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浅析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的应用

2016-08-18 09:31:09         来源:中国论文     浏览次数:

  众所周知,水是构成景观的重要因素。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李清照称:“山光水色与人亲”,描述了人有亲水的欲望。故我国南、北古典园林中,几乎无园不水。园林水体可赏、可游。大水体有助空气流通,即使是一斗碧水映着蓝天,也可起到使游客的视线无限延伸的作用,在感觉上扩大了空间。淡绿透明的水色,简洁平淌的水面是各种园林景物的底色,与绿叶相调和,与艳丽的鲜花相对比,相映成趣。园林中各类水体,无论其在园林中是主景、配景或小景,无一不借助植物来丰富水体的景观。水中、水旁园林植物的姿态、色彩、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强了水体的美感。

  一 城市滨水绿地概念

  城市滨水绿地是指在城市规划用地区域内,与水域(河、湖、海等)想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城市公共绿地。具有其他环境所无法比拟的亲水性和快适性。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它是一个城市公共绿地范畴,具有公共绿地的形态特征(如开放性、系统性、生态性)。

  2.它是属于城市滨水区的范畴,是城市范围内水域(河、湖、海等)与陆地(主要是绿地)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水域。

  3.它是属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范畴,这意味着它受城市多种因素的制约,要承载城市活动,执行城市功能,体现城市形象,反映城市问题,等等。

  城市滨水绿地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观的区域,水体和绿化的存在尤其显得独特和重要之处。在生态层面上,城市滨水绿地的自然因素使得人和环境间达到和谐、平衡的发展,作为城市生态走廊是构筑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从经济层面上,城市滨水绿地具有高品质的游憩、旅游资源和潜质,对周边商业开发具有重要的连带价值;在社会层面上,城市滨水绿地提高了城市可居性,以水域为焦点,往往构成了城市最具活力开放性空间。

  二 滨水区的处理方式

  2.1 滨水区驳岸处理

  滨水区驳岸是水域和陆域的交界线,相对水而言也是陆域的最前沿。人们在观水时驳岸会自然而然地进入视野,接触水时也必须通过驳岸作为到达水边的最终阶段。因此驳岸设计的好坏决定了滨水区能否成为吸引游人的空间,并且作为城市中的生态敏感带驳岸的处理对于滨水区的生态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在我国景观的改造中驳岸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模式:

  2.1.1 立式驳岸

  这种驳岸一般用在水面和陆地的平面差距很大或水面涨落高差较大的水域或者因建筑面积受限没有充分的空间而不得不建的驳岸。

  南京莫愁湖公园、玄武湖多采用这种立式驳岸,以泥土堆砌,在岸边配置桃柳树,并相间而植,形成桃红柳绿的景观效果。但在植物配置上,由于桃柳均属阳性树种,待柳树成型后,形成宽大的荫区,其荫下的桃树必然长势不良,最后只能砍去柳树顶以保桃树。这种间棵桃间棵柳形成的景观效果欠佳,如改用三棵桃三棵柳,或桃柳交叉会形成比较好的景观效果。杭州西湖白堤上桃柳交叉种植与浩瀚的西湖水面相得益彰。南京财经大学对其学校旁河道连续进行了三次立式驳岸,整个景观凌乱不堪,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石岸边采用种植垂柳和南迎春,细长柔软的柳枝下垂至水面,圆拱形的云南黄馨枝条沿着笔直的石岸壁下垂至水面,遮挡了石岸的丑陋,会对景观的改善起到一定的效果。

  2.1.2 斜式驳岸

  这种驳岸相对于直立式驳岸来说容易使人接触到水面,从安全方面来讲也比较理想,但适于这种驳岸设计的地方必须有足够的空间。斜式驳岸多采用石砌护坡,大多是为达到某些功利价值,如防洪、水运、灌溉等。将滨水区的环境作为工程实体而非城市公共空间来看待,较少考虑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此方法虽能立竿见影,使滨水区景观看上去显得很“整洁”、“干净”,但是却忽略了许多缓慢或不易察觉的负面影响。由于这样的岸线垂直陡峭,落差大,加之水流快,使人们行走在岸边,有一种畏惧感,不能获得良好的亲水性,使滨水区成为冷冰冰和缺乏生活情趣的堆砌体。

  2.1.3 阶式驳岸

  比之前两种驳岸这种驳岸让人很容易接触到水面,可坐在台阶上眺望水面,但它很容易给人一种单调的人工化感觉。且驻足的地方是平面式的容易积水。上述做法虽能立竿见影,使河道景观看上去显得很整洁、漂亮,但是,它忽视了人在水边的感受,因为人对水的感情往往和人的参与有关,人们聚集在水中体现出对水的钟爱。但上述驳岸让人看到的是被禁锢在水泥槽中的人工水,而不是自然的活水。它给人视觉和心理上的感受都大打折扣并且由于河岸使人们走在河边有一种畏惧感,不能获得良好的亲水性。

