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园林造景引入竹子的观察思考
大自然提供了成百上千种可供人们运用于城市绿化的植物,竹子便是其中一种。然而,人们观察到,在我国的大多数城市中,我们似乎鲜少见到竹林的身影。这是为什么?
竹子的优势
全世界竹种资源有70多个属1200多种,我国有39个属500多种。目前,我国竹林面积达673万公顷,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湖南等南方13个省(区、市)。中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林面积最大、开发利用竹资源最早的国家之一,素有“竹子王国”之称。
竹子的生命力极强,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是防治水土流失的理想植物资源。竹子的固碳能力高于一般树种,有数据显示,每公顷毛竹每年的固碳量可达12.7吨。从其营造的景观效果看,竹子一次栽植后可有序生长,自然丛生,四季常青,青翠秀雅,对城市园林景观的持续性发展有重要价值。
竹子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苏轼所说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看到竹子,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审美价值。竹子因青翠挺拔、奇姿出众,凌霜傲雪,四时长茂受到了人们的称颂。人们赋予它心虚节坚、坚忍不拔、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悠久的文化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
竹子是中国的宝贝。欧洲没有天然竹种分布,但这并不影响欧洲人喜爱竹子。“如果你在路上问葡萄牙人是否认识竹子,大部分人都会说认识。我认为10个人里有9个人会喜欢并愿意在公园里见到这种植物。他们看到竹子会想到中国,因为竹子是中国文化的标签。”葡萄牙里斯本大学教授Pedro Arsenio说。
现实的困惑
我国的大中小城市,竹子更多的只是出现在公园、花园、私家庭院中。在广泛意义上的园林景观绿化中,譬如在街道绿化、小区绿化、公共绿地绿化等当中,它被应用的极少。这是什么原因?
国际竹藤中心竹藤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蔡春菊认为,竹子在城市中应用少主要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在城市森林的建设和规划中,已挖掘可利用的适生竹种不多。一些乡土竹种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因为一些城市对本地区的竹子种质资源情况不清楚,在城市绿化中往往片面地选择观赏性好的少数树种或者竹种,由此导致一些城市在竹种的选择上趋同,在凸显城市特色、地域特色方面存在不足。二是在竹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对竹子的文化内涵、景观价值、生态价值体现得不够。因此竹子在城市中的应用表现多为竹篱或者成片状分布的零星竹景观,没有体现城市特色、文化特色、地域特色,也没有体现出乡愁文化。三是景观造景后,在养护和培育措施的跟进上存在不足。很多城市花费大价钱,选择美丽且贵重的竹种用于城市造景,但造景后管理不善,因干旱、病虫害等原因造成竹林景观的退化,甚至竹子的死亡,不但无法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竹子的生态效果、文化属性更难以实现。因为上述3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久而久之,人们便慢慢失去了用它的信心。
这些问题的出现可能是由于过去人们不太关注竹子在绿化方面的作用与价值有关。“国内的科研单位现在关注的均是竹林的培育问题,如何尽快更多地培育出供人们食用的竹笋和各种加工所需的竹材,其核心的关注点在竹子的经济性上,对于竹子在园林景观方面的应有研究关注不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成介绍。近年来,我国森林城市发展得很快,在森林城市建设理论方面已有一些成果,但是对某一类植物在这方面的应用研究不多,对于竹子的研究也是缺乏的。
乡愁的呼声
过去的城市建设模式往往会对当地原有的生态景观产生破坏,建筑占用的空间不断扩大,生态空间被挤压。一些所处地域不同的城市,可能在园林绿化中选择相似的植物,致使很多城市的园林景观缺少特色。将竹子用于城市绿化,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
人类从山林中来。人们从骨子里、从基因里有着对山林的依恋。竹子是许多人儿时的记忆。房前屋后的竹子,深深嵌入了他们的记忆内核。正如苏东坡所述:“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王成认为,乡愁是蕴含在生态景观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题中应有之义。运用乡愁生态景观的理念,将竹子引入城市,可以体现地域的文化和特色,能够让竹产区的城市居民找到家的归属感,这对提升他们对所在城市地域的认同感有重要价值。在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存在人工设计过重问题的背景下,找回乡愁,尊重当地的自然风光特点,可以真正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让乡愁竹种回归城市,让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应是顺应时代的科学选择,更是符合人心的良好举动。
专家认为,除了用竹子承载乡愁,使用竹子进行城市景观建设还需将竹子的多种价值融合起来,因地制宜打造富有文化意蕴的城市园林景观。“在森林城市建设中,将竹子的景观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以及展示城市亮点的作用集于一体,竹子在城市中的应用就是成功的。”蔡春菊表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何友均提出:“今后的一个方向,可以在城市中建一些以竹子为主题的公园、竹园,同时在公共绿地、行道树方面,可以适当提高竹林景观和竹种类所占的比重。”
还有专家倡导,在城市中要尽可能多地建设竹种园、竹博览园、竹专类公园,它不仅能够提供科研、科普、游玩等多种服务,还能创造社会价值,产生经济效益,并起到相关示范作用。城市在收集、保存珍稀观赏竹种的同时,可在本地区进行竹子的引种驯化,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生长的优良竹种资源,进行竹种的繁育和应用。
竹子没有花哨的外表,它是一种质朴、简单的植物。在一些城市,让乡愁竹种进城,不仅是植被的回归、引入,也是乡愁的重拾。
编辑:li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