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城运动”也是一种城镇化欠账
建设城市新区本是治理“大城市病”的重要手段。然而,半月谈记者在中西部多地采访发现,一些城市人口规模和资源总量有限的中小县城也热衷于拉开城市框架打造新城区,出现了新版“双城记”,不少地方不仅产生一些“鬼城”,也留下大量后遗症。(8月5日新华社)
面对因过分追求城镇化而带来的繁华与破烂齐飞后遗症,一些地方的对策明显有些迟钝,甚至到了相当被动的局面。这里面固然存在城市消化不足的问题,但根本在于部分地方政府的决策偏离了正确轨道。
追求城镇化本无错,但城镇化发展不可激进,而应与城市发展实际相契合。一些本来规模就小、人口就少的中小县城,暂时根本无法适应大城市化发展。遗憾的是,这些客观因素却被置之脑后,城镇化大建设依然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到最后,老城的问题越发突出,新城的资源闲置浪费,二者的矛盾也得以不断加剧。
因此,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到头来却成了一笔城镇化欠账,这必须要引起各方的警惕。因为,在现有城市容量的基础上,盲目地开展“造城运动”,只会浪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这种浪费对中小县城而言,不啻为滋生“城市病”的主要来源。
所以,任何城镇化发展,不能只重“面子”而忽视“里子”。新型的城镇化本质上是人的城镇化,就是要人享受到由城镇化发展带来的生活质量提高。那种一哄而上的做法只会让城市空有繁华壳子,而缺乏城市化内涵。
基于此,城镇化发展不能是扩张式的、欠账式的,而应是实在的、有序的。只有以城镇产业为依托,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的布局,才能确保城镇化发展科学健康、充满底气。因此,推进城镇化建设,还是要在宜居宜业上多下点功夫。
相关阅读
乔新生: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特别是社会保障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外来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发展就是不科学的。【详细】
河南省以载体建设拓展城镇化发展新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努力打好“新型城镇化牌”,不断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详细】
专题丨特色小镇,究竟该如何建?
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它没有行政建制;特色小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它不是单纯的“大工厂”,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融合文化【详细】
评论:城镇化变身“造城”非真正高大上
近年来,不少地方将城镇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之一并进行了重点部署,推动了地方尤其是县域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经济发展。但是,《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中西部一些省份采访发现,近两年,城镇化对县域经济的推动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