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景园林网
淫羊藿属(Epimedium L.)植物为常用中药,具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的功效,据报导还具有抗衰老、抗肿瘤、抗艾滋病等作用,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同时,其花、叶奇特,也是一类极具观赏价值的阴生植物。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标本馆现任馆长胡光万最初于2009年在云南东北部的昭通地区发现一种形态独特的淫羊藿,移植至昆明后,生长良好,并连续几年开花,经过数年的观察研究,一直没能给其找到一个合适的科学名称。为了对其进行科学鉴定,胡光万又两次前往发现地及周边区域进行了实地考察,采集了足够的标本和研究材料。机缘巧合,武汉植物园长期从事淫羊藿属植物研究的张燕君于2009年在云南开展淫羊藿属植物资源调查时,在同一地区也采集到了该植物,由于当时未遇到花,未能进行鉴定,但该植物独特的形态也引起了她的注意。自2013年,胡光万和张燕君对该植物的分类处理进行了充分讨论,并指导硕士研究生魏能对该植物类群进行了充分的文献查询、标本和实物比对后,最后确定其为淫羊藿属中从未记载过的新种。该种在形态上与膜叶淫羊藿(Epimedium membranaceum)最为接近,主要区别在于该新种具有卵状三角形至披针形小叶,叶背面密被短粗的非腺毛,总状花序,花直径2-3 cm,内轮萼片卵形,长度为花瓣的1/3至1/4。对该新种进行描述的文章以Epimedium zhaotongense (Berberid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Yunnan Province, China 为题,正式在线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上,模式标本被保存在武汉植物园标本馆(HIB)中。
因至今仅在云南省昭通地区发现该物种,故将其命名为昭通淫羊藿(Epimedium zhaotongense)。经过多次调查,仅发现两个相距12km的地点有该种分布,且个体数目很少,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该种被定为极度濒危。迫切需要有关部门采取保护措施,进行原产地和迁地保护。
在此之前,张燕君在长期从事淫羊藿属植物研究过程中,已发现并发表了3个该类群植物新种,分别是:神农架淫羊藿(Epimedium shennongjiaense)、金城山淫羊藿(E. jinchengshanense)和西昌淫羊藿(E. xichangense)。本次是武汉植物园研究人员发现并发表的第4个淫羊藿新种,为我国淫羊藿属植物资源又增添了新的成员。
昭通淫羊藿(Epimedium zhaotongense G. W. Hu)—A. 野外生境. —B. 栽种在植物园的植株. —C, D. 细长的根茎. —E, F. 三出复叶. —G. 膨大的叶枕. —H. 叶背面密被的短粗非腺毛. —I–L. 总状花序. —M, N. 花萼(侧面). —O–R. 花 (胡光万摄)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5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