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刘庭风:从古志里看冀州景观

2017-09-07 16:56:33    作者:刘庭风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2017年9月3日上午,在河北衡水举行的湿地园林与生态城市建设研讨会上,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教授刘庭风发表题为《从古志里看冀州景观》的主题演讲。他从历史的角度回顾,冀州(现衡水市冀州区)这个城市跟水有很大的关系,介绍了古冀州城的建筑与景观,带大家从古志的记述中感受冀州当年盛况。

刘庭风:从古志里看冀州景观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教授刘庭风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从历史的角度跟大家回顾一下300年的冀州,这个城市跟水有很大的关系。衡水古代是在黄河北流经过的地区,黄河曾经很长时间在这边通过。在汉代、宋代一直是从南向北流,北宋末年改道从山东流入黄海。黄河流经衡水的时候,产生了衡水的枣和桃这两种果树。为什么叫桃县、枣强?是因为土壤黄河的冲击,造成了沙釉土,适合桃和枣的生长。最早这个地方没有桃和枣,而是从陕西那个地方随着黄河流过来的。形成了几个湖,比如说深县有大湖,于是称深州。河流滋养了这个城市。黄河断流之后形成了盐碱土,现在的老沿河就是盐碱土的表现,同时又了新的行业,晒盐、煮盐、卤水点豆腐,就成了我们的特色。

刘庭风:从古志里看冀州景观

清代地图

  冀州城东(北)面是衡水湖,1958年以后才叫衡水湖,当时叫海子,古冀州城在衡水湖的西南角。桃城县也在漳河边上,漳河从西南来,从东北走,绕了一圈。图上西南角有一个塔,西南这个位置是在出水口的位置,都会建寺庙,建塔。古桃城东西两门基本是相对,南北两个城门不是相对的,南面叫来薰门,北面叫漳带门,这是地相景象的表现。有一座桥是明代的石桥,在石桥之前是木桥,每年从山东到山西的主干道的商业大道,就是从这儿穿过。这条河宽100多米,当初是木桥,每年春天做生意,枯水期的时候从这个木桥过去,第二年做生意赚了钱又修一座木桥,每年木桥被冲走,后来就建了石桥,成为了当时的八景之一。桥的两端建了两个庙,一个叫漳爷庙,一个是龙王庙,是为了防止水患,乞求水的安宁。还有水神庙、火神庙,城的西面叫西关,西关的南面是火神庙,北面是真武庙。北京有四坛。古桃城也有三坛,北坛在东北角,祭祀这个城市的祖先,南面是风云雷雨坛,在冀州叫山川坛,八卦好几卦都在这个地方,山川日这个地方每年都会举行仪式。西面是社稷坛,社稷就是庄稼,每年地方官员都在这个地方带领大家耕种。开始耕作的时候,老百姓就开始种庄稼了。这个地方没有东坛,少了一坛。

刘庭风:从古志里看冀州景观

冀州城池图

  还有几个湖,东南角的谭家池、西南角范家池,这几个池都是围绕着城墙来建的。因为水池是挖出来的,修筑城墙的时候围起来的。就近取土挖了一个湖,从那几个湖来看,是先有城后有湖,修的时候挖出来的,应该说跟里面的建筑没有跟八卦有关系。冀州也是三坛制,北坛、西坛、南坛。明嘉靖年间和汉代、宋代的图,看到水面在东面。不管是桃城该是冀州城都是一圈水围起来,我们叫护城河,地相里面说固若金汤,金字就是金木水火土的金,金就是非常稳固,像腰带一样缠绕起来。冀州城的西北角和东南角都缺了角儿,可以和北京西北角、东南角一样。这也是有传说的。北京城建成这个样子是朱元璋的刘伯温仿照南京建成,也是缺西北角和东南角,建成之后又到了冀州,于是建了冀州城,所以也是缺角儿。

  冀州城东面的海子当时并不大,是后来不断泛滥的过程当中形成的。现在冀州城已经到了湖的正南面了,于是这个湖,北面是桃城,南面是冀州城,一湖带两城。按地相的隐喻,在湖的水口位置都会建有寺庙,或者是塔。经过跟当地老先生交流,的确在这些地方都有地相的设置。从图上可以看到,地相的四神图青龙白虎,在西北的角楼叫做白虎楼,东南角叫青龙楼。

刘庭风:从古志里看冀州景观

青龙高阁

  地相上讲,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平原地区选城的时候叫地相之宝,得水为先,各种水都从我们这个地方经过,选城市、选村庄都选在水边,背面有一座紫微山,也就几长高,南面有枣山也就几长高,现在都没有了,都淹入湖中了。地相里面讲“乘生气”,衡水这几个城市的水都是从西南往北流,生气都是由西南往北再绕一圈,从东北绕过来,所以跟北京是相反的。

  说一下历史上的几个私家园林。唐代的时候,王勃写了一首诗《游冀州韩家园序》,写得非常好,写了韩家园的盛况。历史上冀州的私家园林不多,明代有一个“半园”。

  我昨天写了一首诗《衡水赞》:

  禹分九州,冀领河北。

  黄河经过,泛滥土肥。

  河床雄起,决后堤培。

  临湖屡建,只缘水美。

  州郡沧桑,代有新翠。

  八景淹没,园博崔嵬。

  五湖四海,生气归妹。

  薰风八面,旺我衡水。

  用八卦里面的“归妹”来说,(这次)500多人的盛会是五湖四海,生气归妹,八面来风。最后用句话结束:“冀城霸气未全收,万古风流是此州(明代诗人石九奏诗句)。”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