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4年 四川国土绿化行动成效显著

2017-05-02 09:15:05    作者:刘怡     来源:四川日报     浏览次数:

  持续4年,四川国土绿化行动成效显著

  聚焦

持续4年 四川国土绿化行动成效显著

  截至4月中旬,今年全省春季造林行动完成营造林159.5万亩。面对这份数据,省林业厅造林处工作人员赖爽直言“变化太快”,“这比2012年的春季行动,多造林30万亩。”

  造林面积快速增长,得益于四川2013年起实施的国土绿化行动。省林业厅厅长尧斯丹介绍,过去4年,四川破除惯性思维,突破了诸多机制体制障碍,经过多方尝试,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国土绿化思路,包括造林主战场从农村延伸至城市,造林种类从单纯重视生态效益到经济、生态效益并重,造林资金从主要依靠财政投资到非公有制造林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形成了新的国土绿化格局。

  1扩绿:

  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森林进城、公园下乡”

  以往的国土绿化中,四川将主战场选择在农村,重点是荒山荒坡绿化,但生态产品更为稀缺、迫切性更高的城市和乡村聚居点,却往往只是“水过地皮湿”。2013年以来,四川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经验:必须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推动森林进城。

  “我们每年都说植树好多、森林覆盖率提升好多,但大多数城市居民不买账。因为对他们身边环境改善有限。”回忆过往,川内某市林业局负责人颇感无奈。

  症结很清晰,解决需要智慧。2013年起,省林业厅逐步扩大森林城市建设力度和范围,德阳、广安、仁寿、巴中、绵阳等成为国家森林城市或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试图解决城市生态产品短缺的现状。同时,眉山、成都等地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开始试点公园下乡。

  经历近3年探索,去年,四川启动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时,明确提出:通过国土绿化,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破除行政区划限制,打造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和攀西四大森林城市群。具体思路为,在城市内部,借助绿线管控,实现地表“扩绿”,通过既有绿地立体化(草-灌-乔搭配),实现生态产出倍增。城镇-乡村居民点以及城市之间,则通过道路水系绿化,实现生态连通。

  森林进城,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人居环境?除削弱热岛效应、扩大公共活动区域外,前不久结束的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重大科研专项“森林对PM2.5等颗粒物的调控功能与技术研究”,也证实了森林对于雾霾的吸附作用。

  2双增:

  生态与经济并重,政府得“叶子”农民得“票子”

  四川造林难度大、造林成本偏高,单靠财政投入,难以完成国土绿化,更难言实现“城乡一体绿化”。

  怎么办?必须激活森林的经济价值,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以反哺生态建设,实现生态与经济并重。

  2014年底,四川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除补贴方式,最亮眼的变化是:取消公益林和经济林比例限制。

  “农户想种啥树,咋个种,都是自己说了算。”2014年底,得到当地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这样的回复时,资阳市岳池县黄龙乡的村民范延伟很兴奋。

  1999年,启动第一轮退耕还林时,他家5亩土地被纳入其中,明确为公益林。这一次,范延伟家的13亩地被纳入退耕范围内。考察了一圈,他决定全部种上青花椒。去年,第一批青花椒上市,收益达到3万元。盘算着进入丰产期的花椒亩产值可达5000元以上,范延伟决定,把剩下的两亩坡耕地也种上花椒。

  为了让森林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兑现,四川在国土绿化过程中越来越注意“放活”。去年,我省启动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时,省绿委办更是定下原则:怎么种、种什么、谁来种,全凭农户说了算。

  除了激活农户的积极性,过去4年,四川先后启动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全省木本油料重点县建设,并启动科技扶贫下乡行动,打造成都平原区林板家具产业、川南竹产业、川东北特色经济林产业和川西生态旅游产业四大产业集群。最终,让政府得“叶子”,农民得“票子”。2016年,全省森林覆盖率比2012年增长1.58个百分点,达到36.88%。2013年-2016年,全省林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林业年收入由850元增至1300元左右。

  3活林:

  集体林权改革+一三产融合,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加速

  省林业厅副厅长包建华始终记得2014年植树节那天的场景。当天,她在审阅年度国土绿化公报时,注意到一个数据:四川新造林中,非公有制造林比例首次突破80%。

  4月25日,全省森林康养产业联盟在眉山市洪雅县洪雅林场成立。2014年,当四川提出森林康养产业时,国内对这一领域的认知几乎还是一片空白。3年过去,全国60%以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出台了各自的产业规划。

  两件看似毫不相关的事情,却指向同一个原动力:市场导向。

  “我们在国土绿化行动中,发现有些非林地上造林产权不清,规模化经营时大户、业主无法进行抵押贷款,经营模式过于单一等情况。”2014年底,省林业厅产业处副处长秦茂跑遍了川内各大林区,发现除前期投入高、周期长的老问题外,涉林产业又出现了新情况:此前的改革不够彻底,森林这一“沉睡的绿色银行”仍有待激活。

  对症下药,药到病除。2015年起,省林业厅陆续打出集体林改“组合拳”:针对非林地上的造林,颁发经济林木(果)权证;明确集体林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推行农民互助合作社,以降低林权抵押贷款风险。

  最根本的产权问题得以解决后,在传统的种养业等经营方式基础上,四川林业开启了一三产业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去年,四川仅生态旅游产值就达770亿元,森林康养产业则发展至拥有基地63家、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以上的规模。预计今年内,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占林业总产值的比例有望接近30%。

编辑:luda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未来10年 河南规划造林2252万亩

河南省政府在郑州举办了《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评审会,经过审阅、质询和讨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仑、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守正等院士、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该《规划》。【详细】

《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通过

河南省政府在郑州举办《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评审会,经过审阅、质询和讨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仑,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唐守正等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该规划。【详细】

海南上半年完成林业及湿地生态修复5万多亩

记者从海南省环保部门获悉,2017年上半年海南已完成林业和山体生态修复及湿地生态修复5.31万亩,占全年总任务的71.8%,预计全年将修复林业及湿地生态7.38万亩,并完成造林绿化16万亩。【详细】

山西启动2018年退耕还林任务

近日,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提前启动2018年退耕还林工程的通知,初步确定提前启动实施2018年退耕还林任务120万亩。【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