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华端:塑造宜居城市——新加坡的历程

2018-08-07 17:30:00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近日,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成功举办的国际风景园林与绿色发展学术交流会上,新加坡国家环保局前副局长,新加坡宜居城市首席专家罗华端先生分享了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以来,塑造的清洁宜居的城市历程。

罗华端:塑造宜居城市——新加坡的历程

▲新加坡国家环保局前副局长、宜居城市首席专家罗华端演讲

  新加坡是一个面积720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岛城市国家,人口超过560万。新加坡的自然资源非常缺乏,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新加坡的气候炎热潮湿,垃圾容易腐烂,而且容易滋生蚊虫和苍蝇等等传播病菌的害虫。即使如此,新加坡今天享有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清洁的土地、高标准公共卫生,新加坡也是世界上最清洁宜居城市之一。

  不过早期新加坡的情况并非如此,新加坡的空气、水源、环境非常不好,公共卫生水平也非常低。那时候新加坡垃圾收集和处理服务不足,效率也非常低,当时常见人们随手丢弃垃圾和非法垃圾处理。在1965年独立以来,新加坡经历了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在早期发展的时候,新加坡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环境遭到破坏。这张照片就显示了新加坡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贫民窟,这些贫民窟的住房没有合适的基本卫生设施,污水和废水直接排入到下水道和河道,造成严重的污染。这就是新加坡五十年、六十年的贫民窟。

罗华端:塑造宜居城市——新加坡的历程

  这张照片显示了新加坡街上经营的小贩,他们的行商活动造成污染,拥堵和对公共物健康和卫生的滋扰。

罗华端:塑造宜居城市——新加坡的历程

  这一张照片是一个小贩在露天屠宰家畜。在这个过程中,血液、内脏都丢弃到下水道,造成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

罗华端:塑造宜居城市——新加坡的历程

  下一张就是以前的新加坡河,当时新加坡水上污染非常严重。到了六十年代,新加坡河变成了一条死河,河中没有水中生物,河水也变成黑了,水面满是漂浮物。在六十年代,不必看到河,在离开河100米开外,都能闻到臭味。所以新加坡河当时在六十年代,非常非常地肮脏。

罗华端:塑造宜居城市——新加坡的历程

  自从1965年建国以来,新加坡意识到要拥有高水平的公共健康就需要提高公共卫生的水平。一个清洁宜居的环境,不仅会提升新加坡人的士气和自豪感,也会激励各行各业的新加坡人力争上游,努力达到良好的公共卫生标准与高品质的生活。同时,这样也将成为新加坡的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优势,有利于吸引游客来新加坡旅游,吸引国外人才来到新加坡工作,企业家和外商来新加坡投资。

  在1965年独立以来,一个干净卫生的新加坡成为早期新加坡最急迫的挑战之一,其实这个挑战是出于生存的需要。为了将新加坡转变为世界上最干净、最宜居城市之一,新加坡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规划来清理新加坡。这个规划包括了四个战略:

  第一,提供日常良好,可靠的公共清洁收集与清理服务。

  第二,教育公民保持环境清洁。

  第三,严格执行环境法律。

  第四,投资改善基础设施,如安置街边小贩。

罗华端:塑造宜居城市——新加坡的历程

  第一个战略,提供日常的公共卫生以及垃圾收集服务。在早期的新加坡,公共场所垃圾收集的效率不高,也不可靠,最糟糕的是公众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违法垃圾处理、公共垃圾筒放置在开阔地区变成公共废物堆积之处。为了有一个可靠而效率好的公共清理服务,新加坡政府修改了劳工法律,允许清洁工人在星期日和公共假期工作,从1968年开始,为每日公共清理服务垃圾收集铺路。政府也把公共清理服务授权给地区分管人员,因为地区的公共卫生官员非常了解他们管理的地区,他们能够把清理的工作安排得更好,以达到更高的工作水平。从1972年开始,新加坡采用了清洁机器和道路清洁车,每台车可以承担30到40个工人的工作量,所以大大提高公共清理服务和运作的效率。为了推广道路清洁车的使用,政府也减少了街边的其他装饰和设备,使这些道路清洁车更好运作。这一来,无形中也使得行人道更有利于老人和用轮椅的人使用。政府也不断使用节省人力的工具和垃圾收集器。到了1986年政府外包公共清理服务,这令私人机构能参与,政府也能从中得到竞争性招标的效果。

