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满珠:试论城市建设与属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
城市系统与人工选址的关系
建城市的时候实际上是人工生态系统,城市选址绝大多数都要选有资源的地方,首先要考虑水资源,河北这一带城市选址没有这个问题,因为当年用的都是地下水,滏阳河流域的水作为食用水是几十年前,现在都不用了,现在开采的都是地下水。南水北调以后可以补充一些,不然的话,地下水也是过量开采。在我们国家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城市基本上是沿着大江大河在建。其他的城市就是有矿产的地方,比如说吐鲁番、安徽的淮北有煤矿,唐山、邢台都是因煤而兴。澳大利亚的悉尼市在海边,我们国家也有很多海边城市。澳大利亚的凯恩斯也是海岸城市,美国的奥兰多,这是8年多以前的照片,是在一个湖区,这种地方的选址跟武汉这种城市非常接近。武汉的选址当年也是湖区,湖北是千湖之首,武汉是百湖之市。
城市建设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比较大,影响有的多,有的少,影响面非常广,有地表、地上、地下。城市建设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首先取决于规划,规划是不是科学,是不是合理很重要。建设的手法是不是对?这种影响绝大多数都是不可逆的影响,某种意义上来说,今天的城市建设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杀伤力非常之大,改变了地上地下的生物多样性,城市里面2/3的土地不能下渗水,只有1/3的园林绿地可以把水渗下去。我们改变了湖泊、河流、山体的固有形态,改变了植被的覆盖,改变了空气的流动,改变了水质,改变了水源。最严重的是切断了生态系统之间和生态系统内部的有机的联系,生物的流向通道被破坏了。问题的根源是规划师、设计师,更大程度上是决策者的生态意识问题,没有从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都是头疼医头。现在我们讲人定胜天,这跟古代的观念完全不一样,现在人自我膨胀性非常强,觉得在自然面前可以为所欲为,对自然没有一点点敬畏之心,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最后得到的是大自然疯狂的报复。现在气候变化就是一方面,今年极端天气非常多,这都是建设造成的。实际上,人对自然的敬畏心太缺乏了,都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自然很渺小。真正在自然力面前,人是非常渺小的。地震一来大家就没办法了,暴风雨来了也没办法了,气候变了也没办法了,人在自然面前其实非常渺小。但是我们自以为了不起。
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
我们要理清所在地自然生态系统的脉络,在一个地方要建城市,首先要把自然生态系统理清楚,河流是怎么走的,山体是怎么走的,整个城市所在地自然机理是什么样,首先要把这个理清楚。在这个基础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而不是去强行跟自然对抗。我们现在是逢山开路,遇河架桥,架桥影响还小一些,但是建堤影响就更大了。我们上研究生的时候,南非一位专家来讲课,当时就讲叫温柔的地摸大地,你把土地蹂躏得太厉害了,现在我们对土地是肆无忌惮。
园林是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市交融的纽带,没有园林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根本不成立,有了园林,至少城市里面还有一点点自然的气息,整个生态系统能不能保留就要看规划得怎么样。所以我们要做好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绿地系统规划非常重要。绿地系统规划应该作为一个城市总体规划的先导性规划,因为自然的东西弄清楚了,哪些地方是可建的,哪些地方不能建,才能分清楚用地的属性。
这个基础上要保护山体及其植被,保护河流、湖泊,保护生态系统的连贯性。只有这样我们的城市才能向健康的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所以建设手法要对生态友好,首先要体现自然、透水、软质。总结起来,就是六个字,做起来难度挺大。要把城市建得比较自然很难,要把材料做得透水,道路能够透水也不容易,做到软质也不容易,但是这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不要一建什么东西就是钢筋混凝土,一铺什么就是花岗岩大理石。
最后给大家看一些照片。
编辑:guoai
相关阅读
赵泰东:都市广场的生态健全性和活性化方案
2017年9月3日上午,在河北衡水举行的湿地园林与生态城市建设研讨会上,亚洲园林协会副主席、韩国国立江陵原州大学环境造景学科教授、韩国绿地生态学会会长赵泰东先生发表了题为《都市广场的生态健全性和活性化方案-江陵市交通广场为例》的主题演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