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评论:“瘆得慌”的天津瓷房子该被拍卖吗?

2017-08-02 09:15:16    作者:宋潇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浏览次数:

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64号的“瓷房子”。图/视觉中国

  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64号的“瓷房子”,因其主人的独特装饰,变成了当地一景。但是,自诞生之日起,瓷房子就被质疑“破坏历史旧貌”、“装饰俗气”等。最近,瓷房子因其主人身陷借贷官司,法院宣布将被拍卖。

  瓷房子位于天津著名的历史建筑集中区,毗邻张学良故居等知名历史建筑。作为建成于上世纪20年代的法式洋楼,它也曾是近代外交家黄荣良的故居。从2000年到2010年,瓷房子的改建工作就没有停过,其中,在2005年,天津市政府批准的首批323幢历史风貌建筑名单,瓷房子更是赫然在列,保护等级为“重点保护”。可是,这座从历史文物、建筑艺术或者地理位置上,都难以复制的珍品,如今却面临易主和对于瓷片真假的质疑,不免让人唏嘘。

  也许,对于瓷房子的现任“主人”来说,改造瓷房子可能是为了让其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观。可不曾想,改造结果却事与愿违,瓷房子成为一座完全被瓷片掩盖的建筑,不仅失去了历史和故事,更是让原本的法式风情,消失得毫无踪迹。而在一些周边市民的眼中,这样的改造,非但没有还原他们小时候的印象,还让瓷房子成为了天津的一道“疤痕”。

  一方面,是号称用了各种古瓷片和瓷瓶重新建设的“瓷房子”,不仅遭受到了外界对瓷片价值和真假的质疑,还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因为瓷房子的瓷片并不全是古代的,这些瓷片虽说有一大部分属于清代晚期,但历史价值不是很高,还有一部分是现代工艺品。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瓷房子的美。不少民众就认为,密密麻麻的瓷片,总给人一种“瘆得慌”的感觉,与其说是“美”,还不如说是刻意求新而制造出来的“奇葩”工艺品。

  而最让人难过的是,即便经历了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屹立不倒,瓷房子最终却难逃被人类破坏的命运。在2005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中,就已经有规定“重点保护的历史风貌建筑,不得改变建筑的外部造型、饰面材料和色彩,不得改变内部的重要结构和重要装饰。”反观瓷房子的改造过程,显然违背了这一规定,不仅是建筑的饰面材料进行了改变,内部风格更是经历了“大换血”。

  所以在瓷房子身上,看到的仍然是当前很多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与文化不兼容的缩影。相比于自然力的风化、侵蚀等破坏,随心而欲的人为破坏,才是目前古建筑以及自然景观“短命”的关键因素。从北京的梁林故居,到济南的英领事馆,再到南京的张治中公馆,随着一块块古色古香的砖瓦掉落,建筑身上被赋予的历史味道和文化记忆也消失殆尽。

  如果一座翻新的古建筑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无法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说得好听是“一件艺术品”,说得难听就是“一个败笔”。当然,与瓷房子外观美丑、瓷片真假的质疑相比,更重要的是讨论如何去更好的保护文物,对其进行适当合理的翻新,如何在保有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打造一个独特的品牌,从这方面来思考,显然就要比单纯的改建文物来得更有价值。

编辑:zhangtingt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郑州:以生态绿化方式让古遗“活”起来

郑州市生态保遗工作推进会在新郑召开。郑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市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杨福平出席会议。郑州市财政局、文物局、各县市区、管委会生态保遗工程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详细】

文物古迹终究是要给人看的 怎么与世隔绝

如果秉持“为保护而保护”的心态,让文物古迹与世隔绝,让世人无法从中得到精神养料,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就打了折扣。【详细】

国家文物局调研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

近期,国家文物局调研组与北京市相关负责人共同调研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工作,实地查看万松老人塔、杨椒山祠、宁郡王府等文物保护单位腾退利用情况,并就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与文物保护工作进行了专题座谈。【详细】

城市建设的思考: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应相辅相成

近日,位于哈尔滨市双城区的四野纪念馆东侧的革命旧址遭人破坏,7处不可移动文物被拆毁。其中有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警备连旧址、刘亚楼旧居、东北民主联军独立团旧址和独立团炊事班旧址。【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