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推动文化遗产走出去

2017-07-19 09:08:55         来源:中国文物报     浏览次数:

  故宫博物院与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签署《兴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合作协议》

  6月29 日下午,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候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陪同下,国家主席习近平见证了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兼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张建宗与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签署《兴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合作协议》。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长期、全面和深入地展出故宫博物院的珍贵藏品,并配合西九文化区内其他文化艺术设施实践西九文化区的愿景。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于西九文化区西面临海地段兴建,占地约10000平方米,总建筑楼面面积约30500平方米。建成后,将分别从文物展览、数字多媒体展示、故宫学术讲座、故宫知识讲堂和故宫文化创意产品营销五个方面展现故宫博物院及中国传统文化。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赠35亿港元,以资助博物馆的设计、建造和筹备展览等费用。

  此次签署的合作协议制定了合作的主要原则,包括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与故宫博物院双方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项目中的整体角色和责任、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管治架构、财政安排、文物借展的框架安排及营运事宜。合作协议签订后,下一步将拟备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详细设计,并在2018年展开建造工程,2022年竣工。

  故宫八代帝居、万寿载德两大展在港开幕

  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故宫博物院两项大展“八代帝居——故宫养心殿文物展”、“万寿载德——清宫帝后诞辰庆典展”相继在港隆重开幕。

  故宫养心殿文物展开幕典礼6月28日在香港文化博物馆举行。

  养心殿始建于明朝,自清朝雍正皇帝时起成为清朝皇帝的宫邸正寝,先后有八位清帝在此起居生活、处理政务,堪称清代的政治中枢。养心殿现关闭修缮,因而殿內文物、陈设等皇室用器首次出宫赴香港展出。展览将养心殿的重要场景,包括皇帝接见大臣的“正殿明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东暖阁”、雍正勤政工作的“西暖阁”、乾隆鉴赏书画的“三希堂”等,以原状陈列的方式展示。重点展品包括雍正亲题“中正仁和”匾、雍正“为君难”印章、乾隆御笔“三希堂”纸匾、紫檀木边镀金《竹林鹤兔图》挂屏一对、冷枚《避暑山庄图》轴、青玉交龙纽“太上皇帝之宝”印、紫檀嵌玉宝座等。

  此次展览最特别的地方是构建了大型场景,呈现了养心殿原貌,重现了帝王之家的生活;展出的200多件重要珍宝,大部分从未出宫展出。展览还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原在养心殿发生的历史事件,观众可以穿越时空,身临其境。

  清宫帝后诞辰庆典展7月1日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举行开幕典礼。

  清宫帝后诞辰庆典展透过多组皇帝和皇太后庆祝万寿的珍贵文物和展品,呈现了清宫万寿盛典的隆重场面。展出210件套故宫博物院所藏康熙帝、乾隆帝母亲崇庆皇太后、乾隆帝、嘉庆帝和慈禧太后庆祝万寿的珍贵文物、书画和乐器,观众可以借此机会认识清宫万寿盛典的礼仪制度和中国古代丰富的祝寿文化。重点展品包括记录了乾隆帝为庆祝其母崇庆皇太后六十岁大寿举行的庆寿活动、长近28米的《崇庆皇太后万寿图》卷第四卷“兰殿延禧”,康熙帝亲笔御书“万寿无疆”的刺绣大匾,乾隆帝在皇子时期为雍正帝六十岁寿辰所准备的贺寿礼物“弘历楷书《如来陀罗尼经》册”,碧玉交龙钮“古稀天子之宝”,石青色缎绣四团彩云福如东海金龙纹袷衮服,以及紫檀座玉石蓬莱仙境和象牙雕桃蝠纹盖碗。为配合展览,香港历史博物馆还将举办研讨会、讲座、工作坊、导览和外展活动等,让观众更加了解清朝皇帝和皇太后贺寿的仪式和礼仪。

  推动故宫文化遗产资源“走出去”

  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文化对外交往的一张亮丽名片。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历史文化,在故宮博物院的各类文物藏品里,均能得到印证。紫禁城丰富的文物收藏体现了中国艺术的最高水平。那些通过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紫禁城的各色物品,至今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故宫上万件外国文物来自世界各地,其中很多来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近年来,故宫博物院接待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来宾不断增加。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开始,故宫博物院共组织实施了200余项重大文物对外展览交流项目,其足迹遍布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观众人数超过1亿人次。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的对外交流范围不断扩大,除了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还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印度、埃及、希腊等国,合作进行文物考古与调查、文物修复与保护。通过交流合作,使海上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中国商品外销瓷器的销售路线更加清晰,使佛教造像艺术自印度通过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逐渐东传的脉络更加明确,同时还向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

  同时,故宫博物院的公众教育活动进入马耳他、新加坡等海外中国文化中心,获得各国青少年的喜爱和积极参与。故宫博物院涉及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业务的培训资源也在国际相关领域享有盛名。国际博物馆协会和国际文物修护学会两大具有业内广泛影响的国际组织,均将全球唯一的培训中心设立在故宫博物院,三年来已经培养了50多个国家的文物保护与博物馆专业人士。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面向海内外观众不断研发文化创意产品,截至2016年底已经出品9100种,其中一些文化创意产品成为外交礼品,深受各国来宾和观众的喜爱。例如故宫博物院与皇家加勒比国际游轮在“海洋赞礼号”上实现合作。在游轮上,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专题讲座、文化创意产品展示等活动,使故宫文化走出紫禁城,走向海上丝绸之路,以一种全新的渠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2015年10月,故宫博物院主办了“紫禁城论坛”,国内外著名博物馆馆长及来宾相聚紫禁城,共同关注“博物馆的传统职能及未来使命”。会议通过的《紫禁城宣言》是全球博物馆界未来发展的共同行动纲领。次年10月,故宫博物院邀请来自中国、埃及、希腊、印度、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墨西哥等文明古国的政府官员、文化学者,共同举办“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探索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加强文明古国交流与合作的途径,通过了旨在传承人类古老文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太和宣言》。

  目前,故宫文化已经成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起到在世界各地加强文化交流合作、传播中华优质文化的作用。

编辑:zhangtingt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如何防止中国历史文化古街的千街一面?

  要解决历史文化街区在开发中千街一面的问题,首先要从理念和认识的高度真正将历史街区作为一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再开发,只有这样才能自发的去挖掘其多方面的价值,并将之作为推动老城复兴的重要手段加以传承和发扬【详细】

官员被免职建园林 400年后成了文化遗产

  园林是苏州的名片,多研究一下园林的历史,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许多古代园林都是官员被贬官后回家建起来的,苏州自古就是一座适合生活的城市。【详细】

自然和文化遗产当共同保护

  地理环境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不同自然条件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类型的文明。当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化或消失,文明就会随之尘封。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历史。【详细】

省级文化遗产主题公园建设探讨

  省级文化遗产主题公园是指以重要文化遗产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遴选,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突出公益性,开放性【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