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Marja Nevalainen、胡荣: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景观规划的综合性模型

2018-04-16 16:06:53    作者:郭爱/整理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3月24日上午,第八届园冶高峰论坛暨亚洲园林大会分论坛“水生态水景观与海绵城市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新疆大厦成功举办。会上,来自荷兰都市方案规划建筑设计事务所的Marja Nevalainen(马雅·涅瓦莱恩)和胡荣女士发表了题为《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景观规划的综合性模型》的演讲。她们介绍了荷兰从国家层面应对气侯挑战,出台三角洲发展策略,从而保证荷兰的城市免受洪水侵袭的经验,以及获得园冶杯金奖的海东市湟水河流域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以下为两人演讲实录:

Marja、胡荣: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景观规划

荷兰都市方案规划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Marja Nevalainen(右)和胡荣

  Marja Nevalainen:荷兰经验及海东项目简介

  各位来宾早上好,非常荣幸今天有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我们曾经做过的项目以及荷兰的经验。我们来自荷兰都市方案规划建筑设计事务所,一家坐落在荷兰海牙的公司。我们关注水生态、城市设计以及规划。众所周知,生态发展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我们希望利用这次机会分享我们在中国的一个区域尺度的生态规划(案例),这个项目位于青海省的海东市。在这个项目当中,几乎包括了所有可能遇到的与水相关的各种问题,包括干旱、洪水、水土流失、污染等各种问题。我的演讲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来自荷兰的经验,第二部分向大家介绍在海东这次项目的内容。

Marja、胡荣: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景观规划

园冶杯市政园林金奖项目:青海省海东市湟水河流域生态景观规划

  我们非常荣幸在过去这几年当中,能够参与并且支持海东市的生态城市的建设。这个项目获得了金奖。根据预测,我们到2050年,世界人口的80%将居住在城市当中,早在1950年荷兰的城市化就已经达到了80%。荷兰的城市化的进程非常好地平衡了经济与生态,也平衡了发展的质量,是值得许多地区学习的一个典范。相信在座的各位可能也会在工作当中会面临需要解决一些这样的问题,希望荷兰经验也会对各位能够提供一些启示。中国在1957年以后城镇化进程急剧发展,有几亿人搬迁到城市当中生活。所以在我们也很高兴能看到在现在中国城市的发展当中,越来越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平衡,以及数量与质量的平衡。乍看荷兰与中国似乎没有相似之处,荷兰人口仅有1700万,可能人口比北京还要少。但是它的城市化率非常高,当然,只有在具有城市空间具有比较高品质的时候数字才有意义。

  荷兰可以说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同时它是世界上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而且荷兰已经有上千年与水抗争的历史。荷兰有三分之二的国土位于海平面之下,欧洲几条大河汇入到大海,所以荷兰人不得不面对严重的水患威胁。在全球气侯变化的过程当中,荷兰也面临着海平面上升、气温上升(的挑战),而且在极端天气这些问题会更加频繁发生。从国家层面来应对这种气侯的挑战,(政府)出台了三角洲的发展策略,这个策略是一项综合了多元挑战的国家级策略,他保证了荷兰的城市免受洪水侵袭。三角洲发展进化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就是在河流的流域,最重要的策略是还地于河,滨海最重要的是与自然合作,在城市的区域构建水弹性的城市。在荷兰的水环境治理的过程当中,它也发生了观念上面的变化,从最初的与水抗争,逐渐发展到与水共生,修建更好的堤坝,不再被人人接受,这个极大地发生了转变。从这个图上能够看出来,中间这条是河道,然后旁边设计的是河道一个支流,这个分支可以在洪水来袭的时候,作为一个泄洪通道,在平时的时候这个区域成为一个城市景观的部分。那么人可以在这地方有很多的亲水活动。

