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禅僧大师枡野俊明:追寻“心灵自由”的景观空间
2018年3月23日上午,第八届园冶高峰论坛暨亚洲园林大会在北京开幕。开幕式及园冶杯国际竞赛颁奖盛典之后,日本禅僧大师枡野俊明先生作了一场关于日本禅宗文化与景观设计理念的主题讲座。
枡野俊明是日本当代景观设计界最杰出设计师之一,同时也是多摩美术大学环境设计学科教授和日本造园设计事务所的创始人。作为日本禅僧大师和日本古刹建功寺第18代住持,曾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当代值得尊敬的100位日本名人之一。枡野俊明将其“内心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每一个景观作品中,以一种淡然而又沉静的禅宗修为向世人展现了一种富有灵性的心灵感悟空间。
此次主题讲座中,枡野俊明先生从禅宗园林文化的起源出发,探讨了东西方景观文化以及传统造园文化和现代造园文化的差异,并以自己实际参与设计建造的景观项目,详细地向大家讲解了日本禅宗文化的真正内涵,以及禅宗思想如何通过园林的形式展现。讲座过程中,他对提问者的回答也是在方寸之间尽显无穷,深深折服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
以下为枡野俊明主题讲座内容实录:
今天能够荣幸地来到这个地方,见到在场的每一位嘉宾,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谢谢大家!同时,对于园冶杯的众多优秀获奖作品也表示祝贺!
图1 枡野俊明先生
我是日本禅宗寺院的一位禅师,参加过一些景观的设计与建造,尤其是日本庭院的景观设计工作。同时我也在日本一家美术大学担任教授职位,指导本科生和硕士生的学习和工作,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禅意的寺院空间。近五到十年,很多欧美国家以及东南亚国家,对于禅意景观营造的兴趣逐步提升,所以来自于海外的工作邀请也变得越来越多,大概每年都有十到二十个的国外景观项目在运行。
禅宗思想其实最早来源于唐代,在唐代有很多珍贵的诗句都阐述了禅宗本身的含义。其中禅宗思想有一个重要的理念,“每日三省吾身”,即每天需要排除掉自己身上的杂余东西,如果不达到这个标准,今天的饭也不能吃。其实现代禅宗思想不仅仅是在日本,在中国、韩国等一些亚洲的国家都在进行禅宗活动,我只是通过日常的参禅,或者是禅意空间的创造,把佛学的思想或者是哲学的思想传给世界,传给大家。因为时间有限,我主要谈论以下几个方面,包括日本的空间观和其他国家的对比;日本的禅意价值观;以及设计作品分享。
一、区别于他国的日本空间观
行为差异导致的空间差异:
图2 意大利城市广场
首先我们来看西方的一些图片。图2中的场景是意大利广场,通过这张照片我们会发现,欧洲国家塑造空间时会有一个特点:空间的核心建筑一般都是集中在整个城市的中央,包含了教堂、市政府、医院等建筑场所。这里广场的含义更趋向于一个公共交流的活动场所,强调政府和市民之间的互动性和场所的实用性,大家聚集在这个广场议论一些城市和社会问题,比如:未来城市应该向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等。其次我们来看日本,在日本城市中鲜有像欧洲一样大规模的广场,因为我们的社会生活习惯相对内向,不会有大量人群聚在一起,公开地去讨论某些问题。虽然城市中也有一些开放游乐场所的设计,但是在日本并不是主流。
建筑结构差异导致的空间差异:
(1)墙壁:欧洲的古典建筑通常以石材作为主要材料,建筑的构成常是以墙壁堆积而成的空间布局。在这种材料特质下,为了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会设置很多外部拱形阶梯,固定于墙体之上,所以为了保证结构需求,建筑空间开放的机会非常小。而日本的传统建筑常以木质结构为主,由柱梁、斗拱和钉子来构成,最初期的建筑甚至没有任何一面墙壁。在这样的开放建筑空间内,永远能够第一时间感受到外部的环境,感觉就像把自然建造在身边一样,也就是说日本其实是非常注重外部的环境和建筑内部空间的融合性,以京都南禅寺的建筑立面为例,虽然坐在建筑里面,眼睛却可以看到外边的空间,好像伸手就可触摸到外面的自然界。
(2)屋顶:欧洲在基督教的宗教引导下,人们渴望接近于神,接近于天,所以在建筑物屋顶有非常多的塔状结构,由于是石材来做,所以非常稳定,不怕任何的风雨,但是缺乏和室内空间的沟通,不考虑采光的问题。反过来日本的建筑物,通常会有很大的屋檐,其材料都是源于自然,以木材,茅草和泥土为主,这些材料不防风雨,而是起到夏季遮光、冬季保暖的作用。