  第二个战略,教育公民保持环境清洁。政府一直了解到,单单靠一个有效公共清理服务是不足够的。在控制乱丢垃圾方面需要培养公众意识合作,这并不容易。因此,政府采取了一个双管齐下的策略来培养公民的素质。第一个策略是公共教育,第二是执行法律。在公共教育这方面,1968年新加坡举办了首届全国保持新加坡清洁的运动。这个运动有两个目的,第一个是教育国民不要乱丢垃圾,第二个目的是告诉国民乱丢垃圾不但是违法的也是反社会不道德的行为。第一届全国运动很成功,接下来每年的运动有特定的主题,如控制水体、大气污染、除蚊虫等等。不过这些年公众教育的运动的基本目的是,保持新加坡清洁。这些年公共教育运动有很多方面的重要性:第一,使新加坡人有社会责任感;第二,提供一个针对公共卫生课题的平台;第三,制造人民与官方的渠道;第四,测量公众对新服务法规的反应。

  第三个战略,执法严厉。公众教育在新加坡成为一个清洁宜居的城市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如果没有严格的环境执法,单靠教育是不可能达到目的。所以在1968年之前,新加坡的《环境公共卫生法案》注重防治传染病的传播和防治大规模疫情蔓延,公共清理等事项处理不够完善,在1968年新的《环境公共卫生法案》代替了旧的法案。这个新的法案涵盖所有有关环境和公共卫生方面的课题,如公共场所清理、垃圾收集与处理,保持公共区域的清洁和其他公共卫生的课题。更重要的是,这个新法案也规定了对乱丢垃圾,公共场所的垃圾处理,留下的瓶子、纸张、食物盒子等等,以及排放有毒不良物体、泥土之类的事件。新法案也引进了两个重要但有争论性的条规:第一是业主或者开发商需要自费来提供垃圾处理设备;第二、在建筑前的垃圾将视为房产住户丢弃的,除非能证明垃圾不是自己的。在六十年代,这两个重要的方案造成了很多人不满。严格的法律需要有同样严格的执法,不然的话法律是无效的。在执法之前,政府要考虑以下六个因素:第一、要提供足够的手段、途径和机会,让人民遵守法律;第二、宣传推广和解释法律,以提高公众意识,争取国民的接受度;第三、精确纂写法律以确保执法公正,不可以讨价还价;第四、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必须立场坚定,保持公正;第五、需要对犯法者采取迅速的行动,使惩罚的效果发挥作用;第六、劳改令,劳改令规定非法者、犯规者去清理公共场所,如公园、沙滩、公共区等等。劳改令主要的目的是使犯规者知道乱丢垃圾是一个不良的习惯,也是违法的习惯。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体会到清洁工人的辛苦。

  第四个战略,投资在基础设施的改进——安置街边小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新加坡的失业率非常高。为了生计,很多新加坡人成为街边小贩,他们集中在住宅区的空地、大路后巷等等。这些小贩在临时摊位准备食物,没有清洁的水来煮食物和洗碗碟。那时候很多疾病,如霍乱和伤寒症,经常与吃了小贩的食物有关。小贩在行商时也把食物和污水都倒在街上和水沟里,导致严重水源污染和老鼠、苍蝇、蚊子的繁殖,造成重大公共卫生和环境污染的问题。街边小贩摊位也几乎阻挡了道路和沟渠,造成了街道和沟渠不能清理,也造成交通的问题。到了六十年代末期,为了要限制街边小贩的增长,政府需要一套有效的政策和方案来控制小贩的增长。因此,政府从1968年12月到1969年2月,进行街边小贩人口调查,登记24000个左右街边小贩。调查之后政府决定用短期和长期的两个解决方案,来解决这些街边小贩的问题。短期的解决方案是给这24000名街边小贩发临时执照,把他们搬迁到临时场地如后巷、小街、露天停车场。在这些临时的场所,政府会提供自来水和洗食物洗碗碟的地方。发小贩执照有效控制小贩的数目,也更容易管制他们的动乱。调查后没有执照的小贩是违法的,会被严厉的处罚。长期的解决方案是把这些有执照的小贩安置到小贩中心。所有的小贩中心都有配套设施,如排污系统、自来水、电、垃圾收集中心。到了八十年代中旬,所有的街边小贩都被安置入干净整洁的小贩中心。虽然说小贩中心是为了保持新加坡清洁必须建的,但是今天很多人都说小贩中心为新加坡提供了最好的饮食经验。