Marja、胡荣: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景观规划

兼顾防洪安全与生态效益的“还地于河”策略

  这个“还地于河”的策略为河流有效地降低了河水的风险,另一方面提升了滨河空间的品质。左上角是海东市河道的现状,在河道旁边修建了很高的堤防。当时向海东市提议引入“还地于河”这个战略的时候,海东市非常欢迎这一个策略。同时滨河的空间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天然海绵。另外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与自然合作,是要求以非常创新的工程手法,将工程与自然保护环境生态以及社会因素结合在一起。荷兰的这种生态化的进程能够为中国带来哪些启发,我们认为就是综合性的发展策略,平衡了经济、社会生态与空间,这也是我们在海东市的规划当中所运用的。

Marja、胡荣: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景观规划

区域研究范围和规划范围

  我们在海东市的红水河流域的生态景观规划就是一个综合型的区域的生态规划,这个项目是跟清华设计院一起完成的。青海省对中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意义,因为包括黄河在内的三条大河都是在这里发源,红水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所以说红水河生态的治理,不仅影响到海东市当地,同时对青海省甚至是黄河上游地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个项目的位置是距离青海湖100公里,红水河长度与其他支流是80公里。当时考虑在做这个红水河流域生态治理时,我们考虑到研究整个海东市域内整个大流域,就是包括所有16条支流的流域,所以这个区域研究范围为4776平方公里,这个是我们研究范围。规划的范围是573平方公里,红水河作为海东的最主要的城市发展骨架,这条河流在河谷地带是非常高度重叠,海东快速进程对这个区域的生态质量会带来很大挑战。但我们认为这种生态化的发展,事实上我们是能够做到都市的生活、娱乐,以及农业生产生态,在这个区域里面很好地协调。

  由于刚才提到空间的高度重叠,所以红水河流域其实承载着非常大的人口环境资源压力,而且这个区域存在洪水、缺水、水土流失、污染、生态绿化等许多问题。保证海东市生态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有足够的水资源,但是目前数据来表明,海东到2030年的时候,可能面临非常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我们就需要一个长期策略来解决,或者是至少部分来解决这个短缺的问题。从气侯上来说,本地区缺水的原因,年降水量很少,但是蒸发量非常大。另外从与们相关的这些行为活动层面来说,洪水来的时候,这个洪水就很快速被排掉,其实洪水也是可以得到收集的,这样的措施在这是尚未得到排放,农业灌溉的使用率达到了整个用水量的80%,这个效率非常低,用水量极大。而且水的污染很严重。我们刚刚接触到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得到的要求就是为河流防洪提出更生态的解决措施。但是在我们进行了初步一个研究之后,很快我们就得出结论。仅仅解决防洪的问题是不够的,那么这个区域需要的是一个河流以及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综合策略。

  四个挑战:第一个是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修复的策略,第二个是生态防洪,河道相关的,第三个跟两边山体相关的水土流失这些方面的问题,另外还有跟整个城市区域,以及少水干旱的问题。另外经济和景观层面的发展,包括自行车路线旅游、休闲和城市风貌。所以说,这个规划不仅仅是在研究对河道的本身,而且从更广的视角来关注生活空间持续发展。所以将七大要素整合出来,包括红水河、两边的山体,以及支流这个体系,构成一个生态的体系。通过这样一个城市的网络的打造,海中形成一个更加有弹性的一个生态机理,也会更加具有品质的城市空间提供保障。

  胡荣:海东项目规划设计理念与过程

  接下来由我介绍更具体的内容。我们所做的第一步就是在这区域整个研究,包括16套支流在内的整个大流域区域内的生态功能。集合了许多的因子,包括坡度降水、土壤阈值等等自然灾害因子之后,我们做了生态敏感性评价,以及生态多样性的评价。最后集中出来适用于区分河道的区域,浅山的区域,以及老山区域生态功能区划。对于不同的地貌条件下的生态都提出了相应策略。应对河道防洪提出生态防洪理念,在这里边我们就引入了刚才提到的原则:一个是防洪本身,第二个层面非常关注就是河道生态修复,第三个就是这个河道空间内的空间品质。

