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甘肃:景区带村成扶贫重要途径

2016-11-29 11:12:33         来源:中国旅游报     浏览次数:

  近日,甘肃庆阳南梁红色旅游景区入选甘肃省旅游扶贫景区带村示范项目。2015年,南梁红色景区带动周边林镇乡张岔村、城壕镇余家砭村、紫坊畔乡刘坪村、柔远镇刘沟村等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共130多户贫困户参与旅游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南梁红色旅游景区带村发展是甘肃景区旅游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如今,旅游景区已成为甘肃贫困村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

  景区带村蓬勃兴起

  天祝三峡景区是甘肃面积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涉及石门镇、炭山岭镇、天堂镇、赛什斯镇等4个乡镇。依托景区内马牙雪山、药水神泉、天堂寺等景点优美的自然风光、动人的传说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当地相关部门深入挖掘整理,创编民族歌舞演艺节目,策划举办赛马会、花儿会等民族风情体验活动,引导游客从单纯的观光游向深入体验游发展,增加了过夜游人数和旅游经营户收入。近年来,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带动附近石门镇石门村、天堂镇天堂村等5个贫困村4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景区建设、民俗表演、农家乐、特产销售等就业增收。2015年,直接参与旅游经营的2个贫困村115户共423人实现脱贫,人均收入达4300元以上。其中,天堂镇天堂村农(牧)家乐已形成规模,6户农家乐获得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13人获得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称号。

  被评为“人一生要去的世界上的五十个地方”之一的甘南冶力关景区,近年来也大力支持发展农家乐。临潭县协调甘肃省开发银行为冶力关镇关街村、池沟村等冶力关景区农户提供了300万元的“农家乐”项目货款,对有一定经营经验、达到一定规模并有一定偿还能力的168户“农家乐”经营户给予了1—3万元贷款,政府还给每户农家乐补助3000元,统一配发寝具、清洗设备,改造厕所等。每户“农家乐”平均用工3—5人,让主要从业对象的农村妇女就地转移劳动力,增加收入,农家乐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项目。截至目前,冶力关景区带动周边4个贫困村35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

  平凉崆峒山大景区则先后完成了平凉原生态民俗文化体验区、崆峒旅游度假山庄、半坡农家乐集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旅游住宿、餐饮、娱乐、交通、购物等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服务体系,取得了规模效益。这些景区服务项目的建设,带动了景区周边西沟、北岭、寨子街等村的乡村旅游、旅游小商品研发的快速发展,周边群众参与旅游创业、从业人数达到3000余人,其中贫困户200户以上,年人均增收达到1.5万元以上。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中国西北第一个红色政权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它的创建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红军提供了落脚点,是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我党“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了缅怀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深入挖掘“两点一存”的历史内涵,1986年南梁革命纪念馆在当年边区政府成立的荔园堡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后几经发展建设,目前以南梁革命纪念馆为中心的南梁红色旅游景区已成为一处集参观、教育、旅游、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5年全年接待游客111万人次。

  近年来,华池县借助南梁景区开发建设,加大村村通油路、网络通信、村庄美化及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使景区周边林镇乡张岔村、城壕镇余家砭村、紫坊畔乡刘坪村、柔远镇刘沟村等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具备了发展旅游服务业的基础条件,先后多次组织周边贫困村的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赴西安袁家村、马嵬驿等村镇、景区参观学习,增强发展旅游服务业的信心与决心。

  林镇乡张岔村贫困户高志明家人口众多,没有收入来源。这几年,随着来附近旅游的游客数量的增多,在政府的帮助下,他翻修了自家的房子开办农家乐,并依托地处子午岭林区的优势搞起了特色养殖,每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

  张岔村红色遗迹集中,境内有军政干部学校、红军医院等革命遗址遗迹,自驾游客众多,目前村里的贫困户经营农家乐的达到12家。

  紫坊畔乡刘坪村是南梁根据地物资流通、储备的重要集散地和交通要道,是陕甘边政府后方保障基地,境内有师家铺子旧址、刘坪会议旧址等革命遗迹。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周围建起了垂钓中心、休憩园等休闲设施,扶持贫困户新建农家乐15户。

  城壕镇余家砭村是南梁红色旅游线路上的必经之地,余家砭村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实施光伏农业一体化项目,发展观光农业,目前有10多家贫困户通过为该项目提供租地和在工地打工脱贫致富,村民余宁渊将家里的8.8亩地以每亩800元的租金出租给国电远鹏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己以每天120元的工资在施工工地打工。同时,余家砭村还积极挖掘开发“骆驼城”古城堡,打造影视基地,带动周边贫困群众从事旅游业。

  依靠景区脱贫致富

  “没想到平时不当回事的荞麦和谷子竟然这么有市场,好多外地来的游客争相购买,以后将继续种植荞麦和谷子。”柔远镇刘沟村村民高新彪说。2015年,高新彪将他家的地全部用来种特色产品荞麦和谷子,20亩荞麦和10亩谷子就卖了将近2万元。

  南梁地处黄土高原,是农耕文化的源头,这里荞麦、小米、黄花菜等特色农产品全国闻名,香包、刺绣等手工制品中外驰名,全县从事特色农产品种植和手工制品的农户达到1000多家,目前4个贫困村都建起了电子商务工作站,使南梁的特色农产品和旅游商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其中以柔远镇刘沟村为主的从事旅游产品生产和开发的贫困户达到20多家。

  如今,南梁景区周边村的村民通过参与景区服务业,从事特色旅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增加了收入。

  同时,随着南梁景区面积的扩大和服务功能的完备,景区共提供讲解员、保安、保洁员、服务员等就业岗位200多个,动员周边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60户贫困户从事景区管理服务岗位,平均每人每年工资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景区为广大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增收脱贫。

  近年来,南梁红色旅游景区通过与周边建档立卡贫困村融合发展,旅游扶贫成效显著,至2015年年底,林镇乡张岔村、城壕镇余家砭村、紫坊畔乡刘坪村、柔远镇刘沟村等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412户、1608人实现了整体脱贫。

  目前,南梁红色旅游景区已列入甘肃省20个大景区建设范畴,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南梁红》在景区多地取景拍摄,所有这些都为景区实施旅游扶贫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使南梁景区旅游开发与带村旅游扶贫高度融合,助推了革命老区华池县的整体脱贫。(牛毅)

 

编辑:Anna安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贵州黔南州:推进100个旅游景区建设

  2017年,黔南州深入推进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快休闲、娱乐等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开发生态景观游、民族文化游、天文科技游等产品,让游客【详细】

负责人就《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答记者问

日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已由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全体成员单位共同印发,公布了300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将作为今后五年红色旅游发展工作的重点。近日,记者就《名录》有关情况,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详细】

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最大承载量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四十五条有关规定,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最大承载量已经各景区主管部门核定完成,现予以公布。【详细】

汪洋:旅游景区不要“千城一面”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9日在江西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表示,现在有些旅游景区要解决“同质化”问题,不要“千城一面”,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品质。【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