  新加坡一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愿景,把新加坡转变成为世界上最清洁宜居城市之一。把愿景转变实施的过程中采取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指导原则:第一个、经济发展未必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第二个、高品质的生活,必须有干净卫生和健康的环境。同时采用了长远性的规划策略,实施务实有效的政策和方案,比如在解决街边小贩的问题时,政府愿意承担基础设施大量的投资,也就是建设小贩中心。新加坡也不断采用务实有效的方案,以新科技和新概念来提高公共清理工作的运作效率。

  在公众的要求日益提高的情况下,新加坡也经常用新的、有效的办法与人民交流来维持一个清洁健康的环境。今天,新加坡享有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清洁的土地和高标准的公共卫生,同时新加坡也是世界上最整洁、最清洁宜居城市之一。尽管如此,新加坡的城市清洁、公共环境卫生还未达到理想的状态,在某种程度上新加坡的城市公共场所的清洁还是依赖清洁工人的努力。过去五十年,新加坡清洁是靠政府和人民的努力。不过,新加坡还有垃圾虫,人们对这些执迷不悟垃圾虫的行为和心态知之甚少。在这一方面,社会心理学家或许可以提供启发。新加坡目前的状况需要发展清洁行业,提高行业的专业水平,解决清洁工人的低劣形象。一个技术好、训练好的工作团体,会更有效地满足公众的期望,也会帮助提高清洁工人的低劣形象。同时也需要继续寻找新的技术和创新做法,来提高城市清洁工作的运作效率,使公众愿意和政府一起维护一个干净和健康的环境。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清洁的水平,必须不断加强政府和公众的合作,把政府和人民的承诺延续到后代。

  展望未来,政治领导是取得经济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平衡的关键,自新加坡1965年独立以来就拥有干练、精明的领导以及他们的才智指导。国家领导必须保有清洁、良好明确的愿景并且拥有实现愿景的使命感,同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要实现愿景,公共服务需要制定良好的政策,公务员必须加紧与各部门合作,以确保政府能够制定长远的计划。他们也应该确保在环境政策与决策中包含合理的经济原则。第三是私人企业,环境可持续性不单单是政府的责任,私人企业善于创新和寻找商机,政府和私人企业应该合作为可持续发展出一份力。争取人民和公众合作,也是对于创造一个更美好环境的关键要素。在新加坡,公共教育施行了多年,培育了国人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因此应该继续鼓励人民的参与,以达到对环境负责的生活方式和栽培环境文化的目标。

罗华端:塑造宜居城市——新加坡的历程

  总体来说,新加坡的环境方面做的还不错,不过,还称不上完美。但是新加坡清洁的环境,是其他城市也能做得到的,也是其他城市可以完整复制的典范。新加坡愿意与大家分享在可持续的环境的发展历程中经验和历程。

  罗华端:新加坡国家环保局前副局长,新加坡宜居城市首席专家。罗先生曾参与许多著名环保项目和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治理,由于在清理新加坡河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荣获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颁发的金奖,成为获得此殊荣的十人之一。

 

  相关链接:

  卢耀如院士:公园城市应该怎么建设?

  李雄:新时代中国绿色城市发展梦想

  强健:新时代园林文化创作要正本清源

  帕斯卡•奧夫斯坦:北京-巴黎 景观-建筑

  朱建宁:美丽中国背景下的国土风貌整治

编辑:崔京荣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在花园机场中欣赏全球落差最大室内瀑布

  4月11日,屡获世界最佳机场的新加坡樟宜机场再添喜讯。连接3个航站楼、拥有10层楼高、以玻璃、铝、钢筋为主材料,内部布满绿植和自然景观,兼具商业、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体【详细】

香港为什么是中国最宜居城市?

  当代知名作家汪曾祺曾在《香港的高楼和北京的大树》里说,香港的高楼令人窒息,让他无比怀念北京的大树。后来,他又在《香港的鸟》里说,香港太城市化,只有居民手提的精致双层鸟笼,没有鸟能够在这城市的天空自由地飞。【详细】

新加坡景观专业考察 TIERRA事务所拜访交流

2018年7月16日,由中国风景园林网组织的新加坡园林景观专业考察团再次启程。来自上海、广东、江苏、山东、四川等地多家园林企业的领导、设计总监、项目经理等参加考察。 在为期一周的考察之旅中,大家将参观新加坡多处【详细】

锐评:宜居城市应该有大树扎根的空间

  27日夜间,不少地方遭遇了疾风骤雨。在齐鲁晚报的官方客户端齐鲁壹点上,很多壹粉晒出了自己所在城市大树被连根拔起的景象。个别倒下的大树,砸到了停放在路边的车,即便没有诸如此类的经济损失,看到生长了多年的大树一【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