  刚才已经有介绍过这个“还地于河”概念,把堤坝挪到不要紧靠在河边位置,留出一定空间,我们强调的恢复河道自然的流淌。在研究这个防洪问题的首先展开的工作,就是根据相关的水文数据划定了十年、三十年、五十年的洪水路线。根据这路线我们知道了大致的河流会淹没这个区域的情况。但这个只是一个数据所提供给我们一个结果,所以经过结合现场的调研,结合对建成区的调查,以及一些大型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加强防护的区段。对划定出来的范围区域进行了调整,同时我们也去把它与海东市的用地规划进行了叠加。有一方面是我们要尊重这个海东市已有的规划,另外一般方面当它的规划出现一些不是那么特别尊重生态的情况下,我们就会对城市的用地规划作出调整建议。最终整合出来之后得到修整后干区的范围,这个区域之内其实是允许被洪水淹没,在这个范围划定之后,我们也为海东市水利部门做这个区域的规划提供了非常可靠的依据。我们也结合现状、已经修建的堤坝以及他们已经做了但是还没有实施的河堤的规划,与我们的线进行对比。把它分成四类,已经建设的规划可能有一些是需要保留。但是有一些已经建设了河堤可能不是那么特别必要,比如说现状的地形已经能够给河流提供非常好的保护。或者说这个地方生态价值非常良好,没有必要在这里修一个堤坝,阻断河流生态价值空间的联系。给他们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对他们已经规划的还没有修的河堤也做了相应建议。所以这个规划成果最后就能够落实到当地的水务部门进一步管控和堤坝的修建,提供了非常可靠的依据。这张图对河堤位置做了研究以后,还提出了河堤的类型,可以适合作出怎样河堤类型,让它更加适应人的使用,以及更加的生态。

Marja、胡荣: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景观规划

对堤坝的调整及更新

Marja、胡荣: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景观规划

对原有堤坝的改造

  在护岸的位置,我们也建议对于可以保留的堤防进行改造,使之变得更加绿色和自然,我们去海东的时候发现,原来我们建议有些地方不需要硬质地方的位置,以前可能有些位置已经被拆掉了。完全不需要在这个地方再去修建一道硬质的地方,我们给它设计一道自然的河的护坡,保护一个河角的位置就够的,保证这个空间自然亲水的状态。除了规划河堤之外,还非常关注的内容,河岸区生态修复,在河道内经过研究河流动态的运动,我们规划了许多岛屿、浅谈和沟渠。这样来调节水位来水的流速,让整个河道的范围内最后会呈现深水区、浅水区,有水流速快的地方,也有慢的地方,有长期湿的地方,也有长期干的地方。这样形成一个非常具有动态的、非常丰富的系统。

Marja、胡荣: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景观规划

合理布局的滨河公园

  在这一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又结合除了被划定为洪泛区的范围内,把这些湿地、林地都纳入进来,我们给滨河区域划定一个生态的红线,这个生态红线的划定为海东市的城市管理者进一步去管理和使用我们的规划成果,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另外我们从划定这个红线范围之外,还提出了相应每一个区域的保护条例,制定了整个洪水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制度。然后第三个层面我们也关注滨河的空间,人的使用。在滨河廊道里面,我们把它叫做滨河公园,这个滨河公园未来是承接城市主要活动的场所,在里边具体有一些节点,有十个湿地公园。其中五个是我们作为重点地段也提出了生态管控规划。在接下来在滨河区域设计了自行车道系统,增进滨河的亲水性,滨河廊道功能当中除了有湿地,有亲水公园,有自行车道也有农业发展渠道,整个功能是非常丰富的。

