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西安打造一路一景 今春植28.8万株行道树

2017-05-17 08:48:16         来源:陕西日报     浏览次数:

  环城南路东段,一排胸径约25厘米的银杏树代替了原有老化的杨树和悬铃木,在近两个月里拔地而起。如今,这些银杏的树身周围撑起4根支架,树干上绑着稻草绳,滴着营养液。

  “喜欢法国梧桐的枝叶茂密,不过银杏到了秋天变成金黄色也非常漂亮,希望到今年秋天就能在家门口看到和以往不一样的街景。”家住环城南路附近的市民曹女士说。

  "一路一景"咋打造?

  西安属于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四季分明。鉴于以上因素,长期以来,行道树多选择的是抗旱耐寒抗碱性的本乡植物。这样的选择,适应了树木生长的需要,但也带来了绿化植物品种不够丰富的问题,春季少花,冬季少绿,季相色彩少变化。为此,西安市在组织相关专家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西安市开展“四季常绿一路一景”增绿工作指导意见》,提出按照“四季常绿一路一景”的植物配置手法,突出林带增绿,着手引种驯化一批常绿植物新品种。

  作为城市道路绿化的“主力军”,成排伫立的行道树,见证着城市的变迁。

  环城南路银杏的栽植,可谓是西安市在城市道路绿化中打造“一路一景”的缩影。

  “在既定的道路布局基础上打造‘一路一景’,是为了提高道路绿化的品质,展现道路景观的差异性、独特性。”西安市城市管理局园林绿化处副处长王立峰说。单条道路景观一致,各个道路又景致不同,“一路一景”是通过植物品种和布局形式的变化实现的。王立峰表示,由于植物及其排列形式选择有限,西安市的“一路一景”实际上是区域性的“一路一景”。

  在北客站附近,尚苑路主要栽种法国梧桐,尚新路主要栽种国槐,尚贤路主要栽种七叶树,明光路主要栽种楸树,形成小范围内的景观差异。“一路一景”还依靠多个树木品种的间隔排列方式,以及树池等服务设施的不同实现。在碑林区三学街——书院门历史文化街区,结合碑林博物馆收藏石刻艺术的特点,行道树的树池在近期更换为花岗岩材质,并雕刻了仿古浮雕,颇具区域特色。

  在“一路一景”之外,西安今年春季的植树工作还突出了“四季常绿”的特点。西安市城市管理局园林绿化处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2日,春季以来园林部门栽种了28.8万株树木,其中常绿树种有20.3万株,主要包括桂花、广玉兰、大叶女贞等。业内人士表示,根据目前西安市的绿化中常绿乔木数量偏少的实际,将通过几年的努力,将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数量的比例由目前的2:8提高到4:6,重要地段、重要节点的常绿树与落叶树比例由目前的3:7提高至5:5。

  行道树选什么?

  无论是“四季常绿”还是“一路一景”,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打造中,树木种类的选择都是绕不开的问题。

  “就行道树而言,从能遮阳、耐修剪、病虫少等方面考虑,目前看来表现最好的是国槐和悬铃木。”西安市绿化养护管理处总工程师卫天星表示。

  国槐是西安的乡土树种,栽种历史可追溯到秦汉时代,且在1986年成为西安市市树。它的寿命长,树冠浓密,适应性强。据卫天星介绍,虽然西安的国槐曾在上世纪80年代发生过较严重的尺蠖病虫害,由于防治见效很快,一直处于较好的防控之内。

  悬铃木则包括一球、二球、三球悬铃木,分别对应通俗叫法里的美国梧桐、英国梧桐、法国梧桐。法国梧桐叶稠枝翠,婆娑多姿,在世界上享有“行道树之王”的美誉。“在老城区范围内,悬铃木比国槐更多,大约占据行道树的46%,国槐大约占据26%。”王立峰表示。

