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城市更新中的结构性视角

2016-08-10 08:51:05    作者:童明     来源:规话     浏览次数:

  伴随着High Line项目的推进,它在周边地区也产生了很大的辐射效应,所带动的有住宅、商店、学校、办公楼等等,整个地区都开始跟随着逐渐复苏,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投资进入,旧厂房、旧住宅逐渐翻新,很多老旧的历史建筑得以复苏。同时也有很多新建建筑,并且是一批知名建筑师的作品。现在的这段高线公园仅仅是一个开端,在将来,与High Line相连接的铁路调车场也将转变为一个更加宏大的再开发建设。

  一段原先荒弃的铁路通过一系列的改造成了一个城市创新公园,但它的故事不止于此,因为这个事件给一个旧城地区带来焕发新生的契机,我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不仅仅涉及到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的问题,还涉及到社会参与、城市运营等其他方面的事宜,以便在社会层面上带来广泛的共识性,从而有效带动市场化的运作,在政治层面上又有足够的可行空间,再加上技术上的可操作性,从而将一个濒临危机的病人从死亡线上抢救了回来,这也是为何今天纽约人仍然深以High Line为荣的根本原因。尽管我们所能看到的这个项目本身可能在几年前就已经实施结束,但它的故事仍然还在延续,在周边地区引导着进一步各种尺度上的变革。

  因此,城市更新是一个更加广泛的课题,而不是某种单一性的项目设计。城市更新是关于整个城市地区的一个问题,而不是聚焦于某个建筑的问题。如何理解一座城市,一个地区,这对于规划师而言是非常核心的,如果定位不准,任何单一性的节点保护或者局部改造对于城市的整体结构来说就会显得微不足道,由于所涉及的范围太小,以至于难以在城市发展的浪潮中留存下来并再次成为更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策源地。

  相反,如果当一个城市的活力被激发后,就会引导更加进一步的城市更新进行。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城市更新的要点并不在于那些可视化的标志性建筑,虚假的城市更新表面上往往昙花一现,对于实质问题缺乏触动,这在许多城市的工作中反映的特别突出,其中的关系需要更多的探讨。

  再以英国伦敦的Covent Garden为例。从18世纪起,伦敦市民就以Covent Garden和其附近的圣保罗大教堂作为城市生活核心,非常的繁华。然而到了20世纪下半叶,由于严重的交通拥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Covent Garden面临着衰退的局面,许多商家纷纷外迁。到上世纪70年代时,政府部门曾经提议将其动迁并重建,结果引发了附近地区的居民集体抗议,并且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将Covent Garden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尽管原先市场的功能后来被搬迁到了外围地区,但Covent Garden仍然还是一个非常舒适宜人的步行区,直到今天,该地区依然是伦敦最为繁华的地段之一。

城市更新中的结构性视角

  Covent Garden , London

  与之相反的情况则是巴黎的Les Halles,Les Halles原先也是一个重要的市场地区,规模巨大。但是在1977年时由于地铁枢纽站点的建造,因而完全遭到拆除,虽然也有许多社会人士进行广泛呼吁,但最终由于涉及到成本、技术等一系列原因而未能成功。原先的市场被取而代之为一个巨大的商业中心,但旺盛的人气一去不复,无法与原先的情况相比。到2000年时,由于形势所迫,Les Halles又面临着新一轮的改造工作,以改变目前的清冷状况。

城市更新中的结构性视角

  Les Halles , Paris

  Donald Appleyard在其著作TheLivingCity中曾说:“老城市展示了人的尺度,个性化、相互关怀、手工技艺、美轮美奂和多样性这些在机器制造的、现代造型的城市中所匮乏的一切,后者只有单调重复及尺度巨大的特性。”我们在此可以理解,老旧的城市环境是一个具有一定区域范围的空间链接整体,这与我们通常理解的环境或建筑节点是两种概念。

  当我们在思考一个老旧城市区域的复兴问题时,如何从一种真正意义上城市视角进行思考,去建构一种可以扩展的、可以持续的行动计划,一种可以激发他各种外部发展的激励机制,我想,其中的关键点则是时间因素的思考。我们很多的城市更新项目在时间上具有瞬间的光鲜效果,但缺乏时间上的连贯性,从而容易造成老建筑的冷却性。

编辑:lianq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