图3 意大利屋檐和日本屋檐对比
(3)回廊:西方建筑以墙壁来组合,回廊和主体建筑以墙壁进行划分,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相比较的话,建筑物的廊下空间也属于内部空间。而日本的流廊由屋檐、柱子和扶手组成,与主体建筑空间连接处并没有实体墙壁,从而使得左右内外的空气可以相互流通,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融为一体,形成流廊空间。
图4 欧洲连廊和日本流廊对比
(4)窗:欧洲建筑中,窗户的设置因为教会的关系,或者说因为墙壁的关系,不会做很开敞的设计,所以窗户都是细长形状,在光照下与室内墙壁形成鲜明的明暗对比,墙壁处非常黑,漏窗处非常亮,所以常将宗教内容绘于玻璃之上,另外根据宗教的内容,窗户的样式进行不断的升级。
(5)结构布局:在欧洲的景观布局当中,通常会有主次之分:前面硬景是主,后面的软景为辅。比如图中的意大利园林以喷泉和雕塑作为主景,绿植在其后作为背景,突出衬托前景的喷泉和雕像。而日本的园林就如京都的庭院所示,屋檐、柱子、挑台和水池并没有主次之分,而是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法国的园林与意大利园林相似,也存在着主次之分,图中突出体现了建筑物的核心地位,而在四周辅以低矮的草坪空间,作为建筑物的延伸,这布局直接将人的视线引导至中央核心建筑物,以视线主导形成一条中轴线,使得整体空间布局的主次之分非常明显。这样的景观,在欧洲认为是美的,而在东方或者是日本园林中则不然。日本园林认为:人在自然界漫步,需要随着自然界所蕴育出节奏慢慢前行,而不是设置一个非常明显的标志物来去引导大家的视线,就像图中大家所看到的京都的景点中展示的一样。这一点是东西方园林空间观点中一个很大的差距。
图5 欧洲轴线景观和日本漫步小径
(6)建筑高度:上文提到的轴线及主次观点差异,很多情况下也是由于建筑物的层高不同,人们观赏园林的角度不同。比如我们现在看到意大利的照片,因为欧洲的建筑一般都是四五层高,经常要考虑人从高处往下观看时的景象,所以西方园林中常有整形的方式,看布置很多规则式的模纹在内。而日本的建筑相对低矮,在整个风景的构成当中,经常是多种景物非常融洽的结合在一起,即我们所讲的“天人合一”。
艺术作品中的东西方审美差异:
(1)器具:欧洲器具讲究把所有的东西都要做到非常完美,比如说杯子,除了及其丰富的色彩外,还要在能装饰的地方都加上非常精美的装饰,要做到看完这个杯子之后,觉得已经非常完美,没有任何一个多余的地方可以再添加其他修饰。欧洲人对于这种“完全的美”是非常认可的。接下来看日本的茶碗,这个茶具是喝抹茶时的专用茶碗,和刚才欧洲的杯子相比,这个茶碗歪歪斜斜、坑坑洼洼,看起来并不完美,但其实制作器具的过程中,日本的匠师追求用泥土自然而然形成的纹样,茶碗表面的图形,也是自然放釉形成的图案,这种独特使它形成唯一的器具。一件作品的好坏常常取决于它的作者,取决于作者的思想和处事的态度,这在日本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就是日本人所接受的审美:一种超越人性的偶然性,比如说茶具烧制过程中自然火烧强弱偶然间形成的纹理,这反倒是一种自然的美,融入到杯子里面去。这个是一种超越完全的不完全,最终一个超越完整状态的成品应该是一种不完全的状态,才是更加符合自然界原理。对于这种价值观,日本人是非常的重视,非常希望能够延续下来的一种观念。
图6 欧式茶杯和日式茶碗
(2)插花:欧洲的插花,通常是体量偏大且颜色众多的,因为欧洲追求华丽,追求完全的状态。反过来日本的插花,一支花、一颗草也许所表达的并不是非常华丽的景象,但是反应了这个植物本身的生命力,把这个生命力完整的展现出来,使观赏者从这个生命力当中感受到个性的获得。
图7 欧式插花和日本插花
(3)绘画:欧洲的绘画以油画为主,一开始用素描形来起稿,通常把整个画像画得非常满,再用浓厚的油彩一层一层盖过去,这是西方油画展现的特点,也就是在绘画过程当中,不断的在改变画面的空间布局,一直达到一个画到完美没有办法再添加的状态,这就是欧洲绘画一个审美取向。反之来看东方的水墨画,中国和日本都有水墨画,水墨画的过程不会有素描草稿的阶段,而是直接在宣纸上下笔,这就需要平时不断的练习,练习成百上千次后在自己的精神最集中的一瞬间把作品画出来。比如看这幅画画的是柿子,想用不同的色彩表达柿子成熟的状态,看的人不同,他所想象的柿子成熟的状态也会不同。再比如日本的美术当中,有很多空白的地方,我们把它叫余白,包括在画的过程当中,从起点到落点中间有一个叫间,这个间和余白其实都是绘画中一个重要的过程,这就是日本绘画最大的审美标准,即在其画作中有一个很大的空间,让人去联想去想象,把自己的想象填充上去,这也是和西方非常不同的地方。如上所说,也都基本体现了日本的禅意,日本的美术也离不开禅宗思想。