  不同于国槐,悬铃木则属于引种多年的外来树种,在上世纪60年代,由时任西安市市长的徐步从南京引进。

  如今,友谊路、咸宁路等主干道早已成为林荫大道。生长四五十年的高大悬铃木,在炎热的夏季为行人带来一路清凉。

  正如业内人士所说,并不存在完美的行道树。即便是遮阳纳凉以及成景效果俱佳的悬铃木,也有“毛球”掉落扎人、毛絮纷飞的问题。

  行道树记录着城市的变迁,行道树本身也在变化,一些树种逐渐退出城市道路绿化的舞台。

  据专家介绍,近几年,西安市已经在城市绿化规划和实施中,尽量避免将容易产生飞絮的杨柳树作为行道树栽种,少部分栽种的杨柳树也都是因特殊需求栽种在三环外和高速林带。“杨树还存在树体不安全的问题。由于木质较脆,长得高大之后,遇上刮风下雨枝条容易掉落,伤及行人。”王立峰说。

  有关部门建议,可将国槐、悬铃木、银杏、白皮松等5种乔木作为西安市基调树种,将雪松、油松、广玉兰等24种乔木作为骨干树种。同时,配以更多的一般树种,比如华山松、枇杷、棕榈等。业内人士表示,这既有利于增加植物多样性,丰富道路景观,又有利于避免大面积病虫害的爆发。

  道路扩张怎么办?

  “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台湾散文家张晓风在《行道树》中写道。不仅是飞尘,行道树也经历着城市扩张、建设带来的伤害。

  城市道路改造时,往往因为路面拓宽或市政管线改造而对行道树进行迁移。而迁移将不可避免地对树木造成伤害,特别是那些较为年长的树木,损伤后需要更长的恢复期。

  令卫天星欣慰的是,近几年西安的道路改造中,爱树护树的意识提高了很多,对原有的行道树基本采取了保留的做法。

  “前些年北大街改造的时候,把原来的国槐基本都做了迁移,道路做好之后重新栽植。但是近几年,比如西大街、东大街改造的时候,是将原来人行道上的行道树纳入到分车带中,然后在新的人行道上继续栽种一批行道树。”卫天星说。

  但是,行道树生长环境的改善依然存在难题。在王立峰看来,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在于缺少生长空间。

  “这几年线网落地对行道树的生长空间影响较大。比如道路拓宽之后,人行道上本应种行道树的路面下方已经是规划或建设好的管线,便无法栽种树木。我们接到过不少市民反映缺少行道树的投诉,但是很多地方确实没有空间。”王立峰说。

  另一方面,人行道本身宽度有限,在地下较为靠近行道树根系的管线,会影响树木对土壤中水肥的吸收。王立峰在调研中看到,很多地方,行道树旁边的路面甚至会鼓起来,就是因为树根扎不下去。

  尽可能地扩大树池面积成为一种应对举措,比如将几棵相邻树木的树池连成片状,从纵向上扩大生长空间。此外,从去年开始,在道路改造和新建道路的建设中,市政府要求园林部门和市政部门同步进行规划、建设,改变过去先修道路、再规划树木的做法。

  卫天星也强调了道路绿化中规划的重要性。

  “我们目前的道路中间可以用于绿化的地方还是比较少。我希望的是,一方面,对道路的设计、规划更具前瞻性,给道路扩张以及绿化预留空间,毕竟道路骨干一旦形成,再拓宽就比较难,成本也高。另一方面,提高道路规划中的绿地率,虽然是城市道路,但我们也要致力于让道路成为风景大道。”

  受到卫天星推崇的一个例子是西安的大庆路林带。“1965年左右,修建大庆路时就预留了100米左右的绿带,到现在也不落后。”

编辑:lianq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如何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西安给出这样的方案

  在全市范围内,力争用3年时间,充分发掘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缓解停车难等突出矛盾,增加城市容量、改善城市环境,初步形成平战结合、相互连接的城市地下空间体系。【详细】

西安国家级森林公园——朱雀森林公园

  不去神龙架也能看到自然密布的森林【详细】

西安明年底全面展开海绵城市建设

2016年7月24日晚,一场暴雨降临西安,小寨等部分城区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当天暴雨造成西安市政管辖范围39处路段出现短时严重积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就是在那场大雨过后,西安市制定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实现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详细】

成都:《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导则(试行)》出炉

 “成都增绿十条”明确,要实施城市道路增绿,继续大力推进中心城区道路绿化增量提质工程,通过增加乔木数量、科学配置乔灌草,不断提升绿化总量,彰显成都道路景观品质。【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