环境、改造城市环境、完善城市环境的过程。如果以前投资者看重优惠政策,看重区位条件,现在则更看重城市的整体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城市功能已越来越成为吸引民资外资的主导性因素。国内很多开发区之所以会推倒重来,就是因为它是按照纯工业园区模式建设的,不重视环境建设,不适宜于人居住。开发区“造城”的前提就是做环境,这是经营开发区最重要的起点。实现开发区的“二次创业”,必须加快推进由“建区”到“造城”的历史性转变。根据这一理念,2002年6月,杭州决定对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滨江区管理体制进行调整。管理体制调整后,叠加原有两区的政策,使新区在政策上更具有优势,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综合实力大提升,高新产业大发展,城乡面貌大变样,人民生活大改善,已成为杭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排头兵”、“领头雁”、“大孵化器”。再比如,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新世纪大学城、花园式生态型城市副中心“三大目标”,确立了工业兴区、科教强区、环境立区“三大战略”,注重建区与建城同步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齐头并进,优化人居环境、做好服务配套,大力推进房地产业、商贸与物流业、中介服务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化对工业化的支撑作用,极大地提升了开发区的能级,实现了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以布局优化推动工业化。优化工业布局,促进工业生产向大型化、系列化和综合化发展,既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工业自身的需要。迈入新世纪以来,杭州按照“保老城、建新城”的理念和“两疏散、三集中”的思路,把保护的重点放在老城区,把建设的重点放在新城区,疏散老城区人口和建筑,推动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高校向高教园区集中、建设向新城区集中,不仅使历史文化名城得到了更好保护,而且有力地推动杭州城市沿江跨江发展,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双赢”。特别是坚持工业企业布局调整与优化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相结合,坚持鼓励引导企业搬迁与调整结构、提升产业和加大技改投入相结合,实行“退二进三”、“优二进三”,优化工业布局,走出一条提升城市品位和做大做强企业“双赢”的新路子。一是按照“强、大、优、美、高”的要求,加快推进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建设,实现“办事不出区、资金自求平衡”;二是加快老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步伐,搬出一个企业发展的“新天地”、工业发展的“新天地”、城市发展的“新天地”、职工生活的“新天地”;三是围绕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业,加快江东、临江两大工业区和杭州经济开发区江东市本级区块开发建设,加快发展汽车整车制造和生态化工两大战略产业;四是围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定不移地以“天堂硅谷”为目标,以“两港(信息港、新药港)两点多区”为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由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杭州经济开发区两个“点”的发展向13个区、县(市)“面”的拓展转变,推动各区、县(市)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联动共兴。

  三、以集约节约推动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为土地资源和各类资源的集约和节约利用提供了基础。与主张发展小城镇,认为大城市的扩展会占用大量耕地,会产生难以治理的污染的意见相反,事实表明,城市人均用地与城市规模等级成反比。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平均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74.64平米,大城市为87.97平米,中等城市为107.94平米,小城市为142.67平米。小城市人均建设用地几乎是特大城市的一倍。因此,只有发展特大和大城市才能节约土地。为了节约用地而发展小城镇实为南辕北辙。大城市会产生集中的污染,但事实也证明,集中的污染比分散的农村的、乡镇的污染好治理。因为大城市有经济实力、有技术,投资治污设施能充分发挥作用。

  四、以扩大内需推动工业化。城市化通过拉动消费和投资,扩大内需,推动工业化发展。首先,城市化拉动投资。城市化进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了投资需求,促进钢铁、石化、建材等重化工业发展。据统计,2000年至2007年,投资对杭州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在4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有30-40%转化为消费,政府投资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比率达1:3.8。比如,杭州的地铁建设,工程项目本身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量大、技术含量高的特点,特别是作为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轨道交通设备,涉及机械、电气、计算机、声学等技术领域,所需产品涵盖工业门类的很大部分,对机电设备有巨大需求。其次,城市化拉动消费。与居住分散、产出稀少的农村相比,城市聚集了更多的人口和产业,因而也聚集了更大的消费能力和生产能力。正因为如此,城市自从它一开始出现起,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已经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进入城市。这些人不仅从事的工作性质适宜在城市,而且也有能力适应市民消费方式,他们进入城市,把潜在的消费需求变为现实的购买力,同时拓展了更多的消费领域,从而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市场约束,增加了工业化的发展空间。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强、潜力大。据测算,消费增长1个百分点,可拉动生产总值增长0.5个百分点。2000年至2007年杭州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的平均贡献率在35%左右,至2015年消费需求对杭州的经济发展贡献已经达到47%左右。

  杭州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的实践,不仅带动了工业快速发展,而且有效缓解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优化了城市空间布局,极大的促进了杭州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编辑:lianq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报告》出炉

  记者从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获悉,由该研究委员会和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详细】

特色小镇建设:三大问题及应对之策

  自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以来,形势喜人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苗头和认识偏差,这需要我们及时理清和调整。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存在三大问题:以招商引【详细】

徐林:城市化是中国未来最重要结构性改革

按照维基百科的定义,城市化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过程中是农业劳动力像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居住,以及整个社会不断适应这一变化的过程。我特别关注后面这句话,"整个社会不断适应这一变化的过程"。【详细】

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阶级分析

城市化就是从以农村为主的社会,向以城市为主的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各阶层不断重组、分化。【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