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特色小镇切莫成为“房地产小镇"

2016-12-27 09:38:55    作者:汪志民     来源:中国规划网     浏览次数:

  今年7月,住建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

  进入10月,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进入这份名单的127个小镇由三部委共同认定。

  其实,在部委层面的一系列动作之前,特色小镇建设热潮便已在各地陆续展开。如何避免特色小镇建设在文件引导及政绩驱动下,演变为盲目的造城运动?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需防范哪些误区?特色小镇又承载着怎样的使命?

  《财经》记者专访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从概念、特点、建设等多个维度,探讨特色小镇的科学发展路径,并提出具体建议。

  李铁表示,促进特色小镇发展,核心问题是因势利导,而不是政府包办。但目前许多地方的做法,已背离了政策初衷。政府主导,实际上等于政府按照自己的主观思维方式去创造市场,已经严重违背了市场规律。在多个地方已经出现的房地产商开发性投入,会大大提高特色小镇的成本,把原有的产业“特色”变成了房地产一家独大的“单色”。

  发展小城镇是必然规律

  《财经》:新型城镇化建设被视为挖掘内需潜力及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小城镇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李铁:小城镇是中国行政建制最底层的城市,全国有2万多个镇,5万人口以上的特大镇有883个,而这些特大镇发展之初均是特色小镇。目前浙江、江苏、广东有些特大镇已经具备中等城市规模,最大的镇人口已近百万。

  还有一些小城镇深入到整个行政区域管理的末梢,相当于农村的服务中心,虽然没什么产业,但是发挥了行政中心的作用,可以解决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问题,比如中西部地区的建制镇即扮演了这样的角色。

  除此之外,特色小镇也是以小城镇为载体形成的产业集聚的空间形式,这种空间形式多以民营企业为主导。在国外,一些大型企业可以小镇为依托,例如美国的波音、微软等公司总部都是位于小镇,不排除中国未来的特色小镇也会承载一些大型企业和大学以及较大的事业单位等。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特色小镇的形式将会多样化。

  新型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要特别处理好发展、就业、发展模式转型之间的关系,需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不能仅仅发展大城市,目前有很多中低收入的创业者和农村的劳动力因大城市成本高而无法立足,小城镇则给他们提供了生存空间。

  从国际来看,发展中小城市是既有规律,我们目前特别要解决发展路径选择的问题,需给中小城镇创造更多的体制空间。从这个层面考虑,一些计划经济分配的资源和要素不能全部集中到大城市。而且现在各地方在培育小城镇方面管理过严、放权不够,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这样才能为特色小镇带来活力。

  《财经》:小城镇在空间上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特色小镇的特色体现在哪里?其发育原理和本源是什么?三部委出台特色小镇文件的背景是什么?

  李铁:特色小镇主要指有突出的产业特色且要素聚集的小城镇,部分特色小镇已经有相对较长的发展历史。

  上世纪80年代,以工业为主和以市场为主的两类乡镇企业得以发展,这其中以市场为主导的乡镇企业则较为典型,并且比较有特点。例如浙江省内各地兴起了各类市场,著名的有温州永嘉桥头的纽扣市场、台州路桥的废旧轮胎市场和湖州织里的童装市场等。这些有专业特色的市场在当时就是特色小镇,奠定了后来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些小镇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较高的财政收入和较高的人口聚集度,最后发展成为特大镇。而进入21世纪以来,新形成的特色小镇则体现了现代产业的特点,如互联网小镇和金融小镇等。

  2015年9月,中财办主任刘鹤率队到浙江调研宏观经济运行和特色小镇建设情况。在重点考察杭州市余杭区梦想小镇、上城区山南基金小镇后,刘鹤指出,对特色小镇印象最深的是处理好了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为企业创业提供条件,大胆“放水养鱼”,让企业家才能充分发挥,这对中国经济结构升级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刘鹤表示,中财办将继续探索、调研,深入总结特色小镇发展的情况以及取得的业绩,并积极推广。

  2015年底,中财办提交的《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获得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批示。

  此后,特色小镇培育得到多个层面的重视和推广。

  低成本是核心优势

  《财经》:相较于资源、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和丰富的大城市,特色小镇在吸引产业及劳动力方面有怎样的优势?

