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长春首个“海绵公园”已经建成

2017-06-08 10:39:51         来源:东亚经贸新闻     浏览次数: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进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早在2014年,吉林省便提出将开展海绵城市和城区试点工作。2016年,长春将积水点改造纳入“海绵城市”规划。

  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2016年10月底前,设区城市编制完成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制定与当地财政相适应的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和年度建设计划。到2018年,全省海绵城市建设全面开展,长春也不例外。

  近日,记者从长春市规划局获悉,《长春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已经于2016年12月完成,并于近日进行了规划编制批前公示。

  “一片、两环、三带、多点”格局

  6日,记者拿到了这份长达39页的《长春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中提出了城市防洪标准,其中,伊通河干流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伊通河支流小河沿子河及永春河城区段采用50年一遇标准,其他河流均采用20年一遇防洪标准。城市防涝标准也提出内涝防治标准为50年一遇。

  《规划》提出从保障城市生态安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出发,以海绵生态敏感性分析为基础,提出“一片、两环、三带、多点”的海绵空间格局。

  “一片”指净月谭森林公园大面积的自然生态空间;“两环”一是指穿城水系绿化环带,即沿东新开河、串湖、永春河、小河沿子河等四条水系,结合雁鸣湖、西湖、八一水库、伊通河上、下游湿地形成的环河道、库湖绿化带。二是指绕城高速绿环;“三带”指伊通河、新凯河、雾开河水系、绿化廊道;“多园”指城市绿地和湿地,是城市内部雨洪滞蓄和生物栖息的主要载体,对城市微气候和水环境改善有一定作用。

  南部新城将全面推进示范区建设

  记者了解到,长春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位于长春市南部新城,其具体范围为西起超胜街,东至临河街,南起南绕城高速公路,北至南三环路,总用地面积31平方千米。

  近期,南部新城将全面推进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

  《规划》中提到,南部新城示范区共包括12个管控单元,水生态方面,采用以滞、蓄、净为主的低影响开发措施。水安全方面,雨水管网达3-5年一遇。水环境方面,河道水质达到Ⅳ类水体要求。水资源方面,雨水资源利用率达到2.49%。在工程实施示范区规划建设方面,实施雨水调蓄利用工程8项,海绵型道路广场类102项,公共建筑改造8项,居住小区改造17项,海绵型公园湿地类8项,水系整治与生态恢复类2项,管网建设类3项,防洪类1项。

  棚改区域新建小区都按要求实施

  《规划》中提到,到2020年,长春市将规划建设7大类共1159项建设项目,其中海绵型建筑与小区类707个,海绵型道路广场类226个、新建停车场工程33个、海绵型公园湿地类51个、水体生态净化及水生态构建工程49个、截污治污管线及污水处理厂类27个、调蓄工程类54个、防洪类12个。

  另外,海绵型建筑小区类项目主要结合2017年老旧散小区改造,2017年576处,计划投资33.9748亿元,2018年44处,投资0.4154亿元,2019年44处,投资0.4387亿元,2020年43处,投资0.3148亿元。棚改区域新建小区都要求按照海绵专项要求实施。

  长春已经建成首个“海绵公园”记者了解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长春市一些公园在建设中,早已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在百花园、雕塑公园等公园的建设中,都考虑雨水的回收利用,通过引水设施的应用,使雨水补充喷泉、溪流、河道、人工湖等景观水体。

  在如今的南溪湿地公园建设中,更还通过湿地建设,进行水环境、水生态提升,并结合海绵城市理念使湿地发挥海绵调蓄功能。在原有水沟、鱼塘基础上,扩大了水域面积,增大调蓄量,充分利用南溪湿地内的水体及水位涨落,绿地渗透等进行蓄积水量,在洪水到来前调低水位、发挥水体调蓄功能,减少洪峰对中下游城市的压力。此外,近日,长春首个“海绵公园”,二道区的劳谦公园也顺利投入使用。

  其在东至广德东街,西至太和东街,北至宜良北三胡同,占地面积约3.7公顷的这块城市中心地带公共绿地上,充分利用“海绵城市”技术。

  将“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合理布局到公园中。公园路面铺装改成“海绵道路”

  那么,这座“海绵公园”和普通公园什么不一样呢?

  记者了解到,公园没改造前,路面都是青石板,一遇雨天,就会形成一个个坑洼不平的水坑。如今,整个公园路面铺装都改成“海绵道路”。

  这种“海绵道路”,路面透水铺装采用的碎石缝隙比较大,透水效果比较好,可以在短时间内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

  公园里的步道,和传统的方砖步道也有很大区别。步道两侧,有两条特别的石子排水沟,据工作人员介绍,它叫“植草沟”,表面铺设有石块,地下设置有海绵设施。面积高达1300多平方米的植草沟,是最好的“排水点”。

  公园里的下水井则安装了特殊装置,可以过滤掉地面径流过来的杂物。雨水过滤掉杂质后,再流入园区内分散布置的雨水井内,当天气干旱、绿地含水量不足时,雨水井内的水就会缓慢渗出,及时给园区绿化补充水分,保障园内植物健康成长,完成雨水的循环再利用。

  目前,整个公园透水铺装面积超过总铺装面积的50%,总体控水率95%,年控水面积预计超过2.5万立方米,可让公园做到内部雨水不外流,极大缓解了周围市政雨水管线的排水压力。同时,通过圆筒过滤器等海绵模块的过滤净化后,可应用于园区内的绿化养护用水以及洗车等,不仅满足绿化养护用水,还可减少城市生活用水供水压力。

编辑:luda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襄阳市出台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让雨水自然渗透、就地消纳,城市不再出现内涝。记者昨从襄阳市规划局获悉,《襄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获市政府批复。【详细】

老城新生:武汉“海绵经验”或全球推广

  近日,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绿色生长项目组来到武汉,计划将武汉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活动作为【详细】

观察:国家级海绵城市“延迟交卷”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开评了首批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按照申报要求, 试点海绵城市建设周期为两年。但3年过去了,本该去年就验收的项目到目前为止还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这是为什么?【详细】

上海浦东:大力推广海绵城市道路核心技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浦东新区第九届学术年会【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