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双修:精雕细琢提升城市品质
8月17日,郑州市城乡规划局发布消息,对棚户区改造项目制定新规,对楼体高度、外形、色彩等多方面进行了细致规定,这意味着今后郑州市包括老旧小区、城中村、合村并城在内的所有棚户区改造的居民小区都将提高“颜值”与品质,“万楼一貌”将成为历史。此举也是郑州市进行“城市双修”的重要措施之一。(见8月21日《河南日报》)
崛起的高楼刷新着城市的高度,新修的道路拓展着城市的宽度,但也日积月累磨灭着城市的辨识度。雷同的规划,雷同的建筑,雷同的景观,甚至连楼盘名称也雷同,“千城一面”“万楼一貌”越来越为人们所诟病,有人戏称,要不是拿着机票,都不觉得来到了一个新地方。郑州棚户区改造要求新住宅楼宇在总体协调的基础上“色彩多元、设计个性、品质提升”,不仅有利于提升入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让城市建筑越来越有内涵,越来越有标识性。
“城市双修”让郑州加快步入“内涵式”发展时代。由外延扩张向存量规划,从规模化建设向内涵式发展,是城市建设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城市双修”,即通过生态修复“加强城市市域范围内水生态、林田生态、自然山体等的保护和修复”,通过城市修补“加强对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品质的提升和人文魅力的彰显,为人们提供宜业宜居的现代化城市”,是实现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有效途径。2017年7月,郑州入选国家“城市双修”试点,一年多来,成绩喜人:贾鲁河焕然一新,工程废土堆出生态公园,打通断头路,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老旧小区改造,打造文化片区,大量新建公共停车位,新建中小学30所,大手笔治“拥堵病”……打造有内涵的精品城市,“郑”能量正加速释放。
“一个城市的未来,是她的过去合乎逻辑的延伸”。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不是在一张白纸上作画,而是在已有的锦缎上补色、添花,不下一番“绣花功夫”,没有一种“工匠精神”,事情就很难办成。精雕细琢最为考验毅力,也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的品质,因此,我们要为郑州“城市双修”取得的成绩点赞。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曾高度评价三亚“双修”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指出“三亚市把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细化为九个方面的具体工程项目,通过狠抓落实,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呼吁“各城市要学习借鉴三亚经验”。百尺竿头须更进,推进“城市双修”工作,郑州要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工程举措,通过制定实施方案,建立项目清单,细化项目安排,落实实施主体,分项、分期、分片推动实施。精雕细琢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就能不断增强郑州中原城市群的龙头作用,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不断集聚宏大“郑”能量。
编辑:liqing
相关阅读
安徽淮北:城市双修让煤城变美城
淮北市因煤而建,建市以来为国家贡献了10亿多吨煤、200亿度电,但也面临着资源濒临枯竭、经济结构单一、生态环境破坏等现实问题。煤灰遍地、粉尘飞扬,采煤塌陷吞噬了大量良田,群众对修复生态环境有着强烈的期盼。随着【详细】
治理“城市病” 郑州市开出“双修药方”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详细】
刘怡:城市双修中“见缝插针”式的生态修复
3月24日上午,第八届园冶高峰论坛暨亚洲园林大会分论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