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景园林网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及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如何保护好云南省丰富多样的生物生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早在2010年云南省政府就指示云南省环保厅率先成立了全国首个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截至目前该基金会也是全国唯一的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经验总结,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对未来的工作和发展作了新的规划和布局。将工作重心调整为以保护学科研究为主,合理使用支配基金,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宣传引导,吸引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参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形成助推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动能。
“全球有十几个生物种类丰富的国家,但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中国的生物多样在北半球排名第一,物种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地区。云南省占全国比例的近50%,故有‘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的称号。”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原理事长王文义在谈及云南生物多样性特点时自信满满的表示,生物种类的丰富多样是云南在全球范围内的一张闪亮名片。
翻开生态保护新篇章
2008年,云南省制订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和措施,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正式拉开帷幕。云南的横断山脉地区和金沙江、澜沧江流域11个州市有着丰富多样的生物物种,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
2010年5月26日,由云南省环保厅主管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正式成立。为此云南省财政厅安排400万元资金注入基金,随即十几家国营和民营企业为基金会捐款共计3600万元。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顺利完成4000万元基金规模建设,成为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
基金会成立以来,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和《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章程》的规定,紧紧围绕省政府“尽快组织实施一批样板项目,发挥项目的引导示范作用”的要求,按照《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2-2030年)》确定的任务,实施了23个项目(其中生态修复示范项目6个、宣传教育项目5个、基础科研项目9个),完成了20个项目,保护了滇金丝猴、亚洲象、苏铁厥等珍稀濒危物种。
助力脱贫致富新路径
“我们的生态修复项目目前已经取得成效,龙陵矿山因开矿毁损了近6000亩植被,我们经过6年的修复种植目前已恢复了3000余亩。”
云南省生物多样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段兆尧表示,基金会在生态修复过程中采取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的方式,植被恢复主要以适宜当地环境的经济林木为主,通过恢复林木产生的经济价值,形成生态自我的“造血”能力,然后反哺环境。
在生态修复项目中,云南省生物多样保护基金会对干热河谷地带石漠化进行了植被修复探索,发现经济作物塔拉特别适合石漠化修复治理,并且可以助推当地群众增收脱贫。
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到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在段兆尧看来,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紧密,他以楚雄州双柏县种植塔拉每市斤产生6元经济价值做比喻,直观说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经济发展的重要。
探索发展模式新思路
数据显示,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进行的23个项目共支配基金900万元,按照省政府对基金保值使用的要求,所花费的900万元中800万为基金增值部分,实际基金使用不到100万元。
“在基金会过去的发展方面,我们总结了例如资金募集、对外宣传、成果推广等多个方面的不足。”
基金会原理事长王文义,希望未来基金会能加强宣传引导,加大资金募集力度,精准项目可行性研究,通过互联网等宣传途径呼吁更多志愿者加入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
“未来基金会会把文化宣传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竭力与林科院等学术机构共同开展中小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教育活动,从青少年、儿童着手培养生态保护意识。”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段政廷透露未来基金会发展的一些思路,将以保护研究为主导,重点提供物种保护数据和参考资料,基金募集方面,将借助基金会专家学者团队的优势积极争取其他机构的科研项目,通过赚取经费来实现基金的增值和补充。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秘书长蔡志远在谈及基金发展时表示,基金会将拓宽资金渠道,丰富生物保护文化内涵,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金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17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