  2.1.4 生态驳岸

  生态驳岸采用软式稳定法代替钢筋混凝土和石砌挡土墙的硬式河岸,其恢复后具有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生态驳岸把滨水区植被与堤内植被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它也有三种处理方式:

  1)自然原型驳岸

  对于坡度缓或腹地大的河段可以考虑保持自然状态配合植物种植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如种植柳树、水杨、白杨、榛树以及芦苇、菖蒲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它们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来稳固堤岸,加之其枝叶柔韧,顺应水流增加抗洪护堤的能力。

  南京月牙湖滨水区在规划时特别注意亲水性问题的处理。为了让游客能亲近水面,让公园景观与江海景观融为一体,开辟了临江游赏线。设计中结合原有地形,设计弧形的临水平台以及不同高度的涉水平台,驳岸采用泥土自然驳岸,防止水土流失的“块石驳岸”设计在水面以下,水上部分用当地的自然风化石作自然堆筑,石缝之间以鸢尾、麦冬、草坪点缀,利用地势地形使绿地延伸到岸边,呈现出自然河滩的原始风貌。

  2)自然型驳岸

  对于较陡的坡岸或冲蚀较严重的地段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设有鱼巢)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护岸。

  3)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

  对于防洪要求较高、而且腹地较小的河段在必须建造重力式挡土墙时,也要采取台阶式的分层处理。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再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大的抗洪能力。如将钢筋混凝土柱或耐水原木制成梯形箱状框架,投入大的石块,或插入不同直径的混凝土管,形成很深的鱼巢,再在箱状框架内埋入大柳枝、水杨枝等,邻水则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使其在缝中生长出繁茂葱绿的草木。

  2.2 滨水岸线人文化处理

  在环境规划设计中,以人为本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滨水景观在城市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有的甚至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如上海的外滩,在观赏滨水景观的同时,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等环境设施,不仅有观赏性,还具适用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这类滨水景观的设计也可以定位为带状滨水公园,也是当今滨水环境发展的趋势之一,其中要注意的是无阻碍设计,滨水岸线大多是有高差的,切不可因此而成为弱势人群的障碍,应多注意缓坡、盲道等的处理方式。在植物的种植选择方面,切不可盲目模仿,不能应大片草坪视野开阔就处处种植;应充分考虑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们的不同需求。例如,在南方地区大多需要遮荫植物来避免强光的伤害,而在北方恰恰相反,落叶乔木更适宜种植,夏季遮阳,冬季则为人们回馈温暖的阳光。因此景观植物的选择也讲以人为本。

  2.3 滨水岸线的照明设计

  滨水岸线的照明设计不同于室内照明和建筑照明设计,除照明功能外更注意的是适景功能,通过灯具自身流连的色彩,雕塑般的造型与水中的波纹、倒影溶为一体,创造视觉美感。同时注重衬托滨水景观,其中灯具的设置不再局限于岸上,可在水中、地坪,不再局限于静态,而呈现动态,更不再局限于通过灯具来表达的单一方式,而是与情与景溶为一体,结合声、光、电艺术综合表达。

  南京秦淮河畔的夫子庙在岸边建有船坊、护堤,并有各色各异灯笼,照明灯,使夜晚的秦淮河五光十色,灯火阑珊,让人流连忘返。

编辑:shangxiyu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银川人工湿地成城市后花园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湿地在保护与治理中逐渐恢复。目前,全市共有湿地5.31万公顷,其中自然湖泊近200个,批准建立了5处国家级湿地公园、6处自治区级湿地公园、8处市级湿地公园,市区湿地率达10.65%。【详细】

素描在设计表现中的应用

  不管是纪实性的摄影还是创作性的摄影,摄影师都要学会组织画面。新闻摄影的选材在于角度和距离,而策划性的摄影在于组织人物和道具。速写也是这样的。画家的眼睛不是照相机的镜头而是像一个调度员,选取合适的、对应【详细】

养好这些水生植物胜过花卉盆栽

  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统称为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是出色的游 泳运动员,或潜水者。叶子柔软而透明,有的形成为丝状,如金鱼藻。丝状叶可以大大增加,与水的接触面积,使叶子能最大限 度地得到水里很少 能得到的光照,吸收水里溶【详细】

黑龙江发现世界濒危植物貉藻 属水生食虫植物

日前,黑龙江宝清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开展湿地本底调查工作时,在保护区内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世界濒危植物貉藻,且分布面积较大。【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