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众不同的广州明珠湾“海绵公园”
(广州南沙)明珠湾海绵公园,与普通公园没两样的外观下,却处处潜藏着“海绵城市”的秘密:渗水效率极强的透水铺装、可以“过滤水”的植草沟、耐受4天水淹的各式植物……在灵山岛尖凤凰大道和江灵南路交汇处的东北侧,有一个明珠湾区的“海绵城市”示范点——雨洪公园。
灵山岛尖的中央集水站
漫步在雨洪公园中,蜿蜒的灰色园径,品种各异的绿色植物,园中心清澈见底的水池,令人渐渐放慢了脚步。不久前刚下过一场急雨,园内各处却未见积水。这个表面看似与普通公园无异的雨洪公园,地下藏着“不积水”的秘密,在正常气候条件下,可以截留80%以上的雨水,是灵山岛尖海绵城市系统的“中央集水站”。
“海绵城市设计最重要的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中交南沙新区明珠湾区工程总承包项目总工程师何锦明介绍道,在设计开发过程中,雨洪公园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原有自然环境,尽可能降低城市建设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影响。
灵山岛尖的土壤上层以耕种土为主,下层为深厚的沙质淤积层,且地下水位较高,一般开发建设过程中需要首先对其进行特殊处理。但由于雨洪公园的定位是调蓄雨洪,若过多处理,就难以发挥海绵城市的功能了。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采用的是无砂混凝土。无砂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主要不同之处,就是没有细骨料,只用粗骨料,孔隙大,所以透水性好。“无砂混凝土的强度高,比较硬实,承载力高,同时它又像蜂窝一样,可以渗水、透水。”何锦明介绍道。
用石头为公园装上“过滤芯”
传统市政道路,雨水落下,只能通过沟渠排走。但雨洪公园里的小路,都是能“吸水”的。园径采用的是透水铺装,通过自洁式透水砖、透水仿花岗岩等材料,使得雨水可以通过铺装结构往地下渗,从而消除传统硬化路面铺装导致城市降雨地表径流增加等问题,使雨水还原地下。据介绍,透水铺装的渗水效率极高,大约是草地渗水效率的两倍。
而传统城市沟渠排水系统除了“不吸水”,还存在雨水污水一起排的现象,可循环利用的雨水被当作污水排走,造成一定的浪费。雨洪公园巧妙运用设计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公园内的草地,一眼望去并无玄机,但其实草地下隐藏着一条植草沟,由透水土工布包裹砾石、透水软管构成。沟的表面用绿植覆盖,沟里的砾石层是由花岗岩、页岩、陶粒、粗砂等多种不同密径、不同材质的颗粒依次排列,形成了潜藏在公园地下的“过滤芯”,对雨水中的多数悬浮颗粒和部分溶解污染物有效去除。
“和传统的沟渠排水系统相比,植草沟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雨水和污水管道混接和乱接的问题,又保证了公园的美观性。”何锦明介绍道,公园内的绿化范围内植草沟与沟宽更大的渗沟结合使用,再通过深浅不一的生态池和高低不一的土丘,形成自然与城市之间的一层过滤膜。
编辑:李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