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中国的日本佛教,为何不见文人气,只见富贵气?
今年5月11日,来自日本醍醐寺的64件组雕刻、工艺、绘画等珍贵文物开始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其中24件是重要文化财产,另有6件国宝。
本次展览以“与中国的渊源”为倾向,展品多带有浓郁的唐宋艺术遗风,组织策展的中日双方也都将其视作一种“回归”。然而中国终非佛教发源地,虽然日本佛教引流自中国,但在随后的遭遇却有所不同。佛教在北魏和隋唐鼎盛一时、风头无两,随后遭致四次灭佛运动,在宋代之后完全成为了文人士大夫的俱乐部。而日本佛教一开始就定位为“镇护国家”,一千多年来,谨小慎微、步步为营地周旋在天皇、幕府和神道教等势力中间,一直和权力阶层联系密切。
中日佛教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显露出了各自的特色:日本佛像简洁刻板,中国佛像繁复灵动;中国山高水阔,园林建筑以宏壮、高大为美,而日本园林却轻盈优美,以精致、平远取胜……中日佛教就处于这样的“似与不似”之间。也因此,在本次醍醐寺特展中,我们既可借此欣赏东渡扶桑的密宗艺术,又可重温中国的佛教艺术。
此次特展持续到7月10日。
日本醍醐寺
关于此次“醍醐寺艺术珍宝展”,中日双方的许多人都强调这是一次“回归”。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在中国传教两千年之后,终于等到了“回归”。事实上,今天的我们也不太记得佛教是一个外来宗教、一种外来文化。大家已经习惯把佛教当作中国的传统,认为日本佛教艺术的“回归”是名至实归。
虽说日本佛教源自中国,但是由于两国的地域、体制、文化的差异,佛教的发展终究两样。如果我们抱着“文化宗主国”的心态,认为日本佛教艺术不过是我们唐宋的“传统套路”,那未免妄自尊大;如果抱着膜拜“他者文化”的心态,又未免妄自菲薄,最好的角度可能是通过醍醐寺的佛教艺术,欣赏中日佛教的“似与不似”。这不仅是欣赏东渡扶桑的密宗艺术,更是重温中国佛教艺术的好机缘。
木雕佛像:丰富繁复VS简洁刻板
此次展览的重头戏是木雕佛像。隋唐时期,佛教昌盛,佛像的材质多为金属和石材,随后的战乱时期,金属被融作兵器,自宋代开始才大量使用木材雕刻佛像。日本并不盛产金属和石材,从飞鸟时代(中国的隋唐时期)就大量使用木质,日本的雕像大多采用当地常见的木材:松木、杉木、樱花木、柏木等。这是中日佛像材质上的“似与不似”。
日本佛像雕刻技法模仿中国唐宋之风,但是中国的佛教早期历经“三武一宗”的四次“灭佛运动”,佛像的风格断代明显,早年的精品佛像大多流失殆尽。日本佛教除了明治初期的“毁佛灭释”之外,并无深重劫难,因此佛像风格传承有序,历代的精品佛像也大多存留至今。这是中日佛像历史的“似与不似”。
中国的佛像造型立体、层次丰富、形象饱满,一刀一划尽显隋唐的气势和宋明的雅致,相比之下,日本佛像略为单薄、刻板,处处可见模仿者的匠气和岛国的拘谨。我们在展览中,可以看到中日木雕佛像在造型风格上的“似与不似”。
此次展览的日本国宝“虚空藏菩萨立像”面相饱满、肢体丰盈、衣纹充满动感,颇有唐宋佛像的大气蓬勃与精致生动,但是面相依然有区别,此尊“虚空藏菩萨立像”有着日本木雕佛像典型特征:耳朵单薄,耳廓阔大,脸部圆润,细眉长目,眉毛的线条平稳过渡到鼻梁,直至鼻尖,这些都是日本平安时代以前的木雕佛像的典型特征。
虚空藏菩萨立像,木雕彩绘,平安时代。
相比起唐宋的精品木雕佛像,日本木雕佛像的刀法比较刻板,齐整匀称,衣纹较浅,肌肉感较弱,关节出略显生硬。此次展出的“阿弥陀如来坐像”、“释迦如来坐像”就是日本木雕技法的代表:螺发雕刻排列齐整、匀称,衣纹雕刻简洁而刀法较浅,佛像的下盘腿部的线条简单,没有肌肉感。而中国唐宋的精品如来像的螺发有一种错落有致的灵动感,衣纹雕刻的刀法流畅、线条走势繁复,层次感极为丰富,肢体的肌肉丰盈而有力量感。
阿弥陀如来坐像,木雕彩绘,12世纪
释迦如来坐像(中),木雕贴金,镰仓时代
此次展出的重点之一:绢本设色和木雕彩绘的五大明王像,也可看出日本密宗与藏传密宗、汉传佛教的“似与不似”。五大明王像的造型风格,介于汉传佛教的天神武士与藏传佛教的护法神的之间。
五大明王像之:不动明王坐像,木雕彩绘贴金,镰仓时代。
藏传佛教的护法神表情暴怒、狰狞可怖,让观者感受到强烈的紧张感、压迫感与恐惧感,象征着绝对的权威、森严的等级和残酷的惩罚。而日本并没有那么严酷的环境和森严的等级,此次展出的五大明王像,虽然满脸怒容,脚踏小鬼,但是并没有藏传密宗的护法神血口獠牙、手提断头,项挂骷髅项链的恐怖造型。
但是相比之下,五大明王像又比汉传佛教的天王武士像更为狰狞阴森。汉传佛教的天王或力士,就算是忿怒像也会带着一种克制和内敛,造像的凛然的正气与端庄的仪态让观者有亲近感。
五大明王之:金刚夜叉明王,木雕彩绘,平安时代。
中国人讲月满则缺、水满则溢,佛教在北魏和隋唐鼎盛一时、风头无两,“十分天下财,而佛有七八”,随后遭致四次灭佛运动,寺庙被焚,佛像尽毁。而日本佛教一开始就定位为“镇护国家”,一千多年来,谨小慎微、步步为营地周旋在天皇、幕府和神道教等势力中间。哪怕是在明治时代仅有的一次“灭佛运动”中,醍醐寺等重要宗派的祖庭也能全身而退。唐宋的金属、石头的佛像早已零落散失,飞鸟时代的木头佛像却能够代代传承至今。金身、石身都不如绕指柔之身更能保全自身,这是中日佛像历史的“似与不似”。
编辑:zhuweixu
相关阅读
景观设计师解读:景致独特的枯山水(多图)
枯山水又称假山水,是日本园林独有的构成要素,堪称日本古典园林的精华与代表。日本人好做枯山水,无论大园小园,古园今园,动观坐观,到处可见枯山水的实例。枯山水之名最早见于平安时代的造园专著《作庭记》,不过这时所言【详细】
日本园林,小小庭院,源于自然,匠心独运
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详细】
全世界园林分为几大体系 各有什么特点?
世界范围内的园林,大致可分为东方园林、欧洲(西方)园林和伊斯兰园林三大体系。中国和日本是东方园林的代表,欧洲园林以意大利、法国、英国为代表。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不同,几大体系的园林风格迥异、各具特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