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保兴:推进建设弹性城市 解决交通问题要靠规划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强调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这一论断对我们推进“弹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日前,2017“智慧社会:未来的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高峰论坛暨沃尔沃集团创新峰会在京举行,国务院参事、原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会上表达对建设弹性城市的相关看法。
仇保兴在演讲中首先提到了弹性城市的概念,他指出,根据国际韧性城市联盟的定义,弹性城市指的是城市系统能够消化并吸收外界干扰(灾害),并保持原有的特征、结构和关键功能的能力。
仇保兴指出,要实现交通弹性,首先要有多元性。这其中小型的交通工具非常重要。同时,多样性还表现在可以有许多交通工具让老百姓来选择。仇保兴认为,一个城市交通越丰富,人们选择自由度越大,现代化城市机动性就越好。未来共享的单车、共享的电动单车,共享的电动汽车将成为三个发展阶段。
仇保兴紧接着强调称,多模块功能复合也是实现弹性城市的重要要素,他强调紧凑型、集约式的空间布局和TOD、要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增强交通任性。他分析表示,在建筑容积率(开发强度)一定的条件下,可允许用户将有关联的项目放在同一地块上;例如:大学与住宅、商贸展览与宾馆饭店等等,同事可倡导混合用地,有利于不同模块协作形成更大的模块。
仇保兴强调,交通问题不能依靠车辆,要从规划上、从功能的混合上来最终的解决。“因此我们有了一个TOD交通导向的开发模式,我们把一个城市的地下货运、快速交通这样一层一层叠加,形成了非常复杂的结构。这种结构就使得不同的交通在不同的空间完美的衔接,这种完美的衔接是中国城市交通不二的选择。”仇保兴说。
仇保兴总结称,城市交通韧性规划不仅要满足机动性、减灾防灾、还涉及治拥堵、降能耗、减少空气污染,增强社会公平等方面。
同时,增强城市交通韧性要使得交通空间具有多功能:机动性、旅游、景观、购物、防灾、文化脉络……与建筑都是密不可分的,可步行交通空间是城市的活力和形象的载体。
仇保兴分析称,贯彻“多样化”原则,表面上会增加局部的“人车混杂”,但城市交通整体上的韧性会增强,需要细节上的小混沌来防止突发交通整体瘫痪。
而片面追求交通工具和秩序的“简洁”,反而会使交通系统更加脆弱,“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车为本”,“以序为本”是韧性交通的基础思想。
仇保兴认为,建筑与交通的“阴阳互补模块”是城市的基础细胞:微循环越好,细胞就会越健康;“大小”层层套嵌的健康“交通模块”,使城市交通韧性增强。现代科技能够提供诸如“中低速磁悬浮”“PRT”等高通量的交通新工具,磁悬浮车辆轻型化后“上天入地”,能显著增加交通韧性。但城市不可能容纳所有的车辆,必须要在城市的中心建立高的收费制度,这种“需求侧管理”着眼于人性化、减量化、绿色化,是提升交通韧性的捷径。
总之,智慧交通不仅着眼于“多用信息,少走冤枉路”,使每个出行者“掌控全局”,也使多样化城市交通设施与市民构成一个韧性整体
仇保兴指出,未来城市将进入一个互联网时代,物联网的时代。我们真正的每一个交通工具都变成了一个城市交通活的细胞,会变得更绿、更有弹性,当然也有更好的未来。
编辑:guoai
相关阅读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和实施的战略方法
2013年,绿色基础设施欧洲战略被采用,并明确地涉及到城市空间。在欧盟层面,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已经根植于欧盟生物多样性战略中,因而明确地提到自然保护。在我们的理解中,城市自然保护包括物种和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详细】
健康规划:英国绿色基础设施(GI)规划原则
亲近大自然对于居民的身心健康举足轻重。城乡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塑造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在英国,积极应用规划手段,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机会,逐渐成为规划机构及各类自然保护团体的【详细】
弹性城市有助抵御各类风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强调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