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汪辉:景观水平过程在湿地公园生态适宜性分析与景观规划中的思考

2017-09-07 11:10:39    作者:汪辉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2017年9月3日上午,在河北衡水举行的湿地园林与生态城市建设研讨会上,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教授、昆明市园林绿化局原副局长汪辉发表了题为《景观水平过程在湿地公园生态适宜性分析与景观规划中的思考》的主题演讲。他提出,生态规划最终要是一种和谐的规划,他介绍了英国著名园林设计师麦克哈格的垂直过程生态规划方法,结合自己的几个案例,提出要对景观格局进行分析,最后形成叠加的图,才能更为科学地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汪辉:景观水平过程在湿地公园规划中的思考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教授、昆明市园林绿化局原副局长汪辉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上午好!以前我做过很多设计,今天跟大家交流的是研究层面的思想。

  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探讨

  人和环境的关系不展开讲,总而言之生态规划最终要是一种和谐的规划。怎么样和谐,就需要做生态规划。生态是关系学,是人和环境关系的问题。生态规划是怎么样把人和环境的关系做好,生态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生存。只不过大家在生态规划中采用的方法、手段、策略和技术不一样。目前在生态规划中,尤其是在景观园林、景观规划有两种方法,今天探讨一下。这两种方法很有意思,而且它们角度不一样,但都是朝着人和土地利用、人和自然相互和谐的方式来考虑的。   

  垂直过程的生态规划方法

  (英国著名园林设计师)麦克哈格(创立了)垂直过程生态规划的方法,他写了一个很著名的书叫《设计结合自然》,麦克哈格把人的规划和自然贴合在一起,他最出名的方法是千层饼法,用千层饼法来展示很多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告诉我们怎么样把环境规划得更好。介绍其中一个案例是麦克哈格与俾斯麦陵园大道的工作。要连接两个城市之间是道路,选择哪条道路最适合行走的路线,而且对自然的破坏最少。麦克哈格有什么秘诀呢?他用了叠加法。什么概念?从两个城市之间会有一些自然的因子,这些因子包括坡度、地质、土壤排水等等。比如说这条路从A地到B地的话,要经过的坡度最缓的话,修复是最适合的。如果这个区域地质条件不好,就不太好修复,如果这个区域自然植被很好,修复的话就会破坏生态环境。把这样的例子做了不同颜色的图,从深到浅的图。浅颜色的代表最适合的,其他的因子都是根据实际的程度画了图,根据坡度画成一条线,把A和B连在一起,也可以用其他因子,这些图都不行。最后做的工作是把所有因子的图,由不同深浅颜色合成一张叠加的图。

汪辉:景观水平过程在湿地公园规划中的思考

  刚才展示的是自然的价值,还包括社会价值,比如说通过历史价值、森林价值、水的价值、风景价值等,通过深浅的图画成因子,这些因子有的适合,有的不适合,也是用深浅不一的颜色把它表达出来。最后做了总的叠加图,把所有的因子都是用透明的胶片做起来,把图叠加起来,最浅的这部分用线连起来,认为这个地方就是最适合修复的道路。

  为什么称之为垂直过程?为什么称之为千层饼法?是因为把各种因子的图片叠加在一起,像千层饼一样,所以我们称之为垂直过程。经过很多年的发展,技术非常强大,这种叠加法非常普遍,大家都在用。

汪辉:景观水平过程在湿地公园规划中的思考

  我们在做湿地公园的时候,很多案例都采用类似的叠加法,也是对很多因子进行分析。我们做了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湿地研究,也采取了因子的叠加,叠加之后形成了综合的叠加图,提出了土地应用开发的意见,包括以前在《中国园林》发表的一篇文章,也专门讲了这块区域生态敏感性的分析,也采用了不同的因子进行加权,形成叠加,最后形成了土地利用的合理用途。这个叠加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是有争议的,有不少专家,不少学者通过发表的文章说了。最大的争议认为,这种叠加方式相对比较机械,因为生态过程是活动的,从A区域跑到B区域,水是流动的,物种会从A点跑到B点。比如说我还是用俾斯麦大道的方法,比如说M城市,通过叠加找到1这种浅颜色的这条线最适合,2这条线也是较为适合,很可能会出现这种结果。也有可能在这个区域里面有某一个物种,这个物种在这个区域里面是关键种,在生态系统里面食物链里面,这个物种一旦毁掉,这个生态系统就会毁掉。比如说这个关键种的栖息地A,也可以在B,换了这条路,等于把A和B的栖息地之间的关系打破了,这样的话这个物种就会受到重大影响,导致这个区域的整个生态系统受到重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讲,机械的采用垂直方法的叠加法,有可能会出问题。实际上也有专家和学生提出了争议,到底怎么解决呢?福尔曼创立了景观生态学方法,他出版了一本书,这本书已经有中文版,十几年前还没有中文版。他提出了景观生态学的方式,提出了一些理念,比如说斑块、廊道、基质的模式。在书里提出了一些案例,这些案例对我们还是有帮助的。

汪辉:景观水平过程在湿地公园规划中的思考

  分析叠加才能更科学地进行规划

  小结六个案例,景观生态方法与麦克哈格千层饼方法的共同之处都是追求共生。不同之处,六个案例解决问题的思路、角度与麦克哈格千层饼方法是不同的,即考虑到水平格局,如何保持物种的“疏通性”,研究方式不同。我们想怎么样更好地把麦克哈格有局限性的垂直叠加和考虑到物种之间水平流动结合起来,考虑这样一个规划。根据这样的思考,我们在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是南京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在南京市江宁区的湿地,我们考虑到怎么样通过水平格局的方式和垂直方式的叠加,形成更好的土地利用规划。我们的文章发表在一个杂志上了,这是我和一个同事合作的成果。我们用麦克哈格类似的方法,我们选了很关键的物种,基于水情保护的湿地公园是最重要的关键种,我们是以鸟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发现,这个区域内红色是鸟类的低适应区,绿色是鸟类的高适应区。按照常规的叠加分析,这个工作就完成了,就可以对湿地公园进行开发利用了,但是有一个bug,我们进一步对鸟类的生存环境进行了分析之后,根据景观安全格局的方式,找到了鸟类的语言,实际上图上红色是鸟类的语言,绿色是不同的鸟类的流动方式。这个图是水平格局的图。这张图垂直和水平进行叠加,叠加之后就发生了很奇怪的效果,我们发现原来作为比较适宜建房子的地方正好是鸟类穿行的通道。如果做城市土地开发利用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作为保护性的湿地公园来讲就有问题了。我们认为,要对关键的生态流进行分析,对景观格局进行分析,最后形成叠加的图,才能真正地更为科学地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汪辉:景观水平过程在湿地公园规划中的思考
 

编辑:dengzhuzhu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孙发政:水土生态的哲学思考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和环境系统共同组成,植被是第一性生产者,是生物系统的关键因素,水土是环境系统的主导因素。【详细】

桥梁景观的创作与思考

分析城市地名中的景观类型可以发现,桥梁景观几乎每元必中。很多桥梁虽早已不存,但其影响作为地名还延续至今,可见桥梁不仅对现代城市景观有重要意义,而且其景观的历史影响绵延不息。【详细】

关于特色小镇的十一条思考方向和见解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下简称“三部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后,各省市也提出各种自己关于特色小镇的口号和目标。【详细】

论坛:绿色呼叫中心设计的思考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对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呼叫中心是指在呼叫中心的设计、施工、运营阶段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呼叫中心组织。【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