Marja、胡荣: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景观规划

山体的绿化

  另外在这条河内流速可以说是比较快的一个河流,而且里边泥沙含量是非常大,如果说要去把这个水用到清水公园里边的时候,就势必有泥沙瘀积的地方,我们设置了一个水资源净化处理的功能,一方面沉浸泥沙,另外一方面让水更加适合作为景观用水。所以这一套系统也是经过我们来计算的,一共包括六个步骤,从哪取水,在河底的设计,从哪出水,这个流程是我们一个创新。这是十个湿地公园其中一个,这个湿地公园基本上建设完成了,最后这个效果还是非常好的。除了这个河流的生态廊道之外,我们还打造了两侧山体廊道,两侧山体是一个生态屏障的作用。可以看到这是整个区域流域现有条件的因素,降水之后就大量的泥沙进入河里,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我们提出了建议,在哪里适合做什么样的植栽,上图中看见小黑点,其实是已经植栽的树,我们看到山体的绿化能够初见成效了。这个山体屏障基本上平均的宽度是1.6公里,最宽的地方到4公里。里边除了刚才说的保持水土这个功能之外,其实也是还选取一些节点作为景观的节点,在里面有补充游憩的功能,也设置了自行车的廊道,这是其中一个小流域。举一个例子把它放在这里,可以看到我们做了大量研究的工作,就这个小流域内分的各种情况是个什么样的植栽,有一个非常系统的规划。

Marja、胡荣: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景观规划

以七大要素整合出的以湟水河为中心,串联整个山谷与城区的城市蓝绿网络。这个蓝绿网络也将构成海东市的生态网络安全格局,保证海东市安全及生态修复。

  山前的区域平坦的河谷地带和山体之间这样一个过渡区域,这个区域其实是非常有意思,而且对生态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廊道,因为这个区域地形在变化,水和土这个地方有一个汇集。所以这个地方相对来说是一个水量比较湿润的区域,这还很适合植被的生长。这个地方有生多样性,所以我们也在规划当中把这个区域也做了保护。划定了一个100米生态廊道保护区。有可能发生泥石流的风险,这个廊道是加宽的。生态格局上来,刚才说的这些都是东西向的廊道,南北沿支流的生态廊道,是生态园区的天然廊道,所以也是规划南北项的绿廊,也注入几个生态功能的完善。最后一个层级城市空间内绿色基础设施,这些绿色基础设施也集合着海绵城市的理念,负责城市区域内水资源的收集和积蓄,从河流到山体,到山前,再到支流,这五个层面就构成了一个城市内综合系统的蓝绿网络。这个是整个海东市区域内其中一个城区,大家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综合集合了刚才提到所有系统的绿地系统图。

  所以从整个来看,我们就是有十套纵向南北廊道,以及五条横向的生态廊道,这个网络构成海东市生态基地。另一个层级就是在这个规划研究之后,要把它划成法定的规划的成果,让城市的管理者能够来使用我们规划的成果。我们在这个规划当中也划定了河流的蓝线,生态的红线。划定了四个区域,这些区域都直接成为了支撑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重要的基础。

  在我们编制这个生态规划的后半段,城市绿色规划已经开始了,这是在2016年他们成果完成,所以这个契机非常好地让我们能够把生态的规划成为总规里面一个部分,把它法定化了。这些都是在总规里边,后来纳入进去的内容,包括城市景观系统的规划,绿地体系的布局,包括绿地系统的总体规划。法律规划完成以后,对重点地段提出生态管控的规划,这个是五个湿地其中之一,重点生态区域都提出了生态管控的导则,可以指导后期这些地块的实施,直接能够做到从我们宏观研究、纵观的管控一直到微观的落地,全尺度对其进行把控。生态规划中我们运用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新的研究方法,参与规划的团队包括生态、地理的、生态规划、水利还有景观,生物多样性等等许多的专家。我们在一起做了长达半年深入的研究,然后将这些新的模式、新的理念、新的研究成果转化成为一个可以落地的规划,进一步转化成可以指导后期实施的规划,非常具有地域特征的规划。在做这个规划过程当中,我们也亲眼见证了海东市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进程,它的速度和质量都是非常让我们印象深刻的。

  最终我们是希望创造一套绿色的河谷,那里有风景如画非常良好的生态,市民也会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海东市真正成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场景;海东市也为面临其他有问题的地方作出示范。谢谢大家!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