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景园林网
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受到遗传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抵御生物与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叶绿体和线粒体在植物程序性细胞死亡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二者是否存在信号交流,以及如何协同作用共同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等方面尚不清楚。此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家洋研究组,克隆了一个拟南芥细胞死亡突变体mosaic death 1 (mod1)。MOD1编码一个烯酰-ACP还原酶,对于叶绿体中脂肪酸合成至关重要。通过对mod1抑制突变体的研究发现,mod1突变体中存在活性氧积累,而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体I的活性降低能够抑制mod1中活性氧的积累,从而抑制细胞死亡的发生。这一结果暗示,在MOD1突变导致的细胞死亡过程中可能存在叶绿体到线粒体的信息交流。
通过对不影响线粒体复合体I活性的mod1抑制突变体进行研究,李家洋研究组筛选并克隆3个新的抑制基因:质体定位的NAD依赖的苹果酸脱氢酶(plNAD-MDH),叶绿体被膜定位的二羧酸转运蛋白1 (DiT1),和线粒体定位的苹果酸脱氢酶1 (mMDH1)。这三个基因都是植物苹果酸-草酰乙酸穿梭途径中的重要成员,每个基因的功能丧失均可以抑制mod1中活性氧的积累和细胞死亡的发生。实验结果表明,MOD1功能降低导致其底物NADH在叶绿体中大量积累,进而使得携带着还原力的苹果酸通过苹果酸-草酰乙酸穿梭途径进入线粒体中,导致线粒体中NADH水平的升高,引发活性氧的产生和细胞死亡的发生。进一步研究表明,该途径在连续光照导致的活性氧的产生与氧化胁迫中发挥重要功能。此外,苹果酸处理HeLa细胞能够诱导活性氧的产生和细胞死亡的发生,且线粒体定位的苹果酸脱氢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结果证明了在植物的程序性细胞死亡途径中存在叶绿体到线粒体的信息交流(Chloroplast-To-Mitochondria communication),苹果酸-草酰乙酸穿梭途径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且在动物中存在保守的细胞质到线粒体的细胞死亡调控机制。
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Cell Research上。李家洋研究组博士研究生赵艳楠、博士后罗丽兰和黄勋研究组助理研究员许捷思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员李家洋、研究员黄勋和副研究员余泓为共同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遗传发育所博士褚金芳、研究员左建儒、研究员王国栋。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资助。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17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