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尼尔·柯克伍德:海绵城市:理论、实践、项目

2017-09-07 17:04:12    作者:尼尔·柯克伍德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海绵城市的起源

  《世界园林》杂志中最近一篇文章有对海绵城市的研究范畴、背景,以及在欧洲背景下北部荷兰的实际规划设施、设计展开了研究。先简单介绍一下2005年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开展的一项名为海绵城市的研究,这个研究也是荷兰鹿特丹第二届建筑双年展(作品)《洪水》的一部分。在荷兰以及全世界的很多地方,不断上升的海平面以及气候变化而不断增加的降雨量,使得严重的洪水问题变得更加寻常,2004年水利部委委托我研究了一下瓦尔河改道的问题。这个项目是在2005年,它是作为新荷兰水城的一部分,确定了在宽泛洪泛区为瓦尔河创造更多空间的需要,以适应未来预测的水流强度的显著增加,此外预测这一地区城市建筑结构的发展和密度也将有所增加。允许在瓦尔河地区进行防洪和进一步定居的战略,采用了新颖的景观材料概念景观设计研究进行了测试。

  沿着瓦尔河的两岸韵律式地建立了洪泛区运河、干燥的房间和湿地,以解决不断上升的水域和洪水,并增加公共开放绿地的密度以及质量的发展需求。这两种景象的结合展示了江河岸上的堤坝进行拆除的明确的想法,并且在干燥的地区以及河流漫滩之间将水和城市进行结合。数量巨多到海绵遍布与整个荷兰的景观,在吸收并垂直储存了数百万升的洪水,同时也为新型的城市化提供了空间。海绵通过提出一种既能吸收水分,又能作为结构化元素的混合结构,从新构思传统的堤坝,洪水由双海绵系统捕获,暨软质和硬质两个部分。

尼尔·柯克伍德:海绵城市:理论、实践、项目

瓦尔河项目示意图

  两者都是由与这里所展示的超吸收聚合物(SAP)与土壤混合而成的蜂窝网络组成,这使得它能够保持数百倍于自身重量的水体。

  软质的海绵是根据季节性的洪水上升下降的一种波动起伏的系统,随着平均水位的升高,软质海绵通过添加硬化剂转化为结构海绵,带硬化剂在表面上形成了壳体,以应对后续的发展。这个项目被称为海绵城市,既表示了其具有吸收性,又可以作为将来发展的基础设施。这个概念性的成立模型是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在2004年首次使用CNC路由机建造的。这个双年展包括了2005年鹿特丹市一个开展于拉斯帕尔马斯的常规模型与研究展览。   

  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

  我们需要从(会发生)洪涝的城市转变为绿色海绵(城市),这些海绵用于保护地表水以及自然水循环,和它的毛细水文。我们应该去除那些需要很高维护成本的装饰性的景观,并用低成本维护的荒野风景去代替它,荒野或者乡土的景观成为这些地区独特的身份代表,并成为场地上运作的一种系统。我们也需要用冷景观取代热景观,并将环境工程与设计相结合,以创造出人们觉得更加舒适愉悦的空间。海绵城市的设计目标之一就是在于冷却水体提供清洁的水资源,并产生清洁能源之间的循环运动,并提供最大限度的新鲜空气,用于再次冷却。因此海绵城市的概念统一了水资源、景观、能源、人类。

尼尔·柯克伍德:海绵城市:理论、实践、项目

海绵系统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赵泰东:都市广场的生态健全性和活性化方案

2017年9月3日上午,在河北衡水举行的湿地园林与生态城市建设研讨会上,亚洲园林协会副主席、韩国国立江陵原州大学环境造景学科教授、韩国绿地生态学会会长赵泰东先生发表了题为《都市广场的生态健全性和活性化方案-江陵市交通广场为例》的主题演讲。【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