图8 欧式绘画和日本绘画
二、日本的禅宗价值观
图9 日本僧人参禅
图9中所展示的是日本僧人的常见参禅方式,在修行的时候,坐在榻榻米上,叫做坐禅。在参禅过程当中一个人是根本完成不了,通常有很多人相伴一起来参禅,最多的时候有150个人一起参禅。禅的含义如果用一句话来说即是认清自己,看清自己。一个人生下来的时候是天真无邪的状态,这种纯洁状态下自身内部的空间是最多的,但是随着来到这个社会之后,有很多欲望,有很多执念,导致纯洁的空间越来越少、越来越小。那怎样在现在的欲望和执念控制下,去拓展自己内心的空间,就需要通过禅,通过修行的方式把个人心灵的纯洁空间不断扩大。这其实也就是为什么要参禅,为什么要做禅意的空间。
图10 一休法师及其书法
图10的塑像就是一休大师,书法是他所写的,亦是他参禅的一种修行方式。通过这个书法我们可以看到立式的空间,这种空间也是一种禅意的体现。
图11 苔式枯山水 梦窗疏石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园林作品中体会到禅宗思想,图11中的枯山水是禅宗园林当中最高级别的作品,这种园林的形式称为苔式。通常我们认为枯山水是通过布置沙石的形式来体现,但在这个景观中却找不到砂石。其实在这个园林中曾经也是有很多砂存在,因为时间久远,在砂石之上就附着了很多苔藓,这是景观的一个自然生长过程,这个作品的设计师就是现在看到的梦窗疏石大师所建。梦窗疏石也是研究如何通过山水格局把禅宗表现出来。以上两种形式所表示的禅意空间是立体方式,现在看到的则是平面的方式。
图12 雪舟大师及其代表水墨画
图12中的人物是雪舟大师,他被称为日本的画圣,主要创作山水主题的水墨画。
三、七论日本禅宗思想
(1)不均匀、不均衡:不要去追求事物的完美,不要去追求它的完整。我们设计的是无限延伸的空间,所以禅意里不要它完整,要是不均衡的。
(2)脱俗:脱俗就是指脱去世俗的想法。在整个作品当中没有任何世俗,不要用内心想到必须要用的东西去营造空间,而是让设计自然而然的在它所处的环境当中生长而出,这就叫脱俗。
(3)自然:类似于中国人所说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就好像图13中所示的这个场景,虽然是经过精心的设计及施工创作完成,但是与场所的契合度十分高,所看到的景象并不会让人感觉它是被设计出来的,而是非常自然的一种状态,好似自然界就存在这样一个空间。
图13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4)简素(简洁):在整个空间当中能够省略能够舍掉的都要舍掉,最后形成干净整洁的空间,叫简素。
(5)静寂:静寂的空间并不是说整个环境当中没有人,非常安静。而是指人们内心的静寂状态。禅宗追求的是心灵的静寂,身处闹市也能感受到内心的平和。
(6)枯槁:日本园林当中枯槁是指一种状态,一个人达到非常高的境界,他坐在那里,即使不说任何话,不做任何活动都是有相当大的存在感。一个好的园林作品也是,不要宣扬说我这个作品做的非常好,而是摆在那里,让人自然而然地感觉到它的存在感,这才是一个真正高境界的好作品。
(7)幽选:这种理解就好比也我们对空间加了一层席子,形成通透的网格,这些网格作为一层障景,不会把最好的东西马上展现在你眼前,而是通过这一层隔挡去想象,前面到底有什么好的东西在里面。这其实就是中国经常说的“先抑后扬”,即日本所讲究的幽选。
综上所述,禅宗最终追求的是一个心灵的自由,这个心灵不受外界任何的干扰,不论是作品的创作,还是人的行为,都保持纯洁自由的状态,这就是禅宗的核心思想。
编辑:liqing
相关阅读
海南首个园林式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开园
三亚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坐落在三亚市荔枝沟路殡葬服务中心内、烈士纪念园旁,于2022年3月开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亚市人民政府投资建设【详细】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