  李铁:目前很多城市有产业园区和创新空间,但一些特色产业仍然选择在小城镇落地,并得以发展,其核心原因是小城镇能够提供低成本的产业环境。

  首先,小城镇的创业成本及生活成本均比较低,例如租赁住房和办公用房的租金成本低;其次是土地成本低,小城镇大多是集体土地,在这里创办企业的土地价格远远低于大城市;然后则是管理成本低,主要表现在小城镇的政府基本上对于特色产业都给予了扶持政策,帮助创新的企业家解决各类发展中的难题,行政成本较低;再有就是消费水平低,特色小镇最初聚集的多为创业者,消费水平过高的话则创业者无法负担,而且也会抬高雇佣人员的费用。以上因素会吸引类似产业的创业者到某一空间聚集、互相交流,如此一来,他们之间的交流成本也会降低,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形成产业聚集。

  回顾上世纪80年代江浙和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兴起的特色小镇,不难发现,为什么在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上海,其工业企业并未辐射至郊区形成特色小镇,反而带动了长三角江浙一带小城镇的发展;同理,北京周边也没有太多产业特点鲜明的特色小城镇。这主要是因为当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直辖市的行政成本过高,导致产业向远离城市中心的周边省份的农村和郊区扩展,以回避过于严苛的行政成本。

  《财经》:小城镇作为产业发展的新兴载体,未来地位或将举足轻重,在这一前提下,政府能够通过规划来引导特色小镇的发展吗?

  李铁:城市的兴起并不是规划出来的,特色小镇也是如此。规划师没有能力精确判断某一个地方将来的发展方向。这是因为企业家的创业方向取决于人的创新能力,而人的创新能力有一定的随机性。这其中涉及到产业特点和大城市的产业关系,包括一个地方的产业惯性、区位条件、人才结构、交通状况以及创业成本等,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形成产业聚集。

  一般来说,创业者不会选择特别偏远的地方聚集,因为他们要把流通的成本纳入进去,需要考虑到形成产品的消费,与研发相关的企业进行沟通。但是也有特例,是否能够形成特色小镇,也和当地所具备的人才结构有关系。举个例子,温州的桥头市场位于永嘉县的山区,当年交通不便,十分偏远,有很多人外出经商,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发现纽扣生意有利可图,于是他们就利用当地极低的成本,建起一批纽扣生产企业,再向全国批发销售,从而形成一个特色市场。从这点看来,特色小镇的发育,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事后总结,特色小镇的形成具有几个必要条件:区位条件、人才、成本,特色小镇的发展大部分不能通过行政方式进行安排。

  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国家体改委主任李铁映讲过一个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像。80年代他曾任辽宁海城县委书记,辖区有一个西柳服装批发市场,从70年代末开始萌芽,到80年代时已经发展得红红火火。李铁映当时觉得,县城的条件那么好,为什么要到十几公里外,交通不便的西柳搞市场?于是,他动员县里有关部门在县城建了一个市场,设施很好,也制定了很多优惠措施。但过了半年仍然没有人来,小贩们还是去西柳经商办企业。通过这件事,李铁映感慨之余,总结了一句话:“市场要远离政府”。经过多年的发展,西柳从当年一个特色小镇发展成今天的特大镇,人口已达到十几万人。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市场与政府考虑问题的方式和角度是不一样的。

编辑:lianq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别让特色小镇伤了群众

  近日,笔者下乡到一个正在建设的特色小镇调研,听到几名农民对此颇有微词。一位群众指着刚拆掉的房屋气愤地说:【详细】

无品质支撑的特色小镇还能“火”几年?

  近年来,特色小镇建设在我国如火如荼、遍地开花。但中投顾问发布的《2019-2023年中国特色小镇建设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全国入库特色小镇项目共计11260个,投资额13.5万亿元,落地率为 31.6%。【详细】

特色小镇需要“减负”再出发

  特色小镇建设已进入【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