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广东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的海绵城市范本

2018-09-03 09:15:53    作者:陈昕宇等     来源:广州日报     浏览次数:

广东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的海绵城市范本

图/方智恒

广东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的海绵城市范本

图/章佳琳
 

  日前召开的顺德区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中德工业服务区将要优化体制机制,积极对接德国标准,营造德国式城市、生态环境,推动更多德国创新企业和机构落户顺德,努力打造成覆盖顺德806平方公里的对德对欧合作的重要平台,辐射带动全区对外开放。

  中德工业服务区在成立之初,就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低碳生态理念使其成为佛山打造海绵城市的范本。如今拥抱新的定位,在新的起点上,中德工业服务区在城市环境上又将有大动作。根据近日公布的《佛山市中心城区城市形态提升专项行动方案(2018~2020年)》(下简称方案),东平湖将开挖、建设滨水景观廊道……未来中德工业服务区将迎来大变身。

  规划 高起点打造海绵城市样本

  佛山新城位于佛山市中南部,于2003年开始建设,发展定位为“佛山市中心城区、中德工业服务区、中欧城镇化合作示范区、现代岭南文化新城”,具备至优质的文化、体育、交通、行政服务设施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是珠三角城市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更是佛山市委、市政府“强中心”战略和“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无产不兴,产无城不立。在成立之初,中德工业服务区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积极对标欧洲先进城市,将其打造成一个高水平、高效率与慢节奏、愉悦生活相结合的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

  事实上,经过十多年的酝酿与建设,中德工业服务区已逐渐形成了“不是欧洲、胜似欧洲”的城市环境。在佛山新城,低碳生态理念随处可见——小桥流水与高楼大厦相互辉映,重点开发区绿地面积超过40%;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截留80%以上的雨水,破解城市内涝的问题。

  进入8月以来,佛山多次暴雨倾城,而中德工业服务区是少有没有水浸的城市区域。这得益于其高起点的规划定位。中德工业服务区(佛山新城)核心区面积约5.76平方公里,水生态环境保留良好,在规划和城市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据了解,佛山新城从早期规划和建设时,就构建多目标的雨水系统工程,将自然途径与人为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总体规划上,中德工业服务区大手笔保留水体和绿地,区内的城市公共绿地面积为111.15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27.00%。在此基础上,还采用采取雨污分流系统,城市排涝标准为“近期30年1遇、远期50年1遇24小时设计暴雨1天排完”。

  在去年佛山公布海绵城市样板中,佛山新城位列其中。根据提出目标,到明年,佛山新城的海绵城市的覆盖率从2016年的70%提升到90%。

  揭秘 神奇“海绵宝宝”建筑坐镇新城

  除了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外,中德工业服务区成为佛山打造海绵城市新范本,众多绿色建筑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佛山新城在建绿色建筑面积400多万平方米,取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认证总建筑面积约170万平方米,正在向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申报“绿色生态示范城区”。

  海绵城市与绿色建筑在理论和实践中有众多交集,均融入了低影响开发的理念,这使海绵城市建设与绿色建筑建设有机结合,为海绵城市的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佛山新城滨河景观带、岳步涌带状公园、市民广场……众多绿色建筑“海绵宝宝”坐镇新城,不仅让新城绿意盎然,花开成海,每年吸引着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游玩,还大大地强化了新城雨水的滞留能力和渗水能力。

  以佛山新城市民广场项目为例,该广场为一下沉式广场,通过较精细的微高差设计形成生态排水系统,使雨水经过地表过滤、层级过滤及设备净化等自然和人工措施,汇集于湿地和蓄水池里,用于瀑布跌水、喷泉和绿化灌溉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地表雨水,实现生态用水理念。

  广场规划设计一道弧形水系东西贯穿广场,两侧阳光疏林草坡与之衔接之处处理为间歇性湿地,雨季绿坡多余的地表径流分别收集至蓄水池和线性湿地中,减少对市政水源的依赖,市民广场建设已成为“海绵佛山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城市”实践的一个节点。

  而另一个“全海绵”示范性项目的龙舟广场二期,主要采取干式植草沟、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道路、透水铺装停车场、雨水花园(生物滞留设施)、雨水调蓄池、生态屋顶、雨水湿地及多功能蓄水池、初期雨水弃流设施、渗排一体化系统等低影响开发措施,使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85%。

  一些为市民所熟知的公共建筑,在暴雨倾城时也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如佛山市图书馆项目(屋顶绿化),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例大于40%,屋顶绿化面积占屋顶可绿化面积的比例不低于30%,并采用雨水回收系统,实现场地雨水的外排量的降低,缓解了城市市政管网的排水压力。

  为增大城市的吸水面积,佛山新城还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市政道路人行道和建设项目公共区域非机动车道采用透水铺装设计,通过这一措施,可有效吸收雨水,弹性的应对环境变化,应对自然灾害,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

  (中国风景园林网摘编)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襄阳市出台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让雨水自然渗透、就地消纳,城市不再出现内涝。记者昨从襄阳市规划局获悉,《襄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获市政府批复。【详细】

老城新生:武汉“海绵经验”或全球推广

  近日,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绿色生长项目组来到武汉,计划将武汉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活动作为【详细】

观察:国家级海绵城市“延迟交卷”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开评了首批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按照申报要求, 试点海绵城市建设周期为两年。但3年过去了,本该去年就验收的项目到目前为止还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这是为什么?【详细】

上海浦东:大力推广海绵城市道路核心技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浦东新区第九届学术年会【详细】